第144章:賽果(1 / 3)

在寫蘭一道上,大書畫家宋間坡堪稱宗師級的人物,孟言茉本來是打算仿出他的《鬆蘭竹石圖》的,看到趙問蘭的表現後,她打消了主意。

她沒想到趙問蘭的悟性頗高的,雖然是借鑒了孟言雪和孟言雅的思路,可此時作出的畫已遠非她兩人能比的了。

也是,趙問蘭畢竟沉浸於蘭圖的繪畫中多年,一朝得悟,以往的積累都得到了質變的升華。

孟言茉就算是借助她重生後強悍的記憶力和付諸於手上的能力,高度仿出宋間坡的《鬆蘭竹石圖》,若是讓那些貴夫人評比,也許能得出個不分伯仲的結果。

可是跟著孟公茂進來的賓客中有真正的大書畫家和夫子學究們,除非能給她一個月的時間,就像當初模仿睿親王的筆跡一樣,她可以真正的仿出不明真假的鬆間坡的蘭圖。

否則,那些懂行的一看就會知道她的蘭圖裏隻有畫,沒有意。

她若想勝出,隻能取巧。

琴棋書畫中,孟言茉最拿手,每天練習鑽研用功的隻有書法。

琴,她隻通基本音階,知曉如何編校曲譜,指法一般,沒有驚才絕豔的天賦。

棋,先生說她沒有天賦,還是放棄的好。她不服氣,依然每天翻棋譜,記棋譜,記所有的路數。

畫,能照著一幅圖仿出另外一幅,算會嗎?她不太清楚。隻不過也沒有什麼興趣就是了。

前世的時候,在羽落宮有一幕她永遠都忘不了,因為畫麵太美,美到她當初覺得自己偷看了這一幕都是褻瀆,讓自己覺得自慚形穢不已。

那是三月飛絮的季節,楊羽柔剛剛進宮,還沒有得到明英帝的寵幸的時候。

青草色帷幔隨風飄搖的涼亭裏,安靜溫暖的春日陽光下,是漫天飄灑的木棉柳絮,像紛紛揚揚的雪花。

孟言茉拖著值完夜班看宮門,疲累的身體,朝宮女們的通鋪廂房裏走去,她長期病弱,身體很是瘦小,沒人注意到她。

在牆角轉彎處,她停了下來,模糊的看著空中緩緩飛揚的木棉,怔怔的看著,眼淚從失去光彩的眼珠裏流出。

曾經她最喜愛的是木棉樹,在揚州府她的閨房院子裏種著木棉,每當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朵大朵的白絮,像是一團團的雪球。

如今,她已經是最卑賤,人欺負的下人,而再也不是千金小姐。

她聽到有悠揚清澈的歌聲傳來,伴隨著如幽穀清泉一樣叮咚的琴聲。

她躲在牆角朝不遠處的花亭裏望去,帷幔輕揚,白色如初雪般的花雨裏是一位身著櫻草色煙紗木棉曳地望仙裙的少女。

少女的臉寧靜帶著輕愁,還有些許的怡然自得。

這樣一副畫麵,如果沒有帶著目的性,美的可以入畫。

“你會《漪蘭調》?”琴聲被一道低沉悠揚帶著磁性的些微沙啞的聲音打斷。

那是一個穿著明黃色龍袍挺拔英偉的身影。

孟言茉當時收回了目光,朝自己的廂房走去。

當晚,羽落宮的宮女太監們都加了菜,孟言茉得到了一塊雞胸肉。

因為當天,明英帝是宿在了羽落宮的。

如今回想起來,孟言茉的心裏有點堵,隻想對著某人啐一口,“呸,白日宣淫,算什麼九五之尊,正人君子”。

後來聽那些宮裏的老宮女嬤嬤說是非才知道,明英帝最喜歡的曲子裏有《猗蘭調》,但因為是古曲,留下的多是殘本,沒有完整的曲子。

楊羽柔是京城四大明珠才女之一,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她齊集了殘本,複原了這首古曲。

從那之後,一直盛寵不衰。

孟言茉今日決定彈這首曲子,當然不是因為某人喜歡,而是因為《漪蘭調》傳言為孔子周遊列國時傳揚自己的主張政見,最終無功而返,在深山幽穀之中,見芳蘭獨茂,喟然歎曰:“蘭當為王者香”,停車鼓琴而作。

蘭花生長在窮鄉偏僻山野,卻奇香撲鼻,不與群芳邀寵,不求聞達與世。

這首《漪蘭調》彈奏出就是表達出這種感情,當初楊羽柔用這首曲子來吸引明英帝,何嚐沒有孤芳自賞,暗影自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