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元代詩人 第四章 王惲
(1228~1304)元代文學家。字仲謀。衛州汲縣(今屬河南)人。初為衛州詳議官。至元五年(1268)拜監察禦史。曆任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方官。後又召回京師,官至翰林學士、知製誥。他20歲時曾訪謁元好問,頗受稱讚。他的散文學韓愈,比較值得注意的如《烈婦胡氏傳》,描寫了一個柔弱婦女,為了救夫而抽刀殺虎的事跡。作者對她的壯烈舉動大加讚揚,寫她"知有夫而不知有虎"。
王惲的不少詩流露出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如《□漕篇》、《農裏歎》等。而有些詩則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如《禹廟》等。
王惲的詞,清麗雅正,平易通達,風格接近蘇軾、辛棄疾。從內容上看,他的詞可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詞中,多含滄桑之感,這是由於王惲6歲時金亡,40多歲宋亡,時勢動蕩,加之他前期在官場裏,"似田間秧馬",用舍由人,並不得誌。到了後期,由於元朝統一南北,局勢大定,"人安米賤",所以他晚年作品表現為和平淡雅,個人抒情和應酬之作較多,高唱"對酒當歌須適意"。
有《秋澗先生大全文集》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