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帝元年,十月。人們均津津樂道於新近發生的兩件大事。
一件是安興城裏的兩大旺族——公孫氏與孔氏一夜之間遭受滅門之災。另一件是皇後殯天,皇帝下令舉國皆哀。全國三月內不得操辦喜事,宵禁提前。家家戶戶張掛白綾白布,三月不聞絲竹之聲。皇帝如此興師動眾,確實讓人膛目結舌。
而民間之所以議論紛紛,是因為傳說這兩件事之間有莫大的聯係。這孔氏一族在前朝就是仕宦旺族,並且是百年的詩禮簪纓之族。前朝滅亡後,孔氏一族隨之隱匿。由於孔氏家族的族長孔曾,是天下最負盛名的學者儒士。在讀書人中頗受推崇,影響甚深。因此即使孔氏一族在當朝勢衰,依然有千千萬萬的人慕名而來,談書論道、拜師學藝。上自達官顯貴,下自書生商旅。孔府門庭若市,興旺發達之勢比之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當朝皇帝安文帝的皇後,正是天下第一學者孔曾的女兒。安文帝登基不過一年,皇後暴斃,高祖厚葬之。恩寵之深,舉國上下無人能出其右。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皇後殯天的那天夜裏,孔氏一族一夜之間死於非命,孔府也被一把火燒得精光。濃煙滾滾,遮住半個安興城。與孔家同樣遭遇的還有安興城公孫府。
公孫家的祖先公孫騫,因平定叛亂、助新皇登基有功,在一年前剛剛受封為嘉義候,世襲罔替。如今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全家上百口人一夕之間便被全部殺光,無一生還。公孫府也是被一把火燒得片瓦不留。當真是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公孫府正是春風得意、皇恩隆盛之時,誰能料想一夜之間便遭受滅門之災,昔日繁華一夜之間便蕩然無存。有人說是因為孔家忠於前朝,勾結公孫氏謀反複國被皇帝鎮壓,皇後受牽連自盡。皇家顏麵甚重,對外隻以暴斃相稱。帝後恩愛,為顧忌皇後家族的名譽,於是皇帝將孔氏與公孫氏兩大家族之人秘密處死。
有人說是因為皇後原是公孫騫的孫子公孫旻的原配妻子。安文帝在做王爺時就傾慕孔氏的美貌。登基之後,竟不顧君臣之義、禮教之防,強搶了孔氏做皇後。公孫旻為了奪妻之恨,於是聯合孔家謀反,被皇帝斬除。皇帝為了不讓這宮闈醜事傳入民間為人詬病,於是斬草除根。還有的人說是因為公孫家得到了傳說中的藏寶圖,江湖上的賊盜知道後垂涎不已,這才引來滅門之災。而孔家與公孫家曆來交好,公孫家以防不測,早將一半的藏寶圖交由孔府保管,這才讓孔府也遭受滅門之災。就連處在深宮中的皇後也不能幸免,被人下藥毒死。不管如何,因為一夕之間皇後暴斃、兩大家族滅門。這其中諸多驚疑之處,非平民百姓所能參透。經過一番想象編排,倒成了平民百姓茶餘飯後的閑話,茶館裏說書先生舌燦蓮花的憑據。一時之間流言四起,人人爭相議論,尤恐落後。隻因為這兩件事來得突然,又無頭無尾很是離奇。盡管眾說紛紜,到底還是成了安興國一樁疑案。
安文帝十八年春,春風齊剪,柳色初霽。安興皇城的宮門口,一改往日的冷清肅穆,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華蓋寶車。無數年輕女子在丫鬟、嬤嬤的攙扶之下,自一輛輛豪車中走出,在宮門口一個紅袍太監麵前排隊等候。放眼望去,隻見無數綾羅綢緞、金釵珠翠燦爤芳馥於路。金彩珠光,宛若皇宮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眾女子皆是盛妝麗服,鶯鶯燕燕、好不熱鬧;遠遠地都能聞見香風細細。混跡在一眾女子當眾,有一個容顏秀麗、目光清冷的女子。她一身月牙白軟緞衣裙,上麵隻以以堆綾貼絹法貼縫著一雙金鷓鴣,再無別的裝飾。腳上也是一雙稀鬆平常的白底紅蓮綠葉軟底繡花鞋。隻頭上的白玉一筆壽字簪,乃是以一整塊純淨的羊脂白玉製成,珍貴難得,堪稱玉器中的珍品。她如此簡單的裝扮,在眾多穿紅著綠、戴寶簪珠的女子中反而清麗脫俗,令人耳目一新。如此多的女子齊聚在宮門口,自然是為了宮裏的隆重日子。
一個月前,各地便接到文書。皇上為太子選妃,命令各地官員選適齡的官宦女子入宮候選。曆來太子選妃,是由帝後直接從勳戚貴族家挑選女子。這樣選出的女子,往往是出於政治考慮。通常女方家權勢顯赫,與皇室的關係旁根錯節。是皇帝要著意拉攏、借以依傍維權的重要勢力。但這次,皇帝卻打破了曆來的規矩,昭告天下要挑選各地的適齡女子來宮中審閱。這對那些出身普通又想平步青雲的官吏來說是個魚躍龍門的大好捷徑。從來宮中與前朝息息相關,若是自家的女眷能夠當上太子妃,或者是封個側妃,就暗示著自己將來仕途昌盛,高官厚爵指日可待。這等光耀門楣、榮華富貴的好事,深諳為官之道的大小官員如何肯錯過。於是,形形色色的女子,由大江南北源源不斷地往安興城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