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時可采取一些詭辯的策略

東方朔是漢朝時一位著名的辯才。

有一次,漢武帝到上林苑遊玩,看見一棵好樹,問東方朔叫什麼名字,東方朔隨口答道:“叫善哉!”

武帝讓人記下這棵樹。

過了幾年,他又問這棵樹叫什麼名字。東方朔隨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興地說:“你已經欺騙我很長時間了——同一棵樹,為什麼前後名字不一樣呢?”

東方朔答道:“馬,大的時候叫‘馬’,小的時候叫‘駒’;雞,大的時候叫‘雞’,小的時候叫‘雛’;牛,大的時候叫‘牛’,小的時候叫‘犢’;人,剛生下不久叫‘兒’,年紀大了稱‘老人’;這棵樹以前叫‘善哉’,現在叫‘霍所’,老少生死,萬物成敗,難道是固定不變的嗎?”

武帝心悅誠服地笑了。

又有一次,祭拜天地之後,漢武帝下旨把祭肉分給大臣。但是,下旨的遲遲不來,東方朔實在等不及了,便自己拔劍割了一塊肉,吃了,揚長而去,並且對目瞪口呆的其他官員說:“各位請自便吧!”

傳旨的大臣將此事奏報給漢武帝,武帝一聽,十分氣憤。

第二天上朝,漢武帝便問:“昨天賜肉於你們,為何不等傳旨就擅自割肉?東方朔,你該當何罪?”

東方朔隻是一味跪在地上叩頭請罪,並不申辯。

漢武帝覺得奇怪,因為平日東方朔最善言辭。漢武帝便叫他自省:“東方朔,寡人暫不問你死罪,你應在群臣麵前作自我檢討!”

東方朔聽後,趕緊謝龍恩,而後站起來,拱手向群臣謝罪,作自我檢討:“東方朔啊東方朔!你竟然受賜卻不待聖旨,是多麼的無禮!你能自己拔劍砍下肉,又是多麼的勇敢!但割下的肉又那麼少,是多麼的廉潔!剩下的肉分給其他的人,又是多麼的公平仁慈!”

漢武帝一聽,忍俊不禁,笑出聲來,無可奈何地說:“東方朔啊!叫你自我檢討,你卻自我表揚起來!”

結果,漢武帝不僅沒有殺東方朔,而且還賞給他好酒十壇,好肉一擔,把其他大臣的眼都給看紅了。

在生活中,難免有因言語不慎引起別人不快的情形,這時候,就要積極動腦,采取靈活的策略,為自己辯護,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采取一些詭辯的策略。

引出顯然荒謬的結論

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稱曹操後代。一日,他去看戲,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趙生把曹操的奸詐陰險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見自己祖先被辱,不覺大怒,當即派差役傳趙生治罪。

差役欲帶趙生,趙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趙生即隨差役進府。

曹知府見趙生昂然而來,拍案喝道:“爾等小民,見本府怎不下跪?”趙生瞪眼回答道:“大膽府官,既知曹丞相前來,怎不降階而迎?”曹知府氣得臉色鐵青:“你,你,誰認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戲假扮的!”趙生冷笑一聲說:“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為何當真,欲將我治罪呢?”

曹知府隻好放了趙生。

趙生之所以躲過了這場災禍,就是因為他巧妙地利用對方的邏輯,引出了顯然荒謬的結論,駁倒了對方,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先行自責獲諒解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常常帶一隻叫雷斯的小獵狗到公園散步。因為他們在公園裏很少碰到人,又因為這條狗友善而不傷人,所以,他常常未給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們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警察嚴厲地說:“你為什麼讓你的狗跑來跑去而不給它係上鏈於或戴上口罩?你難道不知道這是犯法嗎?”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聲地說,“不過,我認為它不至於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麼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須跟法官解釋了。”

卡耐基的確照辦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歡戴口罩,他也不喜歡它那樣。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突然,他看見執法大人正騎在一匹紅棕色的馬上。

卡耐基想,這下栽了!他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的聲調很柔和,“我知道在沒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樣的小狗出來溜達。”

“的確忍不住,”卡耐基說道,“但這是違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警察說,“我們這樣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在這裏,卡耐基為了免於被責,用的是“先行自責”的技巧,使警察覺得自己受到尊重,從而表現出寬容的態度。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可能會被人指責時,不妨先數落自己一番,當對方發覺你已承認錯誤時,便不好意思再指責你了。如當你有求於對方時,一開始你就說:“我這可能是無理的要求”,“我說這些話可能有點嘟囔”或“我說的話可能是過分了一點兒”。此時,即使你說的話確實令對方感到厭煩,但對方也不會因此當麵指責。如果反複使用,反而會加強效果,使對方輕易聽完你的要求,並接受你的要求。

第五章拒絕他人時的說話

常見的推拒語言藝術

公關人員每天都要和各類公眾打交道。公眾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正當的,也有不正當的。因此,不可能都給予滿足,拒絕是難免的。遭到別人拒絕總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會因此在心中產生不快或失望。但這種不快或失望的程度卻和公關人員拒絕時的態度和語言表達方式有密切關係。如“不,不行!”“做不到!”“不知道!”“沒有!”等冷冰冰、硬梆梆的簡單回絕,必將增加對方的不滿和不快,並因此產生反感,甚至摩擦,影響組織和公眾之間的溝通;相反,誠懇的態度,恰當得體的語言表達,可以減少對方心中的不快或失望,並可得到對方的諒解和認可。因此,做到既拒絕公眾又不得罪公眾,既拒絕公眾又能得到公眾的諒解,並把對方的失望或不快控製在最小的限度內,就成為公關人員必須掌握的能力。

常見的推拒語言藝術有以下七種。

1.推托拖延

推托拖延的具體方法有兩種:一是借他人之口加以拒絕。二是拖延時間。

2.誘導對方自我否定

羅斯福當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擔任要職。一天,一位朋友問起海軍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你能保密嗎?”“當然能。”羅斯福接著說:“你能我也能。”誘導對方自我否定的語言形式,通常先用提問的方式使對方作出回答,而對方的回答應是預料之中的,也正是自己要說的話,隻是借對方的口說出來而已,以此達到拒絕回答的目的。

3.先表同情後拒絕

有時對方提出的要求並非無理取鬧,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條件的限製又無法予以滿足。這種情況下,拒絕的言辭要盡可能委婉,使其精神上得到一些滿足,以減少因拒絕產生的不快和失望。在語言表達上可采用“先肯定後否定”的形式,要委婉,留有餘地。一家公司的經理對一家工廠的廠長說:“我們兩家搞聯營,你看怎麼樣?”廠長回答:“這個設想很不錯,隻是目前條件還沒有成熟。”這樣既拒絕了對方,又給自己留了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