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日本詩人

第一章 山上憶良

(660~733)日本奈良時期詩人、漢學家。早年似曾出仕於持統天皇朝(687~696)。文武天皇大寶元年 (701),隨遣唐使粟田真人遣唐,任少錄。在中國生活兩年,研習漢學,對他後期的知識、思想、作品有很深的影響。其後10年經曆不明。元明天皇和銅七年 (714)晉升為從五位下,後兩年任伯耆守。養老五年 (721)為東宮侍讀,並於神龜三年(726)任築前守赴九州約6年。憶良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創作有偏重於闡述概念和傳播知識的傾向。在他從事創作的奈良時代,日本天皇統治已進入昌盛時期,貴族社會的意識開始受到中國大陸文化,特別是儒教思想的影響。在知識分子中,開始產生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悲哀與苦悶情緒,這在他的詩歌中已經表現出來。從憶良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一時代的特征。

根據《萬葉集》中的注解,有《歌林類聚》百卷,相傳為憶良所編,但書已失傳。他現存的作品,都收錄在《萬葉集》 1、2、3、5、6、8各卷中。有散文7篇,漢詩2首,長歌10首,旋頭歌1首,短歌51首,存疑的短歌2首,長歌、反歌各1首。這些作品大部分作於他進入老年以後的時期。和其他萬葉詩人不同,他沒有歌詠自然和戀愛的詩歌。他詠歎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苦惱,憤慨於社會貧富的懸殊和苛捐重稅對平民的壓迫,並痛切地吐露對家人妻子的真摯的思念。他擅長於長歌,最重要的代表作有《貧窮問答歌》,以兩個窮人對話的形式,傾訴生活的痛苦。《思子歌》、《哀世間難住》、《吊大伴熊凝歌》、《老身重病經年衰苦》等,也都是詠歎世道不平與人生痛苦的詩歌。著名作品還有送遣唐使節的《好去好來歌》和悼念一位落海漁民的《築前誌賀白水郎十首》。他的詩作一般都使用樸素、明快的寫實手法,不追求華麗的技巧。由於他對人生與藝術的真率耿直的態度,作品有強烈的感染力,為後世所傳誦。

第二章 柿本人□

(約662~約706)日本萬葉時代初期詩人。曾出仕於持統天皇與文武天皇兩朝(678至706年間)。官職不明,級位大概在六位以下,屬於下級官吏。他為皇子和皇女作了一些挽歌,估計曾擔任宮廷詩人的職務,也可能當過地方官。

人□是一位才氣橫溢、熱情奔放、具有浪漫情調的詩人。他生當大化革新的理想終告達成、天皇製機構的統治迅速成長的時期,詩歌繼承《古事記》、《日本書紀》中英雄傳說的歌謠的傳統,以激情和濃烈的色彩描繪自然,反映人事,創造出一些鮮明的藝術形象,作品富於悲劇情調,在敘事與抒情的結合方麵,有創造性的成就。

人□的作品流傳到現在的都收在《萬葉集》中。雖然平安朝時代有過《柿本集》,奈良時代有過《柿本朝臣人□之歌集》等書,但所收是否都為柿本的作品,有很多是可疑的。隻有收在《萬葉集》中明確署名的詩歌,可以確定為他的著作。在《萬葉集》第1、2、3、4、15等卷中,除存疑的和內容重複的外,共收入他的長歌16首,短歌63首。其中少數是歌詠自然景物的,大多數是戀歌和挽歌。如他的名作《自石見晉京別妻歌》,用重疊的詞句和起伏跌宕的旋律,表現與妻子離別時激蕩不定的心情。人□以挽歌詩人聞名,代表作有《吊明日香皇女吉備樂女挽歌》、《吊日並皇子尊挽歌》、《吊高市皇子尊挽歌》等。《吊高市皇子尊挽歌》長149句,是《萬葉集》中最長的長歌。歌中所歌詠的高市,是天武天皇的皇子。天武天皇與弘文天皇爭位,起兵吉野,發動了日本古代史上有名的"壬申之亂"( 672年);皇子率師出戰,最後獲得勝利。歌中描繪了劇烈的戰鬥場景和皇子威武的雄姿,表現了由於他的逝世所引起的萬眾的悲痛。這首歌為後人傳誦和讚歎,是很能代表詩人特色的長挽歌。短歌的代表作為《過近江荒都歌》和《羈旅歌》等,寫出了大自然的景物和纏綿不盡的情致。柿本人□畫像

柿本人□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被尊稱為"歌聖",並為他建立"人□神社"加以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