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在上古時代,水患嚴重,統治者帝舜命大禹治理洪水。時有一人,名曰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嬴”姓。
來到西周,第八代君王周孝王手下有一人,即是伯益後人,名曰秦非子,因其善於飼養馬匹,甚得周孝王器重,故而,周孝王將秦穀一帶分封於他。
後東周的始君周平王東遷雒邑,秦非子的後人嬴開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
再後,嬴開的子孫秦王嬴政一統六國,掃清玉宇,建立秦朝,自稱秦始皇。秦朝終成華夏曆史上的正統朝代。
秦始皇逝後,趙高矯詔篡位,胡亥繼位,史稱秦二世,秦太子扶蘇被逼自殺。秦二世又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大臣以及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開屠殺。有一人逃過此劫,據傳為扶蘇之子,他即是後來的秦三世,子嬰。
秦末,義軍四起。趙高害死秦二世胡亥,擁立子嬰為秦王。後漢軍兵臨城下,子嬰投降劉邦,一月後,項羽入鹹陽,誅殺子嬰,縱火焚燒包括阿房宮在內的秦宮室,並進行大屠殺,秦朝累代之積至此一炬而盡。
自此楚漢相爭,漢朝興盛,再無秦後人的記載。
可秦室血脈,尚未消失殆盡,傳子嬰有一子,因秦末亂時生惡疾,由宮人抱出宮去養病,故而於項羽誅殺秦人時逃過一劫。
秦的一脈後人就此化為趙氏布衣,悄悄傳承秦的血統。
至於這“嬴姓趙氏”,亦需詳解。姓乃族號,如“嬴”便是姓;氏是姓的分支,如秦朝皇室之氏,其實為“趙“。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統稱為姓。如此說來,秦皇族的後裔,便是姓趙,隻是時代更遷,變數不定,這一脈能否傳承,卻是未知數。
本書倒想要做一番猜想,假使這秦後人流傳至漢末三國,會有何種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