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楔子

詞曰:

劈破蒼穹下人間。大漠雄風,劍指西域無隔斷。馬蹄聲脆,掃卻東北西南。抬望眼、旌旗蔽日,逐鹿在中原。定鼎九州六合,一統大好河山。從此天下無狼煙。

大道清淨法自然。匡正人倫,明心見性又革麵。四方彌融,何分羌胡大漢。隻可歎、凡夫愚癡,輪回為塵緣。戲說英雄人物,手把樂土桃園。惟願神州盡歡顏。

佛曰,因因果果,緣起緣滅;又曰,成住壞空,概莫如是。卻說中華故土,與那天竺古印度本不過一山之隔,然自來信奉道儒之言,對因果輪回之說向是十分陌生;後來隨著佛教東漸,始入人心,作為修心的指南。然這因果之律,乃是宇宙間第一不易之規,非但指人身,小到草榮草枯,大到改朝換代,都是適用的,否則,豈非落了下乘?今日小子愚奇開壇撰書,就是要講一段悠悠往事,說與那有緣人來聽。歲月漫漫,草長鶯飛,且請諸位放下身段,耐住性子,聽愚奇娓娓道來。

話說秦王嬴政,自十三歲繼承王位,十八歲親政,勵精圖治,並吞六國,一統天下,三十九歲稱皇帝。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製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製,代以郡縣製,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萬裏長城,修靈渠,通水係,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製度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然與此同時,秦始皇剛毅戾深,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致海內愁困無聊,終於在位三十七年後,駕崩沙丘。

秦始皇死後,一縷神識縹縹緲緲,來到了虛空之中。按這秦始皇,本是上天白帝子,投胎往生到了嬴政身上。此時脫離肉身,本應到那閻羅殿報到,計其業果,再定行止。然新離之際,對這個傾注了他一生心血的大秦王朝依然是十分的戀戀不舍。由於現在他身具五通,打眼望去,卻發現整個大秦朝上空烏雲漫漫,怨聲載道,四下裏民眾揭竿而起,大廈將傾。依其本意,他為始皇帝,其後世子孫,則二世、三世乃至萬世不休。但看現在這個勢頭,別說是萬世,恐怕連這二世也難得善終!看到這裏,他大吃一驚,於是開始觀察,究竟是誰會是這次改朝換代的帶頭人呢?他記得以前楚人有句讖緯,叫做什麼“楚雖三戶,滅秦必楚”,於是他縱身向楚地飛去。來到楚地,正在四下尋找,忽見前麵從地上發出一道白光,遂落下雲頭,就近觀察。見這青年男子,身高八尺,雙目重瞳,長得十分彪悍。秦始皇見了,不由讚歎:“果真是個大好男兒!”然再細細一看,遂不屑而去,“不過匹夫之勇爾!”

秦始皇離了楚地,忽地想起,自己生時,常聽人說東南有天子氣,是以數次東巡,意圖壓製,現在何不再到那裏去看一看?於是到得東南方,來到了芒碭山上空,見一道紅光直衝雲宵,急忙落下,化身一蟒蛇,伏在路旁草叢裏。這時見到一個大漢,戴著竹皮編成的帽子,喝得醉熏熏的,一副憊懶無賴的樣子,領著一幫泥腿子不知將欲何往。俗話說得好,關心則亂。這蟒蛇你在一邊看看也就罷了,但它非得跑到路上,想仔細瞧個清楚。其實也是命數使然。眾人一見路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大蟒蛇,嚇得四下逃躥。唯獨劉邦,酒壯英雄膽,仗劍走上前來,一見蟒蛇,揮劍欲殺。若是一般的凡夫俗子現身於此,蟒蛇自可從容遁去。誰知道今日來者,乃是上天赤帝子投生,是以被困在路上一動也不能動。

這蟒蛇見無法逃走,遂口出人言,苦苦哀求,要劉邦饒他一命。劉邦此時被老酒衝昏了大腦,隻想著殺掉這條白蟒在人前立威,於是堅執不允。白蟒隻好嚇唬劉邦說:“我乃上天白帝子,你今日若是殺了我,是要償命的!”

劉邦隨口推說:“我管你是什麼白帝子黑帝子!既然擋了我的道,我就要殺你。償命?這裏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還命罷。“

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今日你若是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若是斬了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若是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

那劉邦渾不在意,揮劍將白蟒斬為兩截。

人說身為天子,乃是言出法隨,不能輕易許諾的。這劉邦當日也就是那麼隨口一說,誰知一語成讖。上天給劉邦的大漢朝命數本是四百年,傳二十四帝。結果就因劉邦這麼一弄,到二百年漢平帝時,出了一個王莽,被其謀篡,生生得將個大好的漢朝分成了前後兩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