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國佛教史略(1 / 3)

第一卷 中國佛教史略

第一章 後漢佛教

後漢佛教,是佛教流行於中國最早的一個階段。佛教最初傳入漢土,確實年代已難稽考。但古來佛教徒間流傳著漢明求法、佛教初傳的史話,同時也傳說漢明之前佛教即已傳入,兩說各自發展。最後,漢明求法說頗為一般佛教徒所樂道,而漢明以前傳來說也愈推愈遠。現在分別述之如次:

(1)漢明帝以前佛教傳來說,依據文獻流行的次第,可舉出十種:

其一,曹魏魚豢所撰《魏略.西戎傳》說:"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博士弟子景盧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見《三國誌.魏誌》卷三十裴鬆之注)其後《世說新語.文學篇》劉孝標注,《魏書.釋老誌》等也引用此文,而略有出入。如《魏書》作博士秦景憲。唐法琳《辯正論》又作秦景至月氏,其王令太子口授浮屠經,有類趙宋董逌《廣川畫跋》卷二所引《晉中經》之說。

其二,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年)習鑿齒與道安書說:"自大教東流,四百餘年矣。"其後王謐答桓玄書也說:"大法宣流為日諒久,年逾四百,曆代有三。"又劉宋宗炳《明佛論》說:"劉向《列仙(傳)敘》七十四人在佛經";《世說新語.文學篇》劉注也依據《列仙傳》說:"如此即漢成、哀之間(公元前32-1)已有經矣。"這些皆是泛指西漢末年而言。

其三,宗炳又說"東方朔對漢武劫燒之說",好象漢武時(公元前140-87年)已經知道和佛教有關的劫灰說。

其四,宗炳又說,伯益述《山海經》有天毒國(即天竺)偎人而愛人一語,當於如來大慈之訓,似乎佛教已聞於三五(三皇五帝)之世。

其五,北齊魏收《魏書.釋老誌》除引用伊存授經一說外,還依《漢武故事》(劉宋王儉托名班固撰)說,漢武元狩中(公元前122-117年),遣霍去病討匈奴,獲得休屠王的金人,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燒香禮拜,為佛道流通之漸。

其六,上述《釋老誌》還依《史記.大宛傳》說,張騫使大夏還(公元前126年),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

其七,梁蕭綺輯本王嘉《拾遺記》說,戰國燕昭王七年(公元前317年),沐胥國(即身毒)有道人屍羅來朝,荷錫持瓶,沐胥國五年,乃達燕都。

其八,隋費長房《曆代三寶記》卷一載,秦始皇時(即元前218年)有諸沙門釋利防等十八賢者齎經來化始皇。唐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也有此說,並謂出於道安、朱士行等《經錄》。

其九,唐法琳《對傅奕廢佛僧事》中又據《周書異記》說,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甲寅,發生水泛、地動、天色變異等象,太史蘇由說有聖人生於西方,故現此瑞,而以此為佛誕年代。北齊僧統法上曾沿此說以答高麗使者,後來更為一般佛徒所習用。

其十,唐道宣《廣弘明集.歸正篇》引用《列子.仲尼篇》說,丘聞西方有聖人,不言而信,不化而行,蕩蕩乎無能名等語,斷言"孔子(公元前551-429年)深知佛為大聖"。

以上諸說,基本上是以佛教初傳於漢代為主;但除伊存授經一說外,大多數由於和道教對抗,互競教興的先後,遂乃將佛教東傳的年代愈推愈遠,所有引據大都是虛構和臆測的。

(2)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佛教傳來說。一般略謂:永平十年(64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明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說: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十年(67年)蔡愔等於大月氏國遇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兩人,並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共還洛陽。帝特為建立精舍給他們居住,稱做白馬寺。於是摩騰共法蘭在寺裏譯出《四十二章經》。這幾乎是漢地佛教初傳的普遍傳說,從西晉以來就流傳於佛教徒間(石趙時王度疏中就有漢明感夢初傳其道的話),但關於它的具體情況隨時有不同的說法。其一,關於漢明求法的年代,西晉惠帝時(290-300年)道士王浮所偽作的《老子化胡經》作七年感夢遣使,十八年(75年)使還(文見《廣弘明集》所載《笑道篇》轉引)。《廣弘明集》所載的偽作《漢法本內傳》作三年(60年)感夢遣使。此外各家大都不記年代。又隋費長房所撰的《曆代三寶記》作七年感夢遣使。唐靖邁的《古今譯經圖紀》更調整作三年感夢,七年遣使,十年使還。最後元念常的《佛祖曆代通載》又改作四年感夢,七年使還。其二,關於漢明帝所遣使者,《化胡經》作張騫等,《出三藏記集》所載《四十二章經序》及《弘明集》所收《理惑論》作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理惑論》作中郎)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法苑珠林》所引南齊王琰的《冥祥記》作使者蔡愔.此外或無使者名字,或作張騫、秦景,或作蔡愔、秦景,或作秦景、王遵。其三,關於佛典的傳譯,《化胡經》說"寫經六十萬五千言",《四十二章經序》及《理惑論》隻說明帝遣使到月氏,寫取佛經四十二章,譯事及譯人都沒有說到。《冥祥記》也隻說寫致經像。《出三藏記集?新集經論錄》才說"於月支國遇沙門攝摩騰,譯寫此經(《四十二章經》)",未說到竺法蘭。《高僧傳》說有摩騰譯《四十二章經》,又說此經是竺法蘭所譯。《魏書?釋老誌》雖然把騰、蘭結合起來成同時來漢地,然而隻說"得《四十二章》",未說到譯事。到《曆代三寶記》才具體說騰、蘭共譯《四十二章經》,為後來傳說的張本。關於漢明求法事既有以上種種異說,所以現代佛教史家懷疑到漢明是不是有求法一事,摩騰、法蘭是不是實有其人?這個問題現在還有爭論,未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