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35毫米照相機的大尺寸照片的製作(1 / 2)

第三十一章 35毫米照相機的大尺寸照片的製作

必要條件

"小拍大看"是照相工業發展的基本。照相機要製作得小,也有一定限度。體積孝重量輕的照相機攜帶方便,易於操作是眾所周知的。尺寸小的膠片可以達到以極少的感光材料布入大量的影像。去外景地攝影時,膠片體積小便於攜帶無疑是很大的優點。既然小型照相機如此方便,為何還需要大型照相機呢?這個原因很明顯,兩者的畫麵質量不同,此外在機能上也略有不同,大型照相機可操作斜拍機構,而小型照相機根本無該機能。下麵以35毫米照相機和6×7厘米照相機為例,比較說明大、小型照相機的畫麵質量實際有多大差別。

作為前提條件,要使兩種照相機所攝畫麵在洗出的照片上表現一致,兩者的快門速度取相同值,則6×7厘米照相機要較35毫米照相機多增加兩檔光圈,才可使兩者照片畫麵的景深相同。如照片1所示,被攝體為結像力測試卡,其中利用6×7厘米照相機以3米攝影距離對該被攝體拍攝了一張照片,利用35毫米照相機從1米至3米,以每間隔20厘米的攝影距離拍攝了11張照片。因6×7厘米照相機要較35毫米照相機增大兩檔光圈光量,所以相應35毫米照相機,使用ISO100膠片,6×7厘米照相機使用ISO400膠片。為比較兩種照相機畫麵質量,利用所攝底片洗照片時,要調整放大倍率,使照片上的被攝體大小一致,攝影距離和洗相放大倍率在表1中示出。

表1

35毫米和6×7厘米照相機隨距離變化的畫麵質量比例距離(米)32.82.62.42.22.01.81.61.41.21.035毫米放大率17.316.115.013.812.711.510.49.28.16.95.86×7厘米放大率8.4(3米)表2各種尺寸的畫麵質量比35毫米6×7厘米4×5英寸底片尺寸比123.5畫麵質量比123.5將放大倍率為8.4的6×7厘米照相機所攝照片和放大倍率為5.8~17.3的11張35毫米照相機所攝照片仔細比較,其中2米攝影距離,放大11.5倍的照片和大型照相機照片有同一水平的畫麵質量,在本文印刷出的照片中不太容易區別。在實際照片上表現很清楚。為證實這個結果,曾征求三個人的意見,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出2米攝影距離,11.5倍的照片。因此得出6×7厘米照相機以3米攝影距離攝影,放大8.4倍作出的照片和35毫米照相機以2米攝影距離攝影,放大11.5倍作出的照片畫麵質量相同的結論。

其中很微妙的是,這兩張畫麵質量相同照片的放大倍率比約為2,也就是說,35毫米照相機和6×7厘米照相機的實際畫麵質量差在於底片尺寸比值的平方根值2。6×7、4×5"照相機和35毫米照相機的畫質比(相同感而質量照片的放大倍率比)可粗略列為表2。

其中4×5照相機和35毫米照相機畫質的比較,以使用感光度為ISO800膠片為先決條件。實際上,感光度ISO400的膠片比較妥當,使用它可以提高4×5畫麵的質量,但考慮使用時,照相機的精度問題及抖動的危險性較ISO800大,暫且以ISO800為標準。按表2中的畫質比率,35毫米換算為8×10(擴印照片)尺寸的照片,則6×7的為大四開,4×5的約為半開。在對以上所述內容有所認識的基礎上,考慮利用35毫米照相機獲得高質畫麵的方法。

使用35毫米照相機獲得高質畫麵的感光材料首先使用一般的感光材料和處理藥劑,看一下35毫米照相機攝影能得到何種程度的畫麵質量。所謂一般感光材料即指感光度為ISO100或ISO400的膠片,在此使用ISO100的膠片。

這級感光度膠片極易得到,現在有4、5種。一般比較這些膠片的效果,差別並不大。查取各種數據也看不出各種膠片有什麼不同的差別。需注意的是在評論畫麵質量的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肉眼的視覺感,換句話說,要注意技術數據上沒有記載的部分。實際使用這些膠片,就可發現各自都有其特性,比如說,其中某種膠片為軟調,不需考慮曝光及處理引起的失敗,也可以說這種膠片可放心使用,但它有清晰度低的缺點。此外也有清晰度完全沒問題,但色調表現及熟練使用不易的膠片。使用這種膠片要得到豐富的濃淡色調及清晰影像還有一定難度。利用35毫米照相機拍攝較小的被攝體時,一般對同一被攝體要拍出多張照片(如用於商品目錄、雜誌報道等照片),對這類被攝體攝影,本人使用伊爾福FP4膠片。這種膠片雖被認為是ISO100感光度膠片中的二流膠片,但從各方麵來看,可適用於靜物攝影。使用要點就是一定不要顯影過度。因顯影時間越長,膠片的顆粒性及影像邊緣收斂性越差,畫麵質量下降。此時也需注意顯影時間不要控製太短,否則就會產生顯影不均勻的現象。下麵列出憑本人經驗總結出的膠片處理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