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就意味著人的一生要經過很多苦難。人是伴隨著苦難而生存的。苦難可以鍛煉人的意誌,磨練人的毅力。苦難可以使人堅強,讓人成熟。
苦難是量的積累,隨之接踵而來的將是質的飛躍。漫漫長夜過後,是一輪紅日的噴薄而出;透過陣陣刺骨的寒風,傲然挺立的是一株株的臘梅,吐出金黃色的花蕊;珍珠的美麗來自於蚌成年累月的包容與磨合;蛹經過黑暗的包圍,慢長的等待,痛苦的磨難,才變成美麗的蝴蝶;天空中美麗的彩虹,它的前奏是雷鳴、閃電、暴風雨;劇烈的陣疼過後,迎來的是做母親的欣喜。
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談到他為什麼能麵對壓力和苦難而毫不畏懼時說,他的母親從小就教育他,人生本不像詩人想象中的那般美好,苦難和美好本來就同時並存於我們的生活之中,隻是我們人自己在自欺,因為害怕苦難,就片麵否認苦難的普世性存在而已,事實上,在我們的潛意識中,苦難本來就該存在,盡管我們對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期盼。
所以苦難之中,最常見的反映基本上有兩種:一是抱怨、不平、惱怒、怨恨,認為上天不公,惡人囂張,為什麼沒有公道?公義何在?這種情緒下,人們通常選擇的方法是暴力,用暴力行動來安撫自己受傷的心。於是有人選擇了殺人、放火等極端報複行為來達到平衡自己,達到滿足自己個人公義目的。另一種是自憐、自悲、自責,最有可能選擇的極端行為是自殺,用死來逃避現實的苦難。這兩種情緒都可以理解的,也是苦難之中必須經過的兩個非理性的感性階段,但僅僅停留在這兩個階段,或在在這兩個階段中做出一些極端行為都是錯誤的。
其實苦難的真正意義是希望你能走過以上兩種感性階段,進入第三種理性階段。要進入最重要的第三種理性階段必須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按下列步驟,一步一步從苦難的陰影中走出來:
步驟一:要麵對現實,不存某種幻想。苦難就是苦難,既然來臨了,就不再逃避,勇敢麵對。
步驟二:要保持心靈裏的鎮靜。因為“得力在於平靜安穩,得救在於歸回安息”,沒有安穩平靜的心,你是沒有辦法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的。很多人麵對苦難最常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其實任何為什麼都沒有準確的答案。而任何人給你的任何答案都是不全麵、不準確或是完全錯誤的猜測。有人說是報應,有些說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凡此種種,最後的結果隻是讓你雪上加霜,在你傷口上撒鹽,讓你的情緒重新回來,讓你失去你應該有的理性。你根本不應該去向你周圍的人尋求答案,因為他們的每一種說法,每一種答案都有可能是片麵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答案。
步驟三:接受現實的一切,不抱怨,不自憐,隻相信一件事實:這事臨到自己有特別的美意。
步驟四:要等候仰望。盡管苦難還沒有結束,但你要相信公義和幫助已經在路上,你要用信心去守望,因為隻有信心才是打開應許之門的鑰匙。
步驟五:理解苦難。從任何一件臨到你的不幸和苦難中,你都可以學到一些你過去沒有學到的功課。苦難中學到的功課也是對你最有幫助的,因為他解決了你一生中最難對付的你自己過去沒有看到的有關你的性格和品行中掩藏的不足,從而填補了你生命之中最大的漏洞。這就是你從這些不幸和苦難得到的最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