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宋國惶惶空遺恨 風雨飄搖(1 / 3)

第一節風雨飄搖

臨安,名杭州,自大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此,則改名為臨安府。但臨安後來被女真入侵破壞,隻到紹興二年(1132年)高宗趙構在女真南侵北返後從溫州海域重返臨安,重新進行了修建,到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成為大宋的中樞後,臨安才開始逐漸得到更好恢複和發展。之後二十餘年時間,極度沒有安全感又好麵子的高宗皇帝,對城池大事擴建,把臨安建為包括內、外兩城的恢弘大城,設十三座城門,城牆高厚巍峨,城防厚實,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可謂一座堅城。而皇城宮殿位於南部鳳凰山,是為風水寶地,可以在南麵高瞰城市北麵的街區的熙熙攘攘。皇城方圓九裏,環繞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錢塘江邊,東抵候潮門,西至萬鬆嶺。外城南跨吳山,北至武林門,西接西湖(西湖在城牆之外),東臨錢塘江。自宮殿北門向北延伸的禦街貫穿全城,禦街從宮殿北門和寧門起至城北景靈宮止,禦街南段為衙署區,中段為集市區,城中部多為居住區,許多達官貴戚的府邸多分布在禦街附近,城北則是大片工坊和府庫、校場。城西北塘門內是國子監、太學、武學區域。城內有四條河道,可謂臨安的輸血管,其中鹽橋河為主要運輸河道,直連京杭運河。

眨眼百年時光一縱即逝,這年已是鹹淳九年(1273年),已經是皇帝趙禥登基的第九個年頭。趙禥諸事不通,整日流連宮闈,讓理宗朝就已經隻手遮天的權臣賈似道,被皇帝和群臣尊稱為師相,成為朝廷第一人,威風一時,甚至他隨時一副‘我要撂擔子不幹了你們怎麼辦’的姿態,讓皇帝趙禥對他更是言聽計從,整個朝廷政事籠罩在他或明或暗的操控下,排擠能臣武將,自不在話下。

百年的大宋國都臨安城,已經有居民近百萬人,比之當年的汴梁城,更是繁華。而且因為江南富庶,比北地更有處處精細和奢靡,各種點心和小吃、各種瓷器用具和物件、各種坊間樂子,都讓臨安這座城,充滿旖旎柔軟,可以讓人醉生夢死,逃避江北的烽煙和戰火,讓人覺得最好一夢千年而不覺得苦痛才好。而百年臨安,百年偏安的大宋,經受了無數的風雨,風流和苦難都被風吹雨打去,戰亂兵禍、貪官汙吏、苛捐雜稅總讓百姓如草芥螻蟻,飄搖由命。

今年已五十的高梁河,已經不記得家門口的榆樹有多高了,但是他還記得摘榆錢兒度日的日子,還記得小時候家在大同府外的幾十裏的山村那條楊柳依依的河流。那時候父親對他說大同已經被女真韃子占領了多年,兵禍已少,看起來可以過些好日子了。雖然是晉地自靖康之後就被金國統治,但是一個村子的人都是漢人,用漢字、說漢化、遵漢禮、讀詩書、尚武、有漢俗。而女真經過多年的同化,對漢人也逐漸友好得多。可是沒有料到,已經逐漸漢化的女真,居然招來了更強的惡狼——蒙古人來了。蒙古人所到之時的記憶,高梁河已經不敢去記憶,因為蒙古人所過之處,村寨被夷為平地,人被殺光掠走,雞犬不留。高梁河不知道才十多歲的他,是怎麼躲過去的。他隻記得他家依附的主人家從庭院到屋子,一路都是死屍,血流滿地,宛若閻羅殿,其中有他的父母,有高家和他一起長大並陪伴他讀書練武的少爺。少爺的死狀淒慘,不知道身上被捅多少槍,少爺臉上的憤恨讓他記憶猶新。高梁河知道如果能夠,少爺一定是想殺光這些惡鬼,少爺死不瞑目為什麼不能殺死他們。

於是高梁河就開始逃亡,他隻知道一路往南就是夢中富庶、安定、祥和的大宋。他一路風餐露宿,穿過山嶺,路上遇見了不少同樣往南逃難的人,也看見逃難的人群被蒙古人追殺如豬狗,看見逃難的人為一口吃食而殺死同伴,看見為求生而吃人肉的麻木的人。高梁河和一群人逃過重重圍堵,一直往西南逃,用了幾個月,躲過多次危險,一路減員,到得滔滔黃河邊,伐木為筏,驚險地渡過洶湧的黃河,穿過韃子蹂躪過後千裏無人煙的中原,去到叫襄陽的城市。

那時候,襄陽剛剛被孟珙從蒙古韃子手中奪回不久。孟珙在抗金抗元的戰事中逐漸成名,被授予襄陽都統製。孟珙訓練精銳之師,分屯樊城、新野,唐州、鄧州之間,防範蒙古人南侵。

當高梁河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在襄陽郊外出現的時候,被孟珙的巡查隊發現。然後,一群流民,吃上了飽飯,參加了孟珙的軍隊,跟隨他叱吒風雲,在江淮荊襄間往複,把韃子的進攻一次次擋住。然後孟統製大軍建立了鞏固的長江防線,花了多年時間,把荊襄之地重要關口都築成一座座堅城,特別是襄陽,更是比當年的太原城更堅固,用牢不可破說毫不過分。孟珙將軍償言:“襄陽必是蒙古侵宋的喉頭骨刺,城池屯糧足夠,便是弱將,也足以守上數年。但襄陽一失,江南危也!”

後來,蒙古人多年不敢大肆侵擾,孟珙將軍卻也老了,被安置在建康長江邊戍守,大家都以為他可以當樞密使,但沒有。作為大宋軍魂的他,文臣遏製,如果不像嶽飛的結局,那也隻能收回兵權安置。他最後病死在建康。聽說,孟珙將軍是抱憾而終,他在病死前哀歎:“朝廷對武將百般遏製,不思進取,隻怕某死後,將不知兵,兵不服將。而韃子虎視眈眈,必會再來,到時,必是大戰,汴梁禍靖康恥隻怕難免。上蒼啊,為何不讓我再活二十年。”

這些年見到了無數大宋官員和戰將如何為非作歹、爭權奪利、結黨營私,見所崇拜的軍神孟珙病逝,高梁河也無心再在軍中。於是,他獨自悄悄離開駐紮襄陽的軍營,輾轉大江南北,最後來到了繁華都城臨安。而高梁河也幾乎忘記了是哪年,一個人在路上時,遇見一家衣不遮體的逃難之人病倒路邊,奄奄一息,而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在旁邊哭泣,他們苦苦哀求把小女孩送給了高梁河,求他養大。於是,高梁河就有了一個八歲的孫女,小女孩的父母沒有留下姓名,高梁河隻有給她取名高雁雁。

雁雁十分乖巧聰明,跟著高梁河,一路來到臨安,她學會了讀書寫字,也學會唱詩詞曲子。高梁河帶她到處說故事,謀取生活。雁雁十分懂事,她一定記得父母把她交給高梁河的事,但她從來不提,她怕高梁河丟下她,一開始就連睡著也要拉著高梁河的衣袖,而且睡一會就會醒來看看高梁河在不在。有一次高梁河出去尋食,回來時候她已經哭成淚人。直到過了幾年她漸漸知道高梁河不會賣了她、也不會丟下她不管,她才敢一個人睡。

臨安府各地,近日有越來越多的江北流民湧來,讓百年來看慣流民南來不停的江南百姓,也有無限的震驚,心底的不安也漸漸湧上來。自理宗景定元年,蒙古忽必烈稱汗,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向孱弱的大宋動手。在消滅女真的金國並占領原大宋被女真占領之甘陝、HB河西及HN大部地後,見識了大宋的軟弱和勾心鬥角,也見識了富饒富足,蒙古人已經不滿足於搶掠大宋之地,而想取而代之,讓百姓成為匍匐在他們腳下的奴隸,讓更多知書達理的女人在他們身下呻吟,讓長江南北成為他們的牧場。在蒙古人開始不斷發動征伐後,稍微安穩十數年的江北百姓慘遭屠戮,無數百姓又開始流亡。江南之地,是流民唯一的選擇。

由於賈似道在宋理宗景定二年對有功之將攻陷,安插親信控製兵權,當年理宗朝猛將孟珙發現的部將劉整恐為其害,率瀘州十五郡三十萬戶人口,降於蒙古。忽必烈大喜,命其為夔路行省安撫使。劉整投桃報李,提出“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等方略,並用多年經營水軍的經驗,全力幫助蒙古訓練水軍。他對賈似道黨羽憤恨,情有可原,但不知道大宋哪裏虧待了他,他對大宋居然如此滔天仇恨,恨不得大宋文明在他麵前轟然倒塌毀滅,他才會獰笑著扭曲著臉變態地知足。

在襄陽被圍開始,荊襄之地已有六年被蒙古凶猛攻掠,民不聊生。在襄陽被圍的第三年,襄陽守將呂文德誌令昏庸,居然同意讓蒙古人“開榷場於襄陽城外,築土城堡於鹿門山”。於是襄樊的東南鹿門山出現了鹿門堡,南麵建立白鷂堡。一年後阿術在東北的白河口城出現了蒙古人的白河堡,於是達到了截斷襄陽糧道的目的。隨後,大量堡壘連成一片,更是圍成銅牆鐵壁。經過劉整訓練,造船五千艘,練成七萬水軍,在漢水中築一個高台堡壘,與對麵宋軍所占夾江堡相應,阻斷對麵援軍通路。如此一來,不僅斷絕了襄陽的糧道,援軍路徑也失去,襄陽幾乎成為孤城。大宋眾多大將數年間幾十次救援,但也無多大突破。夏貴、範文虎、張世傑等都率兵攻伐,但損兵折將數萬而已。特別是殿前副都指揮使範文虎,統領重軍而對友軍毫不援助,聞訊即逃,讓數次救援失敗。

正是正月間,臨安城張燈結彩,皇城的皇帝趙禥,下旨臨安府尹,在整個正月間,要在全城裝點上各色燈籠、各色綾羅,香車寶馬,粉飾臨安城主要街道,迎接新的一年。

江南物產豐富,雖然連年各種稅賦繁雜,百姓日子有些緊,但也還能堅持,還有希望。元宵節的到來,讓臨安城更是熱鬧,臨安府周邊商家富人之家甚至百姓,都有不少湧入臨安度元宵節。夜幕降臨,家家戶戶門口點起各種燈來,城中從主城禦街到各街各坊,幾條河道周邊,到西子湖畔湖中,都是一片熙熙攘攘,燈火闌珊。甚至河中的畫舫小柯,也是燈火點綴,形影搖曳,燦若星河。

皇帝趙禥近來意氣風發,又得到了師相賈似道送來的幾個美人,一些大臣也對其歌功頌德,老懷甚慰。在元宵之夜,趙禥一反平時的慵懶隻愛留戀後宮的習慣,居然帶著嬪妃登上內城城樓看燈,甚至賈似道和一些近臣也都受邀登上皇城。趙禥身著明黃龍袍,在宮娥大臣陪伴下,端端站在皇城上,看著臨安一片祥和,煙花飛舞,燈紅酒綠,怎麼看都看不夠,內心無比滿足。

皇城城頭太監總管高喝道:“陛下駕到,與民同樂!請臣民叩拜!”皇城下百姓和守衛叩拜,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響聲震天,讓趙禥心情不錯,接受眾人膜拜。大聲道:“平身!”太監總管帶著一眾宮人高喝:“吾皇有旨,眾人平身,繼續享樂太平盛世!”皇城外街道馬上又恢複了喧鬧,從街頭鬧到街尾。

高梁河在臨安落腳後,就在城北武林門禦街旁的武林客棧中的茶樓上說書,說得江南江北和軍中諸般事情,倒也吸引了不少人來聽,被人稱為高老頭,每天可以得到一些銅錢碎銀。

今日元宵,卻還是擠了不少青衫士子來聽高梁河講故事,高梁河仿佛有說不完的往事,從抗金的故事,到蒙古人入侵的故事,每次都可以不重複。而大家則愛聽孟珙抵抗蒙古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威猛,讓人感歎和激昂。因為講的故事深得一些年輕士子喜愛,生活倒也無虞。

堂中,高梁河喝了口茶,高聲道:“各位,今日,今日又是元宵節,當年南渡不久,大家都盼望著能再北望,雪靖康恥,鐵馬冰河搗黃龍。辛棄疾先生,留下無數的鏗鏘詩詞名句,也有不少清麗婉約的詩詞。如今時過境遷,女真已滅,然這片青玉案之詞,也還是最為動人。”

隨即牙板輕響,旁邊這個小女孩,高梁河的孫女雁雁,敲動牙板,起了節奏,大聲念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高梁河把醒木在桌子上輕輕一拍,道:“寫這片詞之時,辛幼安先生在江南西路信州閑居,在那時,雪靖康之恥、恢複北地,還是有誌之士的願望。但,到現在,過了接近百年,欺淩大宋的,換了個人,成了蒙古人,其對大宋的欺淩,比女真人隻有更甚,不稍減半分。如今,襄陽被圍,已經六年。朝廷救援不力,居然數年間也無建樹,是為可悲。而樊城外城已破的消息已經傳開,隻怕襄陽城,難於再堅守。大宋危邪!”

有一年輕士子起身道:“老先生慎言!雖說女真和蒙古人欺淩我大宋,但朝廷說過襄陽已經解圍,韃子已退,可保我朝數年無憂!”

高梁河森然道:“這位是太學生否?你所聽之言是廟堂上之說。然,閣下聽聞近日不斷有無數逃難之人南下,臨安府已派人阻擋不得入臨安城否?老夫卻也聽說,難民有大量荊襄之地之人,難民都在說,襄陽城外,蒙古人增兵到二十多萬,幾乎圍得水泄不通。而且,周邊已經被建成二十多屯堡城寨,隔著漢水的樊城,外城早已數日前被攻破。如今荊湖之地,百姓都已散跑,大宋多年救援襄陽不力,範文虎率大量水陸軍十數萬,昏聵無比,不受置製使李庭芝節製,李庭芝無奈,數次攻伐也無法攻破蒙古人包圍。而受蒙古人圍點打援之策所害,夏貴、張世傑、損兵折將。特別是常敗將軍範文虎,是朝中某大人女婿,居然一直得以手握重權。如此以往,襄陽如何守得?”

那士子語塞,嘟囔道:“那就算襄陽丟了,還有無數的堅城。”

高梁河慘笑道:“好一個無數堅城。不知閣下了解襄陽之重要否?襄陽下,漢水不可守,長江又得守乎?當年孟珙將軍,花大力氣收複襄陽,又花數十年力氣修成一座堅城,為何?”

正說之間,樓外街麵上傳來一陣陣急喝:“閃開!閃開!急報!襄陽急報!”接著一陣亂哄哄的,街上的人都被一隊守城禁衛趕往街邊,露出一條通道。接著一騎衝了過來,馬上人看為傳信兵,一身風塵仆仆。馬剛過武林門牌坊不遠,居然一個失蹄,倒地不起,士兵居然好身手,提前腳伸出馬鐙,滾落馬下,未被馬壓倒。馬已經沒法起來,顯然已經跑太久。

那傳令兵喝道:“快給換馬!違者死罪!”

剛才開路的禁衛慌忙給他牽一匹馬過來。傳令兵慌忙爬上,往皇城奔去。

街麵上一陣亂後,又恢複了熱鬧。

而客棧二樓茶室卻一下子寂靜下來。有見識的人,都知道“襄陽急報”的意思,如果是捷報,那傳信人就會喜氣洋洋,一路高喊“襄陽大捷,斬首三千”之類,而且信使背著的信旗是紅色。而剛才的信旗雖然一片灰塵,但明顯是黑色,紮眼的黑色,顯然不是什麼好信息。

趙禥今日興致居然好得很,在皇城看了半天的外麵的遊街盛景,看著舞龍、花燈和百姓的樂融融,連連叫好,而周邊一些大臣幾乎要打瞌睡。

這時,“急報”的吼叫和城衛驅逐開路的聲音響起,百姓都閃開一條路來。快馬很快來到皇城前,馬上之人高喊:“襄陽信使,襄陽急報!”

皇城上馬上安靜下來。皇城守衛厲聲道:“夜間皇城已閉,有信明日再遞進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