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菜花保鮮新技術(1 / 1)

一、保鮮特性

目前栽培的菜花品種有紫菜花、綠菜花、橘黃菜花、白菜花和普通菜花,市場上銷售量比較大的是普通菜花和綠菜花。綠菜花(青花菜、兩蘭花)是十字花科植物,屬甘藍類蔬菜,原產西歐意大利沿海一帶,是野生甘藍的一個變種。主花球采收後側枝還可以再結成花球,繼續采收。其食用部分是脆嫩的花莖、花梗和綠色的花蕾,保鮮期短,采收後在20~25℃下24小時花蕾即變黃,失去商品價值。

二、保鮮條件

菜花在分類上與甘藍同屬一個種,因此生活習性及貯藏條件的要求二者也相似,貯藏最適宜的溫度為-1~0℃,相對濕度為90%左右。

三、保鮮技術

1.采收

應選擇結球緊實、七八成熟、品質好的中晚熟品種進行貯藏,在采前1周要停止澆水,防止貯藏中花球腐爛。菜花的采收一般在11月進行,它的組織脆嫩,為了防止采收和運輸過程中在花球表麵造成機械損傷,采收時宜保留2~3輪葉片,以保護花球。

采收應在晴天上午6:00~7:00之間進行,嚴禁在中午或下午采收,采收工具應使用不鏽鋼刀具,采收時從花蕾頂部往下約16厘米處切斷,除去葉柄及小葉,裝入塑料周轉箱中,碼放時應注意保護花球,裝筐不可過滿,以免擠壓損傷花球,筐麵要覆蓋一層葉片,以防水分蒸發,嚴禁使用柳條筐或竹筐裝運。采收後的花球由於機械傷口的出現,呼吸強度會急劇升高,造成體內物質消耗速度加快,應立即運往加工場所進行預冷,有條件的應使用冷藏車或保溫車運輸,應做到隨收隨運,盡量減少在田間停留的時間。

2.采後處理

冷水預冷是最適合綠菜花的預冷方法。無論是淋水還是浸水,都應保持水溫在1℃左右。當莖中心溫度達到2.0~2.5℃時取出。分級修整是使用不鏽鋼刀具,按外銷標準剔除過大、過小以及畸形花球。花球分為3級,即S級、M級和L級。S級花球直徑10~11厘米,花莖長13厘米;M級花球直徑11~12厘米,花莖長14厘米;L級花球直徑13~15厘米,花莖長16厘米。注意莖上的葉柄應切平。包裝將分級加工後的綠菜花裝入50厘米×50厘米×29厘米的塑料箱中。L級每箱裝24個花球,M級每箱裝30個,S級每箱裝36個。裝箱後加入3~4千克碎冰,放入0℃冷藏庫中貯藏,盡快組織外運。運輸使用冷藏車或冷藏集裝箱運輸。首先對其製冷係統進行全麵檢查,在裝車前將箱體溫度降到0℃。裝卸時間要快,在整個運輸過程中都應嚴格掌握箱體內的溫度在0℃左右。

3.貯藏技術

(1)冷藏。將已經成熟的花球帶2~3片葉子,均留根長3~4厘米,貯藏在恒溫冷庫或通風貯藏庫內,可貯至新年或春節。貯藏方法是將菜花經加工整理後裝筐碼垛或放在菜架上,控製溫度為0℃,相對濕度為90%~95%,有時可利用塑料薄膜覆蓋但不封閉,每天輪流揭開一側薄膜進行放風,有較好的保鮮作用。冷藏時,將挑選好的菜花花球朝上碼在筐中,最上層菜花要低於筐沿,將筐堆碼於庫中,要維持穩定的溫度和濕度,每隔20~30天倒筐1次,摘除脫落及腐敗的葉片,並將不宜久存的花球挑出上市。也可在庫內搭菜架,每層鋪上塑料薄膜,碼上菜花。為了保溫,可在菜架四周置上薄膜帳,帳邊不封閉。還可進行單花套袋或包膜,即用0.015~0.04毫米厚聚乙烯塑料薄膜製成袋子,將預冷後的花球單個裝入袋內,折疊袋口,裝筐(箱)碼垛或直接放菜架上均可。此法既可防止菜花失水,又可避免花球之間的相互摩擦和病菌交差感染,還能保持花球的潔白,貯藏期可達2~3個月。如為簡單起見,可將薄膜裁剪成50厘米見方的單片,從每個花球的正麵向下包裹住整個花球即可。

(2)大帳氣調貯藏。菜花裝筐碼垛後用塑料薄膜封閉,將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分別維持在2%~5%和0%~5%的範圍內,帳頂需成弧狀,防止凝水滴落到花球上引起黴爛。入貯時噴灑3 000毫升/升的苯萊特或托布津可減輕腐爛,在封閉帳內放置乙烯吸收劑對外葉有較好的保綠作用,花球也比較潔白。日前對菜花適宜的氣調成分結論還不一致,使用者應該注意,高二氧化碳傷害隻有在菜花煮熟後才表現出來。

(3)假植貯藏。在冬季溫暖地區,入冬前後可利用棚窖、貯藏溝、陽畦等場所,將尚未成熟的幼小花球帶根拔起,按行距26厘米,株距9~13厘米進行假植。用稻草等物捆綁葉片包住花球,適當加以覆蓋防寒,適時放風,將溫度維持在2~3℃,最好菜花能稍稍接受陽光,根據需要適當灌水。雞蛋大小的花球,假植到春節可長到0.5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