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呼朋喚友(1 / 2)

李義百般煩惱的問題,卻根本不存在,李儉高高興興地答應他去投軍,而且當天下午就請了媒人去劉萍萍家提親。女家也是當即答應了,之後便是對生辰八字、送彩禮,婚禮也一切從速,定在六月二十八,那時候有段農閑,正是吉日合適舉辦婚禮。

李義在家靜待娶妻,各種事務自有家人張羅,閑來無事就打算走親訪友,看能不能邀請一些人一起投軍,也好互相有個照應,郭達曾經說過要馬上擴軍,自己如果帶人去了,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還沒等李義行動,李義的二叔李勤就跟李儉表示要隨李義投軍。李勤生性灑脫,也有建功立業之心,無奈才能不夠出眾,年少沒能考中武舉,後來在府軍做弓手,但是那時候府軍腐敗不堪,沒人管理,他在那裏鬱鬱不得誌,無奈隻好回家,一待就是好多年。家裏凡事有大哥李儉做主,他也就是幫襯,田裏的活愛幹就幹,不幹也行,多數時間都在閑散中度過,習武算是個人愛好,時間久了人也散漫,多年了都不願意娶妻續弦,現在經過老虎山剿匪,沉寂已久的雄心又起,要和李義同往。李義聽了很是高興,有二叔這個自家人,比什麼人都好,況且李勤武藝雖然不夠拔尖,卻見多識廣博處世老到,不然李儉也不會讓他去老虎山,正是一大助力。

李義把自己想邀請親朋一起投軍的想法跟李勤講了,李勤很是讚同,表示自己也有不少合適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叔侄倆分頭行動。李義第一個想到就是自己的把兄弟張秀,很多人相處一輩子也不見得有多麼親密,而有些人隻要相談一天就可以成為朋友,李義相信,張秀就是自己成為朋友的那個人。李義家裏有一匹黃鬃馬,是李儉為李義學習騎馬特意買的,考武舉的時候,最重要的兩項就是射箭和騎馬。射箭還好說,朝廷禁弩不禁弓,普通之家也可以置備,而馬匹就不是小康之家能承受得了,沒有一定財力還真養不起一匹馬,所以考武舉就是富裕之家的專利,窮人隻能買幾本書讀一讀了,所謂窮文富武就是如此。

李義不知道張秀住哪,隻能先去找孫冠,騎上自家的黃鬃馬,一路小跑,小半天功夫就跑了四十裏到了孫冠家門口。孫冠的家裏李義到過一次,院牆低矮,隻有三間草屋,李義把馬拴在門前樹上,上前剛要敲門,就聽身後有人喊:“門前的是李義嗎?”

轉身一看,正是孫冠扛著鋤頭走過來,身後還跟了兩個十多歲的小子背著青草,想必是爺仨從田裏剛回來,李義上前見禮,說明來意。孫冠甚是熱情,叫自己兒子去叫張秀,拉住李義要他在家吃飯,李義推辭不過,隻得進了院子。孫冠這個院子空空蕩蕩,隻有一個茅棚,下邊有灶台,還堆了柴草,牆角拴了兩隻羊,院子中間還有一個木樁,看起來很光滑,應該是孫冠練武之用了,除此之外別無他物。有個婦人從屋子裏迎出來,正是孫冠的內人,李義也是見過,上前見了禮。孫冠三十出頭,看起來精壯顯得年輕,他的妻子年紀相仿卻很顯老相,想必是生活操勞所致。孫冠叫妻子倒了兩碗水,又叫她去鄰家找兩隻雞殺了做菜,李義見他家徒四壁,趕緊阻攔,孫冠卻不高興了:“李義,你是李家的少爺,整天吃的是肉,以為我家就請不起了,大哥有的是銀子!”

李義看他不像是客氣,知道前幾天剿匪也得了賞錢,就隨他所願:“師兄客氣了,小弟隻是不想麻煩嫂嫂。”

孫冠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再說:“李義,你這次來,是不是為了找張秀去投軍啊?”

李義一愣,心說消息這麼快就傳開了:“我正是為這事來的,師兄是怎麼猜到的?”

“那時候團練使大人幾次招攬你,張秀都在邊上聽著,回來之後就和我說了。我和張秀商量了幾天了,我們倆都要去投軍,你不來我們也是要去找你的。”

李義吃了一驚,張秀孑然一身,他要投軍可以理解,隻是孫冠還有妻兒,似乎有些不合適,心裏不讚同,哦了一聲就不說話。

孫冠嘿嘿一笑:“看你好像是不樂意啊。”

李義道:“這我有什麼不樂意的,隻是若是你去投軍,家裏嫂嫂和兩個侄子怎麼辦。”

“我就知道你在想這事,我也是迫不得已別無他法了。”孫冠歎了口氣,話題一轉:“你看我這屋子裏,收拾的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