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弓拉弦鳴樂器

第一章 牙箏

牙箏,是朝鮮族弓拉弦鳴樂器。曆史較為悠久,形製與箏近似,音色圓潤寬厚,可用於合奏或為戲曲伴奏。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最為盛行。

曆史較為悠久的牙箏,原是我國東鄰朝鮮古老而有特色的拉弦樂器,它和我國漢族最古老的拉弦樂器軋箏一樣,同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秦地的箏。牙箏和軋箏,是同源而不同流的兩種樂器。早在1700多年前的西晉之時,我國就與東鄰朝鮮有了文化交流。當時的朝鮮有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百濟(公元18年-660年)和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三國。隨著文化交流的頻繁深入,互相影響也與日俱增,到了隋唐時期,我國在隋文帝楊堅的七部樂、隋煬帝楊廣的九部樂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十部樂中,都有一部"高麗樂"。而我國曆史上正處於鼎盛時期的隋唐文化,也使四鄰各國受到深刻影響,在朝鮮三國逐漸形成為"鄉樂"、"唐樂"、"雅樂"等三部樂。牙箏就是朝鮮民族根據我國傳入的箏,創製而成的朝鮮族拉弦樂器。《高麗圖經》(卷四十)"樂律"條中載有:"今其樂有兩部,左曰唐樂,中國之音,右曰鄉樂,盍夷音也。"據韓國史料記載:高麗文宗三十年(公元1076年)時,朝鮮宮廷音樂中的唐部樂器有笙、杖鼓、唐笛、唐琵琶、方響、篳篥和拍板等七種。到了高麗睿宗九年(公元1114年),這時正值我國北宋政和四年,又有大批新的唐樂器傳到朝鮮,它們是箏、箜篌、箎、簫、匏、塤、五弦琵琶和雙弦(月琴)等八種。至此,在朝鮮才形成完整的唐部樂。然而在這些東傳的唐樂器中,卻沒有一種是拉弦樂器。

公元12世紀以後,朝鮮民族根據我國古老的民族彈弦樂器箏,首先製作出大箏,後又創製出富有特色的朝鮮拉弦樂器牙箏。成書於李朝文宗元年(公元1451年)、由鄭麟趾等撰寫的朝鮮正史《高麗史·樂誌》中"唐樂"條載有:"唐樂高麗,二者雜用,故並載其樂器。方響(鐵十六)、洞簫(八孔)、笛(八孔)、(篳)篥(九孔)、琵琶(四弦)、牙箏(七弦)、大箏(十五弦)、杖鼓、教坊鼓、拍(六板)。"公元1494年,朝鮮音樂家成伣所編朝鮮古籍《樂學軌範》"大箏"條中有:"箏,秦琴也",並引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箏,本五弦,今十三弦"和後漢劉熙《釋名》中的"施弦高急,箏箏然也。並梁二州箏形如瑟"等。書中並附有大箏之圖,其形狀也與箏相同,體長五尺五寸,書中所述之基本演奏方法,也與箏完全相同,說明朝鮮的大箏是依照我國的箏而製造的。《樂學軌範》"牙箏"條載:"按造牙箏之製,與大箏(十五弦)同,但體羌小,弦七耳。第一弦稍大,至第七弦漸次而細,用黜檀花木(刮青皮),塗鬆脂軋之。"當時的牙箏,體長五尺二寸二分,寬七寸八分,琴首中高三寸、尾高八寸、邊高一寸七分。演奏時,左手按琴柱左側弦段,右手執刮去青皮、塗上鬆脂的檀木細圓棍在琴柱右側弦段擦弦發音。書中也附有牙箏之圖形。朝鮮大箏和牙箏創製並使用以後,顯著地豐富和增大了"唐部"樂隊的聲音色彩和音響效果,所以在《高麗史·樂誌》中有"用牙箏和大箏代替箏"的記載。牙箏早期隻用於"唐部樂",到了公元15世紀中葉的李王朝文宗時,也同時用於"鄉部樂"中。此後,牙箏在朝鮮民間廣為流傳,是深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一種拉弦樂器。

我國的朝鮮族人民,大部分是19世紀20年代以後,陸續由鄰國朝鮮越過鴨綠江和圖們江,北遷來到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的。勤勞、勇敢的朝鮮族同胞,他們在長白山麓、海蘭江畔定居下來,繁衍生息,這裏又成為一個音樂、歌舞的天地。朝鮮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字,傳統音樂和樂器同鄰邦朝鮮基本相同,人民能歌善舞、酷愛奏樂,民間樂器豐富多彩、具有獨特風格,許多氣鳴和弦鳴樂器的演奏,都接近於民歌演唱風格。牙箏就是朝鮮族人民喜聞樂見的拉弦樂器之一。

現代的牙箏,由共鳴箱、嶽山、琴柱、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組成。共鳴箱呈臥式長方拱形。由麵板和底板兩塊長方形木板鑲合而成,麵板使用木質輕軟的木料製成,民間多采用梧桐木或魚鱗雲杉製作,整塊板麵呈拱形(橫向),底板使用木質堅硬的木料製成,民間多采用花梨木、栗木、色木或槐木製作,底板中央開有一個長方形、圓形或彎月形音孔。在琴箱表麵的首、尾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硬木製拱形嶽山,嶽山外側開有與琴弦相應的弦孔。琴首一端的弦孔較為細小,琴尾一端的弦孔較為粗大(為穿染尾用),且為縱向雙孔。琴的尾部稍呈拱形翹起。琴柱(琴馬)木製,多采用紅木、紫檀或花梨木製作,外形呈人字形,一弦一柱,斜向置於琴麵中部。琴弦使用絲弦,弦頭係於琴首弦孔內,弦尾係有深棕色絲或木棉細繩,稱為染尾,穿過並係於琴尾兩個粗大弦孔之間,鬆緊染尾可以調節定弦高低。也有的牙箏張銅絲或鋼絲弦,不再使用染尾而改設弦軸調弦,在琴首豎置金屬弦軸(常用揚琴弦軸),並采用雙弦。琴弓由弓杆和弓毛構成,弓杆用竹或木製作,兩端係以馬尾為弓毛,可以調節弓毛張力鬆緊,有的則直接使用大提琴弓或中提琴弓。牙箏的外表,通體多髹以棕色油漆,外觀光亮、雅致。牙箏規格不一,常見的有大、中、小三種。大牙箏,外形與伽倻琴相像,琴身全長125厘米~145厘米、首寬25厘米~28厘米、中高6厘米,張八或十條絲弦;中牙箏,琴身全長95厘米~105厘米、首寬23厘米~25厘米、中高4.5厘米,張八或十條絲弦;小牙箏,琴身全長75厘米~85厘米、首寬25厘米~31厘米、中高2厘米,張八條絲弦或十二對(設弦軸)鋼絲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