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何可避免與同事爭吵
中國有名老話,叫做"有理不在聲高"。
同事相處,無論是因公還是因私,都最忌扯著嗓子,怒氣衝衝地大聲爭吵。
散文家常說:"善良的天性比機智更令人愉快,穩重的心態比靈牙利齒要讓人佩服。"
與同事意見有分歧,完全可以討論,但不要爭吵。隻要出於善意,討論也最終是對事不對人,同樣會令雙方象促膝談心一樣有所收獲。相反,那種毫無分寸和理智的爭吵,一方激烈地攻擊另一方,同時拚命地維護自己,這正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所不為,也不該為的事。
信念與偏見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信念不需要動怒就可以闡述清楚,征服人心;而偏見則往往不得不靠聲音采虛張聲勢。
不能說凡是發怒的人,看法都是錯誤的,而是說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見解。討論的原則是:要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及從容鎮定的聲音,努力不讓對方厭煩,不迫使對分沉默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保持冷靜、理智和幽默感。隻要你能夠聽我說,我也願意聽你講;如果我們能讓自己專注於問題的討論而不是引向感情用事或固執己見,那麼討論就不至於降格為爭吵。
如果我們的聲音漸漸提高,說出"我認為這種想法愚蠢透頂!"這樣的適采,這就是一種傷害他人的反駁了。這時,旁觀者焦慮不安,朋友們躲到樹後去,也就不足為奇了。為贏得一場爭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實在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爭吩使人們分離,而討論卻能使人結台在一起。
爭吵是野蠻的,討論則是文明的。
有的時候,辯論乃至爭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友誼和婚姻中也難免口角,但裂痕卻可能隱藏下采。家庭中的情感發泄有時可能有助於沉悶的空氣,就像一場雷雨能把暑氣一掃而光。然而即使如此,爭吵及其彌合也最好是在私下進行。
控製脾氣,才能以柔克剛
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某位英國政治家對兒子的忠告
中國知識分子一向篤信"兩強相爭勇者勝,兩勇相爭智者勝"的名言。而這句名言也的確堪稱經典,直到今天仍被上班族們頻頻提到,視為法寶。而所謂的智者,應該就是能夠善於綿裏藏針,以柔克剛者。當然,這樣的人都會首先有副好脾氣--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煉的。
孫子兵法中有一招叫"以柔克剛",講的是要想製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再沒有比"低聲下氣"更好的了。對方愈是發怒,我方愈應鎮定溫和,愈是緊張的場合,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唯其如此,才能發覺對方因興奮過度而顯出的種種弱點,進而攻破他,說服他。
同事之間,與公與私都不會有天大的原則性衝突,即使有矛盾,有爭異也純屬正常,完全沒必要爭個臉紅脖子粗,吵個徹底撕破臉皮,脾氣人人都有,卻並非人人都去胡亂發,這不僅是個修養的問題,甚至還是個智商高低的問題。聰明的人不僅深知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解決問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的情形來測定這個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綿裏藏針,以柔克剛往往是他們既避免爭吵,又達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威望甚至超過華盛頓。至今美國人民仍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和善、最圓滑的政治家、外交家。談到如何控製脾氣,以柔克剛,富蘭克林是這樣表白的:
"我立下了一條規矩,"富蘭克林說,"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許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在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我不以不然的事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象稍有不同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也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
"我一開始采用這套方法時,確實覺得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愈變愈容易,成為我的習慣了。也許50年以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我在正直品性支持下的這個習慣,是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時,能得到同胞重視,並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一員後,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因為我並不善於辭令,更談不上雄辯,譴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了。
如果把富蘭克林的話用在辦公室裏、生意場上、同事之間又會如何呢?
凱瑟琳·亞爾佛瑞德是一家紡紗廠的工業工程督導,她才華橫溢、雷厲風行,深得上司器重,隻是由於過於自信且脾氣暴躁,經常與同事、下屬發生爭吵。而吵過之後她忘了,別人卻心裏始終很不痛快,私下裏送了她一個綽號"怒吼的母獅子"。令凱瑟琳很委屈,也很苦惱。在讀過了富蘭克林那段自述後,她很受啟發,開始學著控製自己的脾氣,不再輕易與同事爭吵,哪怕明知自己是正確的。
以下便是她推薦給另外一個從事管理工作的朋友的心得:"我的職責的一部分,你知道,是設計及保持各種激勵員工的辦法和標準,以使作業員能夠生產出更多的紗線,而她們也能賺到更多的錢。在我們隻生產兩三種不同紗線的時候,我們所用的辦法還很不錯,但是最近我們擴大產品項目和生產能量,以便生產12種以上不同種類的紗線,原來的辦法便不能以作業員的工作量而給予她們合理的報酬,因此也就不能激勵她們增加生產量。我已經設計了出一個新的辦法,使我們能夠根據每一個作業員在任何一段時間裏所生產出來的紗線的等級,給予她適當的報酬。設計出這套新辦法之後,我參加了一個會議,決心要向廠裏的高級職員證明我的辦法是正確的。我詳細地說明他們過去用的辦法是錯誤的,並指出他們不能給予作業員公平待遇的地方,以及我為他們所準備的解決辦法。但是,我完全失敗了。我太忙於為我的新辦法辯護,而沒有留下餘地,讓他們能夠不失麵子地承認老辦法上的錯誤,於是我的建議也就胎死腹中。
"經過一番痛定思痛後,我深深地了解了我所犯的錯誤。我請求召開另一次會議,而在這一次會議之中,我請他們說最好的解決辦法。在適當的時候,我以低調的建議引導他們按照我的意思把辦法提出來。等到會議終止的時候,實際上也就等於是我把我的辦法提出來,而他們也熱烈地接受這個辦法。"
"我現在深信,如果你直率地指出一個人不對,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會造成很大損害。你指責別人無異於剝奪了別人的自尊,並且使自己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