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瘊子”是怎麼回事?
在幼兒園或學校,時常會有一些小孩子身上長“水瘊子”,而與他們在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身上也會出現同樣的疹子。這種“水瘊子”,中醫稱為鼠乳,西醫稱為傳染性軟疣,它是由痘病毒中的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痘病毒是病毒當中最大的,隻比最小的細菌稍小些。
傳染性軟疣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傳播:一、密切接觸傳染,如母嬰、幼兒園兒童或學校同學之間。二、可在少量感染的情況下通過搔抓而自體接種。三、也可通過公共場所的毛巾、衣服、床單、被褥等物間接傳染。四、可以通過性器官的直接接觸而傳播。國外已將其列為性傳播疾病(std)之一。我國因國情不同而未將其列入性病之中。
在我國,該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潛伏期一般為2~4周,也有更長者。初起為正常皮色的米粒樣大小的半球形疹,以後逐漸增大至綠豆大小或豌豆大小,表麵光滑具有蠟樣光澤,中心凹陷如臍窩,挑破疣頂端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即軟疣小體。早期皮損質地稍硬,以後逐漸變軟。新老皮損可以同時存在,散在分布,互不融合。皮損大小不一,數目亦不等,少則數個,多則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患處多有微癢。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前胸、後背、腹部、四肢、麵部、肩胛、恥骨部、陰囊等處,由性接觸傳染者好發於生殖器部位。少數病人的皮損可異常角化而類似皮角,稱為角化性傳染性軟疣。
本病易繼發感染而出現局部紅腫或並發膿皰,但當軟疣除去後,這些繼發損害也會自然消退。
如果未經治療,軟疣一般在6~9個月消退,但亦有持續3~4年者。
為預防傳染性軟疣的發生,應注意個人衛生,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衣物或被褥等。應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要潔身自好,打擊賣淫嫖娼,以免罹患本病。一旦患有傳染性軟疣,也比較好治療。要避免在治療前後搔抓,以防自身接種傳染和繼發感染。可在無菌條件下,用針頭刺破疣體頂端,用眼科鑷將軟疣小體擠出或挑除,壓迫止血,然後塗上藥劑,如2%碘酊、2%石炭酸、3%酞丁胺軟膏或搽劑、3.3%三氯醋酸等。治療過後也應堅持外搽藥劑,如0.1%維甲酸酒精、2%足葉草脂酊、1%5-氟尿嘧啶溶液、無環鳥苷霜、3%酞丁胺軟膏或搽劑等,每日2次,共用2周。此外,液氮冷凍、二氧化碳激光燒灼氣化、電灼等方法,都可治療傳染性軟疣。對於單個巨大皮損,可用手術切除。繼發性感染嚴重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療。
如何知道防疫針是否有效
現代醫學發明了預防疾病的疫苗,使人們從小就免去了患許多種疾病的危險,但不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打了預防針後不再生某種病,卻又對防疫針心存疑慮,怎麼才能知道打的防疫針有沒有效果呢?一般來說,有4種方法可以檢測打防疫針的效果。第一種是觀察患病情況:兒童接種疫苗後8天左右就可以產生免疫力,一個月時免疫力水平最高,以後便逐漸降低。如果2周後,兒童不患接種疫苗所能預防的那種傳染病,特別是在流行季節或周圍有這種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孩子仍沒有被傳染上,說明疫苗的效果很好。比如,兒童接種了腮腺炎疫苗,同一個幼兒國或同一個街道、裏弄、村鎮發生了腮腺炎流行,這名兒童雖然接觸了患兒,卻沒有得腮腺炎,說明兒童接種腮腺炎疫苗產生了很好的免疫力。第二種是觀察接種疫苗後的反應:接種活疫苗後,疫苗中病菌、病毒等都需要在兒童體內生長繁殖,才能刺激免疫係統產生免疫力。比如,接種卡介苗以後,2至3天接種部位皮膚略有紅腫,但很快消失,屬於非特異性反應。兩周左右,局部產生紅腫的丘疹浸潤硬塊,有時硬塊軟化,變成白色小膿皰,以後自行破漬形成淺表潰瘍,直徑一般不超過0.5厘米,有少量膿液,然後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輕微疤痕。前後要大約經過2—3個月左右。如果出現上述反應,說明接種前體內未受過結核杆菌感染,此次接種成功,產生了抗體,有預防效果。第三種是做皮膚試驗:注射疫苗後,由於體內產生了抗體,因此,把少量製造疫苗用的那種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注射到皮內,毒素會被抗體中和而不出現任何反應,如果注射疫苗後沒有產生抗體,則皮內注射毒素後就會出現紅腫反應(毒素刺激所致)。比如,錫克氏試驗就是用來檢驗接種白喉類毒素後有無效果的試驗,把白喉杆菌毒素注射到前臂屈側皮內(平時做青黴素試。驗的地方),24-48小時局部出現直徑l厘米以上的紅腫斑塊,72--96小時最明顯,7天後消失,為陽性反應,說明體內沒有中和白喉杆菌毒素的抗體,否則在注射處不出現任何反應或稍有紅腫硬塊,顏色較淺,界限不清,很快消失,說明接種成功。第四種是測定體內抗體增長情況:接種疫苗後2—4周取血化驗,如果接種後血中抗體濃度比接種前增長4倍以上,說明接種疫苗成功。如果接種前不知抗體水平有多高,接種後測抗體能達到一定的高度。也可以預防這種傳染病的發生。當然這種方法比較複雜,需要一定的設備與技術,兒童還需受抽血之苦,故不宜提倡。除非是免疫性缺陷兒童,為了證實是否能產生抗體,才有必要進行化驗確定。一般正式使用的疫苗都是經過反複實驗考察過的,隻要按照規定接種,一般都會獲得可靠的免疫力,能預防傳染病的發生,父母們隻要帶孩子按時到正規醫院注射防疫針,就能確保孩子健康。
精神受創傷腸子也潰瘍?
腹瀉、腹痛、便中帶膿血、消瘦、乏力……潰瘍性結腸炎原本隻是多發於歐美國家,但臨床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與這種病結緣。專家提醒,凡是年齡20~40歲,出現持久不愈的腹瀉,伴或不伴有粘液膿血便者,應以積極的態度慎重對待。當腹瀉伴有關節痛、關節炎、強製性脊柱炎、結節性紅斑等腸道外並發症時,更應及早診治。
症狀為腹瀉腹痛便中帶血
據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薑泊介紹,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其病因可能為:
一、自身免疫反應本病患者都常伴發自身免疫疾病,如結節性紅斑等,患者自身的抗體,可與自身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從而損傷結腸粘膜。
二、感染可能是先有未知原因引起的粘膜損傷,微生物繼而侵入。也有人認為本病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發展而來。
三、精神與神經因素:本病多在情緒緊張、神經過敏、精神創傷後起病或病情加重,故心理因素可能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四、過敏:尤對食物過敏,如牛乳等。
五、基因:最近,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該病的發生與人體內控製免疫功能的基因———ctla4變異有關,這有望為根治該病找到突破口。
本病患者以20~40歲多見。起病多為慢性,少數驟發,一般趨勢為發作和緩解交替出現。其症狀頗似細菌性痢疾,輕者每日腹瀉3~4次,重者每日10~30次。糞中常帶血、粘液及膿,但亦可隻有糞量的輕微變化,故不易引起注意,排便時常有裏急後重感。重症患者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熱、心動過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特別易發生低鉀血症。常伴乏力、消瘦、貧血和低蛋白血症。
常使病人患貧血及脂肪肝
此外,結腸炎阻礙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會使病人患貧血、脂肪肝及肝硬化等並發症。研究證實,脂肪肝雖是一種富貴病,但當營養攝入不能滿足肌體需要時,也會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這種情況多見於重度慢性腸炎,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等。如果一個人長期素食或厭食,同樣也會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久不治療可轉變為腸癌
薑主任提醒,潰瘍性結腸炎久不治療可導致結腸癌,病情越長可能性愈大,未成年時就發病者尤其危險。病變越廣泛,其癌變率越高。目前,病程在5年內癌變罕見,10年癌變達20%,25年以上可高達40%。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明顯增多,由此引發的癌症患者也在增多。
患了潰瘍性結腸炎需要看消化科醫生,全麵係統地進行正規治療。經過治療,大多數可以恢複。極少數病情較重,多年不愈的病人一定要定期作防癌檢查,切不可采取能忍則忍、能拖就拖的態度。
眼睛為什麼怕春天
許多人的眼睛一到春天就發癢、發紅、流淚,怕見光,到了秋冬季症狀消失。到醫院看,醫生常診斷為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給些點眼睛的藥。患者用了以後症狀會減輕,但來年春天,症狀還會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又叫做春季卡他性結角膜炎,是一種眼科常見病。其特點是春夏季發病,秋冬季症狀減輕或消失,季節性強,也有病人常年有症狀,但是在春夏季症狀重,其他季節症狀減輕。
一般認為,春季卡他性結膜炎與過敏因素有關。許多患者對花粉,尤其是禾本植物的花粉有變態反應。患者本人及家族中常有同樣或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患者。這種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男性患者多,雙眼發病。病人上眼皮的內層有一層粉紅色、形狀不規則的扁平突起,外觀像鋪路石一樣。有的病人在黑眼球和白眼球的交界處呈凝膠樣肥厚。症狀特點是奇癢眼睛充血、流淚,並有黏液性乳白色分泌物。本病隨著季節變化症狀可自行緩解或消失,一般反複發作數年後,症狀有減輕或消退趨勢。
由於難以確定過敏原,所以目前對這種病的治療僅僅局限於緩解症狀,減輕痛苦,而不能根治。常用的藥物有0.5%醋酸可的鬆眼液、0.5%硫酸鋅眼液、0.1%腎上腺素等,其中皮質類固醇類藥物效果較好。此外,還可以用β射線照射、冷凍、3%硼酸水衝洗等。
近幾年,一些醫院使用2%~4%色甘酸鈉眼液治療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對改善瘙癢、怕光症狀有明顯療效。還有的使用2%色羥丙酸眼液,這種藥對輕型的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可緩解症狀,但是,症狀重者需加0.1%腎上腺素和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症狀特別重,經過治療多年不愈的病人可考慮易地療法,也就是從原先住的地區遷移到另外一個較遠的地區居住和工作,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是因為遷移異地,脫離了原居住地的過敏原的緣故。
口眼幹燥為哪般
幹燥綜合征是以口、眼幹燥為常見表現的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可見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婦女多見,男性發病僅占10%。
為什麼大多數患者開始未被明確診斷或被誤診呢?原因在於人們對幹燥綜合征缺乏認識,常常不是到風濕科就診,而是到消化或肝病、皮膚、內分泌科看病,走了許多彎路。
幹燥綜合征的病因、發病機理至今不明。但可以確定與遺傳、免疫、性激素、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由於此征多見於女性,所以專家推測其可能與免疫調節有關,因為雌激素可使免疫活動增強。發生幹燥綜合征時,由於大量淋巴細胞浸潤人體的淚腺、頜下腺、腮腺及內髒等外分泌腺體,使腺體明顯萎縮,腺管狹窄,後期可見腺體被結締組織所取代。患者表現為分泌障礙,出現各種幹燥症狀。如:☆眼部症狀角膜幹燥、有異物感、眼痛、羞明、目赤、視物不清。
☆口腔症狀口幹、口渴、口腔炎,咀嚼困難,發音困難,不能進幹食,牙齒損壞;腮腺、舌下腺分泌減少。
☆關節症狀關節痛、關節炎。
☆內髒分泌腺受侵犯呼吸道、消化道、肝髒、胰腺及腎髒,尤其是腎小管易被侵犯。當皮膚汗腺被侵犯時,患者少汗甚至無汗。
☆合並結締組織病變當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同時又有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陽性及高丙球蛋白血症時,應作唾液腺和淚腺功能測定。最有價值的檢查是幹燥綜合征特異性抗體:
△ss—a(也稱ro)抗核蛋白抗體。
△ss—b(也稱la)抗核蛋白抗體。
目前對該病尚無根治方法,臨床治療以減輕症狀防治並發症為主。患者需經風濕科醫生治療,不要盲目自治。如果為原發性幹燥綜合征又無並發症,一般預後良好。
拔牙也有諸多不宜
血壓高於180/100毫米汞柱者應暫緩拔牙。因拔牙手術時出現的心理緊張等因素會使原來已升高的血壓繼續升高,容易發生意外。
6個月內發生過心肌梗死;新近發生過心絞痛、心力衰竭及未能控製的心律不齊。
糖尿病患者拔牙容易發生傷口感染、出血等情況,應控製血糖後再去拔牙。
孕婦在孕期前3個月內拔牙容易導致流產,分娩前3個月內拔牙容易早產,這些時期都不宜拔牙。
伴有血液病,如血友病者不宜拔牙,甲亢患者沒有經治療也不宜拔牙。
暖冬過後如何防病
心腦血管疾病、春寒病、呼吸道疾病——暖冬過後的熱門病
剛立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就收治了不少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央電視台氣象與健康欄目科學顧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科黃懷鈞教授介紹,由於今冬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細菌、病毒得以滋生繁殖,為春天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雖是暖冬,其中也有寒流侵襲,氣溫變化無常,對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人威脅極大。因為氣溫變化大,人體腎上腺素分泌量就會迅速增加,引起血管收縮,心跳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倍增,以上因素都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還可使高血壓病人突發腦中風。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猩紅熱、感冒等疾病,醫學上稱這些病為“春寒病”。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內科教授徐啟勇說,暖冬造成大地水分蒸發,氣候幹燥,這會大大削弱人體呼吸道的防禦功能。一般人會出現口幹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皮膚幹燥發癢等症狀,還可能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氣溫變化還會誘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喉炎、肺心病等慢性病急性發作。此外,由於暖冬的出現,使人們本來已經適應的環境改變和人的調節能力減弱,病菌卻繁殖得較快,人們感染病菌的機會增加,容易引起各種傳染性疾病。
立春過後慢脫衣
立春一過,有些人認為春天到了,於是就急急忙忙地脫下冬衣,穿上春裝,這種做法對人體保健沒有好處。因為早春季節乍暖還寒,正是西北風和東南風相互交替的時候,冷暖氣流經常呈拉鋸狀態,氣候忽冷忽熱,變化無常。正如諺語所說:“春天猴子臉,氣候隨時變。”此時若忽視保健,極易得病。
祖國醫學特別強調“春捂”,原因一是因為人們剛剛度過“冬藏”階段,代謝功能和抗病能力較低;二是受嚴寒的激發,人體腎上腺素和甲狀腺素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以維持人體產熱的高度均衡。當春天來臨時,隨著氣溫變暖,體內產熱逐漸減少,代謝也隨之變化,這時負責保持體內恒溫的下丘腦和體內各係統,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需要經過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調節好。
暖冬之後常有春寒,早春忽冷忽熱的氣候給機體的正常調節增加了困難。加之冬季閉合的汗腺在早春逐漸放開,春寒就更易侵入人體使人致病。強調春捂正是為了使人在體內產熱量下降後免遭春寒侵襲,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以適應新的氣候條件。究竟應該捂到什麼時候,則要根據個人體質來定。
若春天溫度持續偏高,暖春連上暖冬,則蚊蠅越冬代的蟲源就會明顯增多,甚至蚊蠅出現的高峰期提前,蚊蠅密度也將隨之增大,這些均可導致夏季與蚊蠅有關的傳染病發病率升高。
合理飲食、居室通風、加強鍛煉是防病三大法寶
中醫認為,“當春之時,食應減酸宜甘以養脾壯陽。”老弱者春季可多吃些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類、新鮮蔬菜、水果、野菜等,這些食物不但能健脾壯陽,也利於消化。
居室緊閉一冬,會有不少灰塵積聚,早春除塵通風,經常將衣被拿出去曬一曬,能減少和抑製病菌繁殖,降低流行病的發病率。
春天萬物複蘇,到處是生機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象,是外出鍛煉的大好時機。多到自然環境中去鍛煉,能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腦的興奮度,使機體更迅速更準確地調節好體溫,適應春季多變的氣候。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可有效預防流腦、流感、麻疹等疾病。
出生日和疾病有點關係?
美國科學家發現一個人的出生月份和某些疾病之間有關聯,因而出生於特定月份的人可能更容易染上某些疾病。
生日可能比想象的重要
醫學專家們發現,在出生於特定月份或季節的人當中,一些疾病或行為紊亂比在其他人群中更流行。這些疾病包括哮喘、癲癇症、多發性硬化症、白血病、糖尿病等。比如精神分裂症,在1月、2月和3月出生的人中更普遍;而得嗜睡症的人以3月出生的較多,9月出生的較少;從4月份到7月份出生的人群,患學習障礙症的可能性比其他人多8%。
那麼什麼原因使出生月份或季節與疾病聯係起來了呢?大多數科學家都懷疑環境因素在起作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流行病學家馬文貝特內博士說:“一些傳染性疾病有季節性變異,但發生季節性變異的原因還沒完全搞清楚。在另外的病例中,關於季節性變異已經有一些發現,例如,蚊子傳播的疾病隨著蚊子數量和其他氣候等因素發生變異。”研究人員也認為神經紊亂和行為紊亂,如精神分裂症,可能和在孕期的第四、五、六個月內接觸病毒有關,在這個期間胎兒的神經係統開始發育。懷孕期間的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發病,包括季節性的營養不足、出生前或出生後與花粉等過敏源接觸、冬天陽光不足引起的維生素d缺乏等。
目前還無法預測個人情況
盡管出生月份和某些疾病在統計上看起來有關聯,但目前的發現並不意味著某個人肯定會得上某種疾病。專家認為他們的發現還無法預測個人的具體情況,出生月份或季節對健康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美國西南密蘇裏州立大學的神經生理學家、學習障礙臨床研究所主任史蒂文斯·開普斯博士研究認為,對研
究結果必須小心看待,要對不同的樣本人口進行多次研究,目前研究得還很不夠。美國馬裏蘭州斯坦利醫學研究所的精神病學家弗勒陶瑞博士說:“對精神分裂症來說,證據要比對其他病症充足。即便如此,我們看到的也隻是在統計上高出6%—8%。但如果說3月份出生的人一半要得精神分裂症,而9月份出生的都不會得,這是不可能的。”
孕婦可考慮注射疫苗
對於這些研究的價值,一些研究人員比較謹慎。貝特內說:“有一些關聯具有生物學上的意義,因為已經知道有一些傳染病會發生季節性變異,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另一些關聯可能隻是巧合。”而斯坦福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梅格納特認為:“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它從大體上指明懷孕期間可能產生的風險。”
因為很難確定出生月份和疾病之間有關聯,大部分專家建議從常識出發來理解這些研究。比如,孕婦除了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應當考慮注射流感疫苗。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鍛煉、足夠的休息以及采取正確的衛生措施等。
醉臥者為何身上長大皰
一名昏睡在木椅上的醉漢被送到醫院急診室,醫生發現他單側上肢有一列排成行的大水皰;另一名醉臥在土炕上的醉漢,醒後也發現其單側下肢外側自上而下有一串大皰。酒醉後為什麼會出現大皰呢?
原來,正常人睡眠時會不自覺地翻動身體,一夜可達50~60次之多,全身血液、淋巴液隨著翻身流動順暢。而酒醉者則是處於一種不正常的昏睡狀態,不會自動翻身。如果一側肢體長時間壓在木椅或土炕上不翻動,就會擠壓皮下的淋巴管,使淋巴液回流不暢,淤積成皰。
酒醉後大皰雖不少見,但常被懷疑為中毒性大皰或熱力性大皰,實際上這是一種壓力性大皰。仔細詢問病人,有酒醉經曆就可確診。這類水皰一般用碘酒消毒水皰後放出皰液,數日後即可脫痂痊愈。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識問答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發病及流行特點1、什麼是禽流感?什麼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家禽和野禽)傳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後可以表現為輕度的呼吸道症狀、消化道症狀,死亡率較低;或表現為較嚴重的全身性、出血性、敗血性症狀,死亡率較高。這種症狀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的毒型決定的。根據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無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國內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稱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有多久?在潛伏期能傳染嗎?禽流感的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最長可達21天。潛伏期的長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數量、禽體的抵抗力、日齡大小和品種,飼養管理情況、營養狀況、環境衛生及有否應急條件的影響,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短,發病急劇,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潛伏期內有傳染的可能性。3、禽流感的傳播途徑是什麼?禽流感的傳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觸和病毒汙染物間接接觸兩種。禽流感病毒存在於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體髒器組織中。因此病毒可隨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糞便排出體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糞便、死禽屍體汙染的任何物體,如飼料、飲水、雞舍、空氣、籠具、飼養管理用具,運輸車輛、昆蟲以及各種攜帶病毒的鳥類等均可機械性傳播。健康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發病。4、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臨床表現如何?與一般新城疫有何區別?急性感染的禽流感無特定臨床症狀,在短時間內可見食欲廢絕、體溫驟升、精神高度沉鬱,伴隨著大批死亡。雞新城疫病毒感染與禽流感有明顯的區別。它們的病毒種類不同,禽流感是正粘病毒科,新城疫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見典型臨床症狀:潛伏期較長,有呼吸道症狀,下痢,食欲減退,精神萎頓,後期出現神經症狀。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點是什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與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溫條件下抵抗力較強。各種品種和不同日齡的禽類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急、傳播快,其致死率可達100%。6、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與家禽的年齡、性別、品種有關嗎?許多家禽如雞、火雞、珍珠雞、鵪鶉、鴨、鵝等都可感染發病,但以雞、火雞、鴨和鵝多見,以火雞和雞最為易感,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鴨和鵝等水禽的易感性較低,但可帶毒或隱性感染,有時也會有大量死亡。各種日齡的雞和火雞都可感染發病死亡,而對於水禽如雛鴨、雛鵝其死亡率較高。尚未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與家禽性別有關。7、高致病性禽流感會經蛋傳播嗎?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間的傳播主要依靠水平傳播,如空氣、糞便、飼料和飲水等;而垂直傳播的證據很少。但通過實驗表明,實驗感染雞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傳播的可能性。不能用汙染雞群的種蛋作孵化用。8、為什麼高致病性禽流感多發生於冬春季節?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多發。主要原因是:第一、流感病毒對溫度比較敏感,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時間縮短。另外,夏秋時節光照強度相對更高,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病毒有很強的殺滅作用。第二、夏秋時節禽舍通風強度遠遠高於冬春季,良好的通風可以大大減少雞舍環境中病毒的數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雞體內的機會和數量就明顯減少,感染幾率下降。同時良好的通風也減少了不良氣體對雞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對維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義。二、預防和控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9、是否有疫苗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國已經成功研製出預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區的養殖場應該及時接種疫苗從而達到防止禽流感發生的目的。10、高致病性禽流感要不要治療?禽類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因發病急、發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無好的治療辦法。按照國家規定,凡是確診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後,應該立即對三公裏以內的全部禽隻撲殺、深埋,其汙染物做好無害化處理。這樣,可以盡快撲滅疫情,消滅傳染源,減少經濟損失,是撲滅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應該堅決執行。1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禽舍、汙染物及其環境應如何消毒?流感病毒可以隨感染發病禽的糞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汙染禽舍、籠具、墊料等。流感病毒對消毒劑及熱比較敏感。對汙染的禽舍進行消毒時,必須先用去汙劑清洗以除去汙物,再用次氯酸納溶液消毒,最後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消毒。鐵製籠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於糞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處理時要特別注意。糞便和墊料應通過掩埋方法來進行處理,對處理糞便和墊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堿水或其它消毒劑浸泡消毒。12、哪些消毒劑能有效殺滅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環境中存活能力較差,隻要消毒措施得當,養禽生產實踐中常用的消毒劑,如醛類、含氯消毒劑、酚類、氧化劑、堿類等均能殺死環境中的病毒。場舍環境采用下列消毒劑消毒效果比較好:(1)醛類消毒劑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為常用。密閉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錳酸鉀加入14-42毫升福爾馬林進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時,室溫一般不應低於15℃,相對濕度應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錳酸鉀後再加入福爾馬林溶液,密閉門窗7小時以上便可達到消毒目的,然後敞開門窗通風換氣、消除殘餘的氣味。(2)含氯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取決於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強,包括無機含氯和有機含氯消毒劑。可用5%漂白粉溶液噴灑於動物圈舍、籠架、飼槽及車輛等進行消毒。次氯酸殺毒迅速且無殘留物和氣味,因此常用於食品廠、肉聯廠設備和工作台麵等物品的消毒。(3)堿類製劑主要有氫氧化鈉等,消毒用的氫氧化鈉製劑大部分是含有94%氫氧化鈉的粗製堿液,使用時常加熱配成1%-2%的水溶液,用於消毒被病毒汙染的雞舍地麵、牆壁、運動場和汙物等,也用於屠宰場、食品廠等地麵以及運輸車輛等物品的消毒。噴灑6-12小時候用清水衝洗幹淨。13、雞鴨鵝與豬混養,會不會導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家禽不應與豬一起混養,因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給豬,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傳染給豬。由於流感病毒具有8個不同的核酸片段,當這兩種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個細胞時,其核酸片段會發生重新組合與排列而產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這種新型流感病毒粒子對人類常能形成大的流行,而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雞也不宜與鴨鵝等水禽混養,因此水禽中各種亞型的流感病毒的攜帶率很高,有的不表現任何臨床症狀,其糞便中的病毒感染雞隻後,可造成禽流感的發生與流行,從而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14、加強禽的飼養管理對預防禽流感有用嗎?加強飼養管理是預防所有動物傳染病的前提條件,隻有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才能保證家禽處於最佳的生長狀態並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從禽流感預防角度來說,必須將飼養管理和疾病預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通過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如養殖場舍的隔離、環境消毒、控製人員和物品的流動等,防止禽群受到疾病的危害。15、如何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對禽流感的預防必須采用綜合性預防措施。養殖場遠離居民區、集貿市場、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動物生產場所和相關設施等;不從疫區引進種蛋和種禽;對過往車輛以及場區周圍的環境,孵化廳,孵化器,雞舍籠具,工作人員的衣帽和鞋等進行嚴格的消毒;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杜絕鳥類與家禽的接觸;在養殖場中應專門設置供給工作人員出入的通道,對工作人員及其常規防護物品應進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嚴禁一切外來人員進入或參觀動物養殖場區。在受高致病力流感威脅的地區應在當地獸醫衛生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定期進行血清學監測以保證疫苗的免疫預防效果確實可靠。16、孵化廠和育雛室如何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首先,應做好孵化廠的設計。應該做到從進蛋室開始,雞蛋裝盤、孵化、出雛、等候室和1日齡雛裝運室到運輸車載運區應是單行交通路線。每個孵化室必須有利於徹底清洗和消毒,通風係統應能夠防止被汙染的空氣和塵埃重新循環。第二、做好種蛋的收檢和及時消毒工作。種雞產蛋後要定時收集,並及時清除表麵的汙物,淘汰汙染嚴重和有裂紋的蛋。第三、入孵前做好孵化器、孵化用蛋盤、種蛋和出雛器的清洗消毒工作。第四、對運雛車輛和設備要進行徹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第五、在當地獸醫衛生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對種雞進行免疫接種,同時對雛雞也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17、家禽的飼養方式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沒有關係?飼養方式與禽流感的發生和控製關係密切,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是預防禽流感的關鍵。要避免雞和水禽混養,因此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儲存宿主之一,可以攜帶病毒而不一定發病,但可以通過糞便排出病毒,汙染水源或環境。這些病毒可能感染同時飼養的雞和其他家禽而導致其發病。放牧或放養的家庭因此比較容易接觸其他禽類、候鳥或者被這些野生動物汙染過的環境、飼料和飲水,感染禽流感的幾率大大增加。集約化飼養的家禽由於環境隔離條件較好、人員和物流控製嚴格,加上良好的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因此感染禽流感的機會少,一旦發生也能夠迅速采取控製措施。18、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薦免疫方案是什麼?一旦疫情發生,必須對疫區周圍5公裏範圍內的所有易感禽類實施疫苗緊急免疫接種,同時,在疫區周圍應建立免疫隔離帶。疫苗接種隻用於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雞群。緊急免疫接種時,必須在獸醫人員的指導下進行。1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能夠自愈嗎?不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20、為什麼要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點周圍半徑3公裏範圍內所有家禽撲殺?我國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點周圍半徑3公裏範圍劃為疫區,因為,疫點周圍半徑3公裏範圍內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為了保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夠得到完全徹底撲滅,將疫點及其周圍3公裏的家禽全部撲殺是完全必要的。這將有利於控製病禽及其糞便、汙水等汙染源造成的病原傳播。這是控製烈性傳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國際通行做法。21、為什麼要將撲殺的家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因為被撲殺的家禽體內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將這些病原根除,讓病禽擴散流入市場,勢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傳播擴散,同時可能危害消費者的健康。為了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製,必須對撲殺的家禽做焚燒深埋後的無害化處理。22、為什麼要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區進行封鎖?盡快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區進行隔離封鎖,可以阻止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從疫區向非疫區傳播,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大,減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和國際影響。23、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為什麼要追蹤疫源?因為及時徹底地消滅疫源是控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應及時上報疫情,盡快找到疫源點,就能在較短時間內對疫點進行封鎖,對家禽進行撲殺,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擴散和蔓延。24、解除封鎖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禽流感的最長潛伏期為21天,在潛伏期內的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出現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隻有在一個潛伏期以上的時間內沒有新的感染個例,才能證明在被封鎖的區域已沒有禽流感病毒存在,解除封鎖後才能保證該區不會有新的高致病性流感疫情暴發,達到疫病撲滅的目的。因此,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區的封鎖在撲殺了最後一隻家禽後經過至少一個潛伏期以上的時間才能解除。25、撲滅一次爆發疫情的標準是什麼?撲滅一次爆發疫情的標準是:對爆發疫情的地區的最後病例采取撲殺措施和徹底消毒後,至少21天無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現,表明該地區的爆發疫情已被撲滅。26、為什麼要對候鳥進行疫情監測?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許多種野生鳥類,特別是遷徙的水禽。已有證明表明,候鳥往往是禽流感病原傳播的真正來源。因此,加強對候鳥的疫情監測,對尋找禽流感疫源是非常有用的。這次亞洲地區禽流感大麵積、多國家同時暴發與候鳥的遷徙散毒不無關係。27、農民自家小規模飼養的雞、鴨如何預防禽流感?應注意禽舍的清潔衛生,自覺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測。如果在禽流感受威脅區內,應給雞、鴨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發現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並對疫點采取封鎖隔離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鑒定方法28、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國在禽流感的流行病學、診斷、免疫防製及基礎研究等方麵作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多項研究結果。禽流感診斷技術方麵,已建立:(1)瓊脂擴散(agp)診斷技術。(2)亞型分型技術。(3)病毒分子診斷技術。禽流感疫苗研製方麵:已研製出了可用於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緊急免疫預防接種的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h5n1亞型禽流感重組雞痘病毒活載體疫苗,也已進入區域安全釋放階段。29、病原的確認工作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做什麼實驗?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須通過病毒的分離、鑒定來確診。病毒的分離及亞型鑒定一般至少需要3-5天。病毒的致病性必須通過人工靜脈接種無特定病原雞(spf雞)來最後確定。30、農業部印發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範規定的診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標準是什麼?根據農業部《關於印發<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範>等7個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技術規範的通知》(農辦牧[2002]74號)規定,有下列情況的,可確認為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1)有典型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發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血清學檢測陽性。(2)未經免疫雞場的家禽出現h5、h7亞型禽流感血清學陽性。(3)在禽群中分離到h5、h7亞型禽流感毒株或其它亞型禽流感毒株。四、正確看待高致病性禽流感31、如何以科學的態度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人們對禽流感的研究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發現於1878年。全世界已經曆了十二次大流行,近幾年在亞洲地區發生的頻率較高。此次發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並非是由一種新病毒引起的傳染病,h5n1和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其它國家及地區近年來曾有發生的報道。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已經有了控製禽流感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學調查證明禽流感為水平傳播,切斷它的傳播途徑,就可控製該病的流行蔓延。該病毒對高溫比較敏感,60-70℃2分鍾到10分鍾就可將其滅活。市場上銷售的經過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類製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32、高致病性禽流感對普通市民有危害嗎?一般情況下,普通市民接觸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為市場上銷售的禽類和禽類製品是經過獸醫衛生部門的檢驗和檢疫,病禽和不合格禽類製品不會進入市場流通。所以說高致病性禽流感不能直接對普通市民構成威脅。另一方麵,禽類和禽類製品都是經過水煮或燒烤等處理加工後供大家食用。在這樣的加工處理過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壞和滅活,不再具有感染性。33、如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過接觸應該怎麼辦?首先不要恐慌,因為畢竟家禽將病傳染給人的幾率很低,在我國疫情發生地,衛生部門已經對與病禽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了醫學檢查和觀察,尚未發現人員感染。但若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過接觸,如果出現感冒樣症狀,應當馬上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診斷與治療。五、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相關的規章製度34、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區,農戶應該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定為a類傳染病,我國規定為一類動物傳染病。一旦發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據我國的動物防疫的有關法規對疑似病禽實行隔離、封鎖,並進一步確診。當確認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後,要立即封鎖疫區,對病禽進行撲殺,環境進行徹底消毒,目的在於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時,農戶應該積極地配合,雖然會給農戶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應以大局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擴散。同時,各級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發放的補償資金落實到每個農戶手中。35、農業部公布的預防和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麼?在國家製定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中,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預防、控製、撲滅等都製定了嚴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報告、疫情診斷、疫點疫區的隔離封鎖、撲殺、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緊急應急體係、經費的來源和保證等。一旦發生疫情,國家啟動緊急應急係統,疫情將很快得到控製和消滅。36、發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後養殖戶可以自行處理嗎?不可以。國家已有明確規定,對疫點所有禽及禽類產品必須在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所有可能受到汙染的物品也必須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另外疫區的封鎖、環境消毒控製、疫情的確認都隻能由當地政府及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養殖戶隨意宰殺,如果對血液、廢物和汙染的水不進行處理或處理不當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病原傳播擴散。37、具備什麼條件才能采集病料做病原分離?高致病性禽流感屬於一類傳染病,為了防止疾病的蔓延擴散,其病原分離必須在農業部製定的專業實驗室、具備bsl-3條件的實驗室中進行。在不具備嚴格防護條件的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增殖,容易引起散毒以及造成實驗人員的感染。38、對上報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如何公布?上報的疫情經農業部指定的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進行病原分離、鑒定和確認後,由農業部認定並及時公布。39、違紀違法行為要承擔哪些責任?違紀違法行為主要包括違反疫情報告和處理製度,違反經費、物資保障和使用製度,違反市場管理規定、擾亂社會秩序三個方麵,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違紀違法單位通報批評、警告的處分,對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與警告、降級、撤職、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40、發生疫情地區的養殖戶如何獲得補償?對發生疫情的地區,國家對養殖戶實行經濟補償政策。主要是對直接撲殺並經核實的禽類及銷毀的產品,按照國家製定的相關政策進行補償。41、禽流感是否列入"病種目錄"?是否確定為一類疫病?是否列入強製免疫名錄?答:禽流感已列入疾病目錄。農業部已將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我國一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目前,我國已規定在高致病禽流感受威脅區對敏感禽類實施緊急強製免疫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