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子宮肌瘤何時需手術
問:哪些子宮肌瘤患者適合手術治療呢?
答:(1)肌瘤較大,大於2個月妊娠或出現明顯的壓迫症狀;(2)月經症狀明顯,藥物治療無效或導致貧血的患者;(3)粘膜下肌瘤,可導致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出血;(4)帶蒂的漿膜下肌瘤,因為易發生蒂扭轉;(5)子宮頸肌瘤及闊韌帶肌瘤;(6)肌瘤生長迅速或疑有變性者;(7)診斷不甚明確者。
不是假藥為啥會有不良反應
孫先生因上呼吸道感染到醫院就醫,醫生給他注射了林可黴素600毫克。5分鍾後,他出現了頭暈、眼花、胸悶、心悸等症狀,並伴有麵色蒼白、大汗淋漓。經檢查,他的血壓降至80/50毫米汞柱,心率增至120次/分鍾。經對症治療,孫先生病情好轉。但他心中一直有個結:莫非醫院給我用了假藥、劣藥?
藥品監管機構接到孫先生的舉報後立即介入調查,結果證實,醫院給他用的藥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品,醫生用藥也非屬不當,患者出現的症狀屬於藥物不良反應。
得到這個結論,孫先生很不服氣:“不是假藥,我為啥會有不良反應?”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專家解釋說,藥品能治病,也能產生不良反應。我國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定義是:藥品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其中不包括用藥不當或超劑量用藥引起的反應。也就是說,經過嚴格審批、檢驗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也可能在一部分患者身上出現不良反應。
專家指出,藥品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有非藥品因素和藥物因素兩類。前者包括年齡、性別、遺傳、感應性、疾病等,後者包括藥品本身的毒副作用、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等。這些因素正是藥品不良反應不可預測的原因。同一藥品的不良反應,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現可以有很大差別:有的人是這種反應,有的人是那種反應;有的人反應較輕,有的人則反應很重。據報道,藥品不良反應在住院病人中的發生率為10%~20%;住院病人因藥品不良反應而死亡的占0.24%~2.9%。
有人問,為什麼現在出現藥品不良反應的人越來越多了?為什麼有的人原來對某種藥品並無不良反應,後來卻出現了不良反應?專家認為,藥品不良反應的比例上升可能與人們接觸化學物質的種類增加有關。另外,人體原來可能沒有接觸過某種藥品,體內沒有對這種藥品的抗體,就不會發生過敏反應;在接觸過這種藥品後,身體裏產生了抗體,再遇到這種藥品,就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另外,有些人發生過敏反應,主要是對藥品裏的雜質、輔料、添加劑過敏,而不同廠家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或生產設備,使用不同的輔料、添加劑或產品所
含的雜質不同,也可能導致藥品不良反應。
胃炎與胃潰瘍有何區別
胃炎,指各種病因所值得胃粘膜炎性變化。主要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可伴有滲出物、出血或糜爛。也可伴有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而大家常說的胃潰瘍實際上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該病的形成均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潰瘍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小於2.5厘米,深達粘膜肌層,邊緣整齊,潰瘍進一步發展時,可累及肌層或漿膜,甚至引起穿孔。當穿破血管時,可導致大量出血。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有時缺乏特異性。比如都存在腹痛、噯氣、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甚至嘔血及黑便。全身症狀可有周身乏力、消瘦、頭暈、腰痛等。所以對兩者的鑒別最好要借助胃腸道的x線檢查或胃鏡檢查。胃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這裏所指的慢性胃炎,對慢性胃炎的治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消除精神上的緊張因素。要心胸開闊、保證足夠的睡眠和適當的體力活動,忌煙酒、節製飲食,做到少量多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過冷、過硬、油炸的食物。不吃生蔥、生蒜、辣椒、薑等對胃有刺激的食物。
(2)要合理用藥。很多藥物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如阿斯匹林、apc、磺胺製劑、四環素類藥物以及激素類藥物,故這些藥物盡量不用。目前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有很多,如三九胃泰、得樂衝擊、潰瘍寧、胃必治等粘膜保護劑。如何選用這些藥物,吃其中的一種還是多種,者必須請教消化內科醫生。消化性潰瘍也是一種慢性病,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自限性,二是自發性。所謂自限性,就是指不經過特殊治療,到一定時間可以自然愈合;所謂複發性,是指潰瘍愈合後又可自行複發。基於上述特點,病人對治療就應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既不要有恐懼感,也不要掉以輕心。
(1)要主動學習治療本病的知識,生活要有規律、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精神緊張。
(2)飲食要定時,不要饑一頓飽一頓,進食速度不易過快。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對胃刺激性較大的食品,忌煙酒。
(3)藥物治療。主要選擇抑酸藥物,如西米替丁(繼泰胃美)、雷尼替丁,中和胃酸的藥物有氫氧化鋁、氧化鎂、胃舒平。因為潰瘍多數胃酸不高,應選增強胃粘膜防禦能力的藥物,如膠體鉍製劑、樂得胃、得樂衝劑、前列腺素質劑等。
(4)對潰瘍病的手術治療應采取慎重態度。如果合並了大出血、急性穿孔、器質性幽門狹窄、懷疑有癌變等情況則可列為考慮之列。
高度近視應注意什麼
曹女士問:我患有“高度近視”,非常擔心近視度數繼續加深和造成“視網膜脫離”,故我想問一下,我應該注意些什麼?
答:首先應該配戴一副合適的眼鏡,而且必須經常戴以避免近視度數加深。其次,不宜做精細費眼的工作,且近距離閱讀、書寫時間不宜過長,如果長時間做近距離閱讀、書寫或做精細工作,眼內外肌肉需要不斷地調節,這樣不僅使眼球壁受到壓迫,使眼球更長,近視程度加重,還可以使黃斑部脈絡膜小血管受到牽拉而引起破裂,造成黃斑出血,使視力更加下降。第三,要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避免眼外傷。否則易造成玻璃體混濁、視網膜脫離。
健康人能服蜂膠?
各類蜂產品一直受到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青睞,很多人都有長期服用的習慣。但專家指出,蜂膠是一種典型的天然抗生素,健康人群絕對不宜長期服用,否則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專家介紹,蜂膠是工蜂從植物幼芽或樹幹破傷部位采集樹脂後,混入其上顎腺分泌物和蜂蠟等合成的膠狀固體物,是蜂房的建築材料和蜜蜂的日常防護材料,其組成成分相當複雜。經研究發現,蜂膠具有抗菌、抗黴變和抗病毒等特點,其殺滅或抑製的細菌、病毒比較多,包括葡萄球菌、鏈球菌、鏈黴菌、大腸杆菌、沙門氏菌、黑曲黴、灰葡萄孢黴,以及皰疹、馬鈴薯病毒、流行性感冒等等。根據國內外醫學報告,蜂膠及其提取物確實有一定的藥理作用,特別是在降低血壓、防止胃潰瘍、抗輻射、抗腫瘤等許多方麵,輔助療效較為明顯。
但蜂膠的這些特性都表明,它是一種作用明顯的天然抗生素。如果健康人常年服用天然抗生素,與長期吃藥沒什麼區別。專家認為,蜂膠產品應該是嚴格地對症下藥,控製劑量,而不是人人皆可服用的滋補品。另外,由於蜂膠中的成分複雜,受加工工藝的限製,蜂膠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屬可能難以根除,人若常年服用,日積月累造成的損害同樣不可小視。
中醫診病為何要看舌頭
中醫在臨床診病時,醫生總是讓病人伸出舌頭來看一看。這究竟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是中醫診察疾病、搜集病情資料的診察方法之一。一般來說,中醫在臨床所運用的診察方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合稱″四診″。望、聞、問、切四診是從不同的側麵診察病情的四種方法,各有其特定的內容、適用範圍和作用,不能相互取代。所謂看舌頭,即是望舌,又稱舌診,是觀察舌體和舌苔的變化,以測知病情變化的一種診察方法。是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診察疾病方法的特色之一。
看舌頭是比較方便而又非常重要的診察疾病方法。通過看舌頭,不僅能獲得有關病情資料,而且能為進一步診察病情提供線索。因此,臨床看舌頭,要求醫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看舌頭須在充足的光線下進行,尤其以自然光線為最好。若在燈光下進行,則須注意排除有色燈光的影響。
為什麼看舌頭可以測知病情變化?因為舌頭與人體髒腑經絡關係密切。舌體是全舌的肌肉脈絡組織。中醫認為舌體有賴於氣血的濡養和津液的滋潤。舌體的形態、舌色與氣血的盈虧、運行狀態有關。因此,人體髒腑的虛實、氣血陰陽的盈虧、邪正的消長、病情的順逆等,都可從舌象變化上反映出來。所以看舌頭可測知體內的病變。
看舌頭主要是看舌體與舌苔兩方麵的變化。前人有舌麵分布內應髒腑之說。即舌尖多反映心、肺的病變,舌中部多反映脾、胃的病變,舌根部多反映腎的病變,舌兩側多反映肝、膽的病變。這種舌麵分候髒腑理論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但必須結合舌體、舌苔變化綜合判斷,不可拘泥。看舌體包括看舌的顏色、形體和動態,主要反映髒腑虛實、氣血的盛衰。舌苔是舌麵上附著的苔狀物。看舌苔包括診察苔質和苔色。主要反映病邪的淺深、性質以及邪正的消長。
人體在健康狀況下表現的舌象,為正常舌象,其特征是舌形不大不小,舌體柔軟,活動自如,舌色淡紅而榮潤;舌苔薄白均勻,不幹不燥,不滑不膩,緊貼舌麵,中、根部較多,邊、尖較少。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提示髒腑功能正常,氣血津液充盈,胃氣旺盛。而當人體處於不健康的狀況下,舌頭就會產生變化,如人體氣血虧虛或陽氣虛弱,舌頭顏色淡白;人體出現熱證,舌頭變紅,而且熱勢愈甚舌頭越紅。
睡前飲水能防心絞痛嗎
問:我有冠心病,心絞痛常在淩晨發作。有人告訴我睡前喝一杯水可預防心絞痛在睡眠中發作。請問這種做法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