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穴 頭痛必點太陽穴
部位: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1/3的地方,用手觸摸最凹陷處就是太陽穴。
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功效: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
肘尖穴 癰疽疔瘡按肘尖
部位:位於肘後部,屈肘時尺骨鷹嘴的尖端。
主治:目腫痛、目翳、癰疽、疔瘡、腸癰、瘰鬁。
功效:清熱解毒
八風穴 牙痛胃痛點八風
部位:位於足背側,第一至第五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每側4穴,左右兩側共8個穴位。
主治:咳嗽,哮喘,肺結核、牙痛、胃痛。功效:舒筋活絡,清熱解毒。
魚腰穴 近視刮刮魚腰穴
部位:位於額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目赤腫痛、眼瞼下垂、近視、急性結膜炎。
功效:鎮驚安神,疏風通絡。
百勞穴 咳嗽哮喘百老止
部位:在項部,大椎穴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
主治:咳嗽、哮喘、肺結核。
功效:滋補肺陰,舒筋活絡。
球後穴 眼部疾病有妙招
部位:位於麵部,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主治: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早期白內障、近視。
功效:清熱明目。
膽囊穴 膽道疾病找膽囊
部位:在小腿外側上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膽經陽陵泉穴直下1~2寸。
主治:膽囊炎、膽絞痛、膽道蛔蟲症、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脅痛、慢性胃炎、口眼斜。
功效:利膽通絡。
十宣穴 十指連心治昏迷
部位:位於十個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10個穴。
主治:中風、中暑、昏迷。
功效:活血、化瘀、消滯、解痙。
外明穴 屈光不正外明正
部位:位於眼外眥角上三分,眶上緣內方。
主治: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視神經萎縮。
功效:清熱明目。
耳尖穴 清熱祛風耳尖穴
部位:在耳廓的上方,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處。
主治:目赤腫痛、急性結膜炎、角膜炎。
功效:清熱祛風,解痙止痛。
子宮穴 按此穴嗬護子宮
部位: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症等。
功效:調經理氣,升提下陷。
發際穴 清神醒腦點發際
部位:發際穴位於人體太陽穴上部發際的前額發際點。
主治:指壓發際點可以除去睡意,即時見效,非常靈驗。
功效:清神醒腦。
安眠穴 高枕無憂揉安眠
部位:在顳部,胸鎖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陷中(翳明穴)和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失眠,頭痛,眩暈,心悸,癲狂。
功效:鎮驚安神。
內踝尖穴 腳氣煩惱可減少
部位:位於足內側麵,內踝的凸起處。
主治:牙痛、扁桃體炎、傷寒發熱、腳氣、小腿內側肌肉群痙攣、腓腸肌痙攣。
功效:舒筋活絡,清熱解毒。
二白穴 痔瘡脫肛點二白
部位: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中點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兩側,一側2穴。
主治:痔瘡、脫肛、漏瘡或痛或癢或下血、裏急後重、前臂疼痛、胸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