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化廳廳長 張明亮
60年,共和國一路走來,風雨砥礪,歲月流金。在60年發展的交響曲中,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亦構成了其中輝煌的樂章,並且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山西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既有五千年曆史傳統的積澱,又有革命根據地紅色傳統的傳承,還有民間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創造。60年來,我省一代又一代文化藝術工作者薪火相傳,積極保護、發掘這座文化富礦,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國氣派、地方特色的藝術精品,推出了一大批享譽全國的藝術科研成果。“晉商文化、關公文化、佛教文化”三張文化名片影響深遠;“黃河歌舞、山西鑼鼓、文學晉軍、戲曲梅花”四大文化群體威名遠播;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的輝煌成果和山西題材電視劇的集群亮相,喚醒了山西人的文化自覺,樹立起了山西人的文化自信,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近一段時期,伴隨著我省經濟實力的增長,文化體製機製的不斷創新,文化藝術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正在到來。省文化廳黨組提出,山西文化要“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創新文化體製機製,創新人才支撐工程,推進實現人文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實現由注重提升山西文化影響力向提高山西文化軟實力跨越,實現山西文化的地方特色向中國氣派國際水準跨越。我們有理由相信,以上這些目標的實現,將使我省以更新更美的麵貌,屹立於世人之前。
躬逢文化盛世,有幸參與其中,整理典籍,出版文獻,總結過去,啟迪後人,表達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集中展示山西文化藝術工作者60年來辛勤耕耘的豐碩成果,基於此,我們組織出版了《山西文化60年係列叢書》,作為新中國60華誕的一個紀念,向祖國彙報,向國慶獻禮。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一行行凝聚著藝術科研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文字,記憶著山西文化事業創業艱難百戰多的發展曆程,凝結著幾代人開拓奮進、薪火相傳的曆史足跡,見證著今天山西文化事業的輝煌業績,更預示著山西文化事業光輝燦爛的未來。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