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

幾家歡樂幾家愁

遵照WTO信息技術協議和基礎電信協議,中國政府承諾,加入WTO後將在5年內取消半導體、計算機、計算機設備、電信設備和其他高技術產品的關稅限製。中國將製訂具有透明度的和非歧視性的電信管理規定、對外國電信服務者給予國民待遇準許外商投資並經營增值電信業務。在電訊領域,除了同意采用美國企業開發的作為下一代攜帶電話方式的符號分段多重傳輸方式(CDMA)之外,我國將在四年內允許外資在所有電訊服務業中占49%的股權,在增值服務和尋呼等服務業中占51%的股權。而中歐協議則進一步規定,中國剛加入世貿時,外資投資移動電話的投資上限為25%,一年後提高到35%,三年後到49%。中國將在入世後三年內同意開放電信租賃市場,允許外資公司向中方電信業者租用線路設備,然後再向國內外轉售。

中美達成WTO協議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來外資電信企業歡聲四起。協議簽署當天下午,一份來自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聲明即稱:摩托羅拉歡迎中美雙方簽署市場準入協議,這一協議將為中國加入WTO鋪平道路。摩托羅拉相信,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貿易的增長和健康發展是非常關鍵的;朗訊科技公司亦對協議的簽署表示歡迎。朗訊稱,對中美協議所帶來的商機感到鼓舞,並希望加強與現有客戶的聯係,不斷開拓新的商機;作為CDMA主導廠商的美國高通公司也表示,該協議將有利於推動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和CDMA的發展。高通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加強與中國產業界的合作,支持中國政府促進中國移動通信業的發展。

與外資企業相比,國內產業界的反應似乎清淡得多。國內通信製造業的主導廠商、亦是上市公司的深圳中興通訊表示,入世對於國內通信製造廠商來講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會更多一點。入世對通信工業產品的進口量不會產生更大刺激,進口關稅下調使境外企業的成本都下降,競爭會加劇。但它同時會進一步促進國內廠商的國際化步伐。國際化將是中興乃至中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的必經之路。

人們普遍認為會受較大影響的電信運營商對此的反應較為低調。中國電信(香港)公司董事長王曉初表示,中國加入WTO有助於刺激內部需求、增加電信產品的銷售、對中國電信有利;中國電信董事長張立貴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中國電信企業的運營水平還很低,加入WTO對中國電信運營業將會產生影響,但他表示這將有助於中國電信運營業與國際的接軌;中國聯通對此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但有跡象表明,備受業內關注的中國聯通CDMA項目在經曆了長達數月的冷寂之後於日前悄然啟動。該項目因為涉及到美國CDMA廠商的技術體製是否在中國引入的問題而成為中美通信產業界頗為關注的焦點。

電信行業包括電信服務業和電信設備製造業。由於現有的開放程度、內部的市場結構以及適用的WTO的具體的規則不同,加入WTO對電信服務業和電信設備製造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中國電信業在某些方麵已具備加入WTO的條件,但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將是巨大的。

1.電信服務業:麵臨嚴峻挑戰

中國電信運營企業在運營經驗、資金實力、技術實力和市場運作方麵同國際電信主導廠商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多年以來電信行業的服務意識、競爭意識淡薄,在經營規模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和擴大。因此一旦中國加入WTO,中國電信市場將會形成激烈的競爭局麵,合資電信公司的經營模式、管理技術和服務營銷策略形成的競爭優勢,將迫使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國內企業不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第一,我國電信服務企業難於應付國際電信服務企業的競爭。一方麵,潛在競爭對手實力相當強大。世界許多大型電信公司紛紛走出國門,建立國際電信戰略聯盟。這些電信聯盟的競爭優勢相當明顯。可以預料,一旦我國開放電信服務市場,這些國際巨頭必將紛紛搶灘中國這一最大的、最具潛力電信服務市場。目前,世界許多大型電信公司紛紛走出國門,建立國際電信戰略聯盟,追求規模經營,這些電信聯盟的競爭優勢相當明顯。另一方麵,就自身實力而言,我國企業競爭實力和競爭狀況明顯不足。首先,我國最大的電信經營企業不習慣競爭、不敢於競爭,長期以來,我國最大的電信服務企業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質量低下,收費過高,已經引起消費用戶的不滿。其次,市場競爭無序。名義上,中國電信允許聯通公司經營移動電話業務和在部分城市開展固定電話業務,同意網絡間互聯互通,但實際上,聯通公司在移動電話和市話的接入方麵還受到種種限製,聯通網絡難於互聯互通。這導致了聯通公司發展相當緩慢,競爭實力難以快速增強。他們不習慣競爭,也不敢於競爭。

第二,電信管理體製與企業經營機製還不適合WTO的要求。一方麵,WTO要求其成員必須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軌,其目的是要在市場經濟的共同基礎上,實現全球範圍的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麵,也隻有具有市場主體地位和性能的企業才能較好地適應市場競爭。而我國電信體製在這一方麵相距甚遠,我國競爭實力和競爭狀況堪憂。電信管理體製與企業經營機製不適合WTO的要求。我國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電信經營單位的企業化步伐,但是迄今為止從事電信業務的電信局還稱不上真正的與郵電管理部門相獨立的企業,名為企業的中國電信實際上是一個由管理部門控製的業務運營法人體。這既不利於電信服務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也不利於企業競爭意識的培養。

第三,電信法規不符合WTO的要求。我國目前尚未有完整、成文的規範行業行為的電信法,隻存在名目繁多的不透明的部門法規和地方法規,並且沒有習慣將有關電信服務設施、設備和服務法規與標準向廣大公眾作出細致的公布,用戶碰到許多無法理解的問題時,有關部門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根據GATS第三條規定,各成員國應及時公布有關或影響該協定執行的相關措施,以及其簽署參加的有關或影響服務貿易的國際協定。至少每年公布一次,並對其他成員的詢問作出迅速答複。這是透明度原則的具體體現。這對我國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製定一套清晰透明、規範市場運作且符合國際慣例新的遊戲規則迫在眉睫。

2.電信設備製造業:機遇大於衝擊。

加入WTO後,對於中國日益崛起的通信製造業,也將麵臨重要挑戰。信息產品的關稅降低以及2005年的零關稅,將使中國信息產品麵臨衝擊。中國通信產業的主導廠商——中國電子百強第十名的深圳華為公司其1998年銷售額是89.3億人民幣,而美國朗訊科技公司該年的銷售額則是383億美元。其力量對比不言而喻。中國企業在一些傳統產品領域如交換機等僅有的價格優勢在入世以後將不複存在。在一些通信前沿領域如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半導體等中國製造產業的薄弱環節,將麵臨更大衝擊。

不過,我國電信設備市場早已向外商開放,加入WTO後,對電信設備製造業的衝擊遠遠沒有對電信服務業的衝擊大。

第一,市場競爭強度不會有太大的增加。由於世界電信設備製造業的“八大金剛”都已進入我國,大多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它們已獲得了國民待遇,甚至獲得了超國民待遇。我國加入WTO之後,不會有新的更強的競爭對手進入,競爭的強度不會有太大的增加。

第二,我國民族電信設備製造企業已實現群體突破,並開始步入國際市場,加入WTO後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國民族電信製造企業在同“八大金剛”的競爭中,“五朵金花”(巨龍、大唐、金鵬、中興、華為)已脫穎而出,群體突破。它們自主開發的數字程控交換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信令係統、網管係統、ISDN、各種業務接口及軟件功能更符合中國電信網的要求。目前我國自主開發的交換機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1998年9月,中興通訊公司在巴基斯坦一個電信項目招標中擊敗30多家外國企業,獲得了價值9500萬美元的合同,為其提供自主開發的ZX10數字程控交換機及機房設備和電纜等配套產品。華為公司的產品銷往俄羅斯、保加利亞、科威特等11個國家和地區,銷售C&CO交換機十幾萬線。巨龍公司的04機獲得俄羅斯電信網入網許可證,在越南、巴西、南非等的市場開拓中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早在1997年4月大唐公司與摩托羅拉簽署了向其提供基於CDMA技術的M30移動通信係統協議,1998年大唐電信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C卡芯片,2000年4月13日該公司研製開發的首部國產CDMA移動交換係統通過信息產業部生產定型鑒定。夏華電子也研製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夏華一號。東方通信98年自主開發東信EC528型手機已通過歐洲權威機構的認證。對這些企業來說,加入WTO,為他們進入國際市場掃除了一些障礙,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競爭。由於在第一代、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製定上中國沒有能力及時參與,從而導致國內設備開發工作的滯後,跟不上通信事業發展的需要,不得不花費大量的外彙從國外引進設備,影響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規模的發展和擴大。麵對第三代移動通信洶湧而來的浪潮,中國移動通信應實現跳越式發展,在第三代移動通信領域趕上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從1990年開始研究開發GSM,1994年開始研究開發IS-95CDMA,投入已超過十億元,可得到了多少市場份額?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識產權,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創造力的民族,隻有運用國家行為,采用自己的標準,利用自己的知識產權,才能形成自己的移動通信產業。而研究開發IMT2000並形成產業,對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形成,是十年一遇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