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簡單的哲學(4)(1 / 3)

行行出狀元,因為行行都簡單,隻是看你如何能成為那個最簡單的人。舉個例子,有一個醫生曾跟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知道什麼是骨科的醫生嗎?我說我不是學醫的,我不知道。他直接說,骨科醫生其實就是一個木匠,隻是他們動手的對象不是木頭,而是人的骨頭。骨折了怎麼辦?不就打個麻藥、開刀、取碎骨頭、避開血管、打鋼釘、包好、縫線、打石膏。就是一個木工。難的不是你不會,隻要是一個正常人,天天幹這種事,你也會。難的是入門,那個入門的證,那是你要到學校中去學習,混到那個證,就可以了。如出更複雜的病也隻有死路,並沒有其它能複活,這就是現實。雖然現實中很多證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但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很多人,你沒有從事,其實並不是它難,而是你沒有把握入門的基礎,就是一個簡單的方式入口。很多東西並不在於它難與不難,隻是在於懂與不懂,生活中很多時候麵對一些事情,在沒有麵對前,總覺得很難,但當真的經曆後就會發現並不難。總要的你要敢於去嚐試,去發現去解決你無知所帶來的困難。

開飛機。難嗎?開車難嗎?不難,難怎麼有5歲開飛機的新聞?開車還有沒證一樣上路的。為什麼?那是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為簡單而存在。難的不是開飛機、也不是開車,而是你入門的門檻。需要你去學習要一個證,才能入門。那個證難嗎?不難,也隻是讓你去學校讀書?很多人讀不好書不是因為不懂,而是對讀書產生迷茫,不知道讀這些能幹什麼?有什麼用。所以就無心再讀。

生活中的一切都隻是過去,而我們的未來隻有我們自己去麵對,而回顧曆史是我們為未來走得更好而做的準備。在你不知道你現在所學有用無用之前,隻要你還沒有發現其它能替代比現在更好的工作和機會,就先做好現在,不能隻是空想,而是行動,這就是實踐。

(第12節)活著就必須前進

活著你就必須前進。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先看下下麵這篇在網上很火的故事。

真實故事:潘石屹早年工友:26年後他成了總裁我還在挑磚

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憶錄,按說早已不算新聞。但這個與億萬富翁潘石屹有關的故事,卻揭示了“富人之所以為富人,窮人之所以為窮人”的秘密。對廣大創業者來說,其中的啟示永不過時。

講述這段回憶錄的是一個叫李勇的打工漢。26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頭邊關相識,走深圳、闖海南,一起挑過磚,成了一對共患難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輾轉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為SOHO中國董事長,2013年,他與妻子張欣的身家高達36億美元。

鑽過鐵絲網搬磚

李勇是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歲的他到廣州打工,可一直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到深圳南頭邊關檢查站碰運氣,卻沒有邊防證過關。

他在南頭關口徘徊時,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人拉著他找了個“蛇頭”,各交了50元後,從鐵絲網下麵的一個洞爬了過去。李勇當時還心痛花了50元錢,同伴卻興奮叫道:“深圳,我潘石屹來了!”

李勇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大他三歲的潘石屹是甘肅天水人,居然是從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辭職來闖深圳的!

兩人越聊越投緣,很快就以兄弟相稱。

一個多星期後,兩人隻剩下5元錢,仍沒找到工作,隻得到布吉鎮一家工地挑磚,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時1元。

一個月後,兩人領到了350元工資,潘石屹決定離開。李勇戀戀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幾千元呢!”潘石屹勸他:“老弟,隻要我們找到更好的機會,不要說幾千元,就是幾萬元,也不值一提!”李勇這才決定跟潘石屹走。

推銷電話機的紙條

1987年11月,兩人應聘為深圳市福田區正泰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底薪200元,按業績提成。

可兩人不懂粵語,普通話中口音又重,業績始終上不去。一次,他倆到一家公司推銷,對方怎麼都聽不懂,幹脆惱了:“你們普通話都不會說,搗什麼亂?出去!”李勇漲紅著臉扭頭就走,潘石屹卻掏出筆和紙,飛快地寫道:“我們是推銷電話機,而不是推銷普通話,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但電話機的質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