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離健康性感更近一步
◆實行素食應注意些什麼?
素食並非就是青菜豆腐那麼簡單,但也不必認為要很傷腦筋地小心選擇才能得到足夠營養。想吃素的人,最要關心的是蛋白質夠不夠的問題。簡單地說,隻要每日都吃到豆類及其製品,再加上麵筋、花生、牛奶等,蛋白質就一定夠了。
◆人體消化器官對素食及肉食的消化作用與過程,在時間上、方式上有何不同?
我們先來比較動物與人的腸子,再回答這問題。肉食動物的腸子且以老虎為例,它的腸子看起來又短又直,沒有許多皺折。我們知道,肉是濃縮性食物不需要很多腸子去慢慢消化,同時,肉又易腐敗,所以上帝給老虎短的腸子,使肉的消化殘餘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其次,提到人的腸子總共約30尺長,光是大腸就五尺長,因此適合人的食物不是肉類;因為肉類容易腐敗,在腸子的溫度下更易腐敗與發酵,這一點,我們可由草食動物的糞便沒有肉食者的那種臭味而想像到.
至於草食動物如牛、羊,上帝給了他們好幾個胃,因為他們隻吃草,而草的纖維很多,消化時間長,需要量也多才能得到足夠營養;同時他們也需要多種酵素來轉化多纖維食物成為各種蛋白質,所以他們有好幾個胃來反芻,腸子也比人類還要長。上帝不要我們吃草,我們有五穀、硬殼果、豆類、水果等為食物,這些食物的纖維素不及草那麼粗而難消化,不必反芻,所以一個胃就夠了.
由此可見,我們不適合吃肉,我們的臼齒發達,適合磨碎食物。也就是說,適合吃五穀、豆類;老虎則門牙尖銳,適合吃肉的需要。
每種機器有它特別的燃料,燃料用錯,機器會很快失靈。身體也像一部機器,假如食之不當,吃了不適合身體的食物,那麼這部人身機器到了四十年後,便會發生高血壓、心髒病、腎髒病、肝硬化……等毛病了。
◆對於進餐的時間、次數及各餐食物的種類與數量,最理想的分配應是怎樣的改良?
每天進餐三次為最通行的,因為食物在二、三小時後就離開了胃,但不是胃空了就該立刻再吃,應以隔五小時為原則,每天三次,按自己生活情形定時定量。晚餐後則適合再進食,因為晚上沒有活動,吃進去的東西會變成脂肪不能利用;相對的,早餐份量就要豐富,以便供應一天的活動能量,午餐是中途加油,吃夠就行了,晚餐要吃少。
大部分人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又多半在十點以後,吃完就上床;到睡覺的時間,所有消化酶分泌率減低,消化速度自然減慢,結果,第二天早上必定沒有吃早餐的欲望。早上又要上班,體力那兒來呢?隻好燃燒昨夜變成脂肪儲存身上的油。可是,別忘了!人的油是飽和脂肪,利用這種脂肪時必須先把它分解,致使膽固醇增加。中午又胡亂吃,隻等晚上再好好大吃一頓,如此惡性循環,人就開始愈來愈胖。就因為這樣,人們晚上吃得多又沒有消耗體力,都變成油,無怪乎中年人發胖成為定律;其實那是新陳代謝有了問題,該燃燒的沒燃燒,是您開始有病的警告紅燈啊!
改變這種有害的飲食習慣,必須由不吃宵夜、從事有益身心的夜晚活動,及力行早睡早起的生活著手,然後再晚餐小吃,這樣早餐自然就會吃多,用不著硬塞。早睡與晚上有所活動這兩個起點很重要,這樣使你沒辦法也沒時間吃宵夜了。不過,請注意!有些活動會使你更多宵夜,至少會讓你多吃零售,如打麻將、看電視等,這些要避免。這樣看來,如果你想改良飲食習慣、增進健康,你的整個生活將隨之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