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意誌力(1 / 2)

激發孩子實現奮鬥目標的強烈欲望和責任感:人的堅強意誌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生活磨煉的結果。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隻有明確的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現目標的強烈欲望和責任感。比如,運動員要打破世界紀錄,不僅要目標明確,而且要有強烈實現目標——打破紀錄的欲望和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和欲望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意誌力,而且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力量。

在勞動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孩子在勞動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克服困難需要毅力。要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在失敗中經受鍛煉,這樣才能培養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誌、持久的耐性。培養孩子頑強的意誌,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細心觀察他們在做的當中遇到什麼困難,及時幫助他們確定適宜的進取目標,讓他們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緒、強烈的欲望和旺盛的鬥誌。抓住孩子好的構思和行動,給予更多的時間和鼓勵,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激勵他們接受困難和挑戰,深信經過自我努力,前麵一定會有新的成功機會,從而去努力、去改變、去完善,付出更有價值的勞動,一直達到成功。

要從小鍛煉孩子的意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大人越是不讓孩子付出緊張的努力而去滿足他的願望,那麼,在孩子的生活中高尚的意誌品質就會越少。”從小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對孩子意誌鍛煉具有重要意義。人在克服困難的鬥爭中成長,無畏、勇敢可以使人變得堅強。家長要引導孩子從小事鍛煉意誌,克服小困難,才能克服大困難。高爾基說得好,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點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堅強起來。從小事鍛煉意誌,可以因小事的成功,增添鍛煉意誌的信心。

要針對孩子意誌品質的特點:果斷性品質在小學一、二、三年級薄弱,堅持性品質也是在小學二年級以後發展緩慢,初中三年級以前受暗示性較突出,初中二年級以後獨立意願強烈突出,初中生輕率冒失行動突出,初中生尤其是二年級學生自製力較差,等等。總之,要依據學生意誌發展的特點進行鍛煉培養。

要針對孩子不同的個性:由於小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每個人的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意誌特點與弱點。有的勇敢、急躁,需著重培養自製力;有的冷靜有餘,果斷不足,需著重培養果斷性;有的聽話、服從,但獨立性差,需著重培養獨立性;有的依賴性強、自卑心重,就要培養獨立性與自信心;有的任性、倔強,就要幫助區分任性與獨立性的界限;有的膽小、怯懦、靦腆、畏首畏尾,就應培養大膽、勇敢、果斷精神;有的冒失而輕率,就應培養冷靜、沉著、克製約束自己的能力;對虎頭蛇尾、有始無終、缺乏堅持性的學生,則應培養其“恒心”、“毅力”、“韌性”與克服困難的精神,如此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與家長要了解、分析學生品質的優點與弱點,有針對性地比較機智地采取學生樂於接受的鍛煉措施。

我們知道了什麼是意誌品質,怎樣培養意誌品質,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首先要落在家長身上,隻有你有意識地在生活的細節上去關注,去培養孩子的意誌力,將來才能培養出有意誌力的孩子。

寶劍承受了鍛打,才削鐵如泥;梅花承受了寒霜,才芳香撲鼻;彈簧承受了重物的壓迫才強勁反彈;種子承受了黑暗的煎熬,才破土而出。人隻要行走,就免不了遭遇挫折——學習挫折,工作挫折,生活挫折,感情挫折,等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有堅強的承受力,直麵人生的坎坷呢?那就讓我們從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力做起吧!

全方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獨立生活能力是一個人進行正常生活必須具備的最基本能力,它還包括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和麵臨挫折時的應變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環境的熏陶下教育培育出來的,人出生後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影響不同,獨立生活能力也就有很大差異。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呢?

首先,家長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總是對孩子充滿了愛,但卻存在著不少誤區:

(1)認為隻要孩子學習好就比什麼都強,並錯誤地認為隻有學習文化知識才是學習;

(2)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具備了;

(3)認為自己所受的磨難已經夠多了,不能再讓孩子也吃苦受累,應該讓他們生活得舒適些;

(4)認為將來家務社會化,孩子會不會家務都沒有多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