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和漢語的關係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但文字和語言的發展又是不同步的,當文字與所記錄的語言的發展發生矛盾時就要求改進或改革文字。世界上幾種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隻有漢字還在使用,這是因為漢字較好地適應了漢語的結構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漢語的語素基本上是單音節的,而漢字的語素—音節文字體係基本上符合漢語的結構特點。漢字在書麵上代表一個音節,記錄一個漢語語素,正好適應了漢語語素單音節的特點。
2、漢語音節結構較簡單,語言中同音語素和同音詞很多,而書麵上用形體各異的漢字來表示,起到了區分同音語素和詞的作用。如“事、式、勢”等,口語中易混同,書麵上一看便知。
3、漢字具有跨越方言、溝通古今的作用。漢語方言分歧很大,不同方言區的人們在語音上雖差別很大,但由於漢字在意義上代表語素,而各個方言區語素又大同小異,因此漢字就成了各個方言區交際的最好的工具。由於漢字的字形不直接與語音掛鉤,因此漢字具有更強的超時間性,可以起到溝通古今的作用,現代的人可以利用漢字直接讀懂古代的文獻。
當然,漢字也有許多缺點,如難寫、難認、數量多等,但我們應首先看到漢字與漢語相適應的一麵,不能簡單地拿漢字與拚音文字比優劣,要漢字一定走拚音化的道路,漢字在現階段或今後更長一段時間仍將是漢民族的主要書麵交際工具。
153 中國語言文字論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