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這個故事有點兒扯(2)(1 / 2)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確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以後,農村的市場體係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初步形成了包括消費品和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和集貿市場、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農村市場網絡體係。

(一)農村工業消費品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情況

到2002年底,全國共建成農村消費品批發市場3190個,年成交額3111.12億元。與1997年相比,其市場總數和年成交額都在增加。與此同時,工業消費品市場和農副產品市場的單個市場年成交額也在上升,但綜合批發市場的單個年成交額則有較大幅度下降。從單個市場的年成交額來看,雖然農副產品的成交額在上升,但與工業消費品的成交額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這說明農村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成交能力建設還有待提高。

注:年平均成交額=年成交額/市場數,表明單個市場平均成交情況。

從各類型市場的數量和成交額比例來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數量比例在下降,成交額比例在上升,工業消費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和成交額比例則都在下降,綜合市場的數量比例和成交比例都有所上升。這說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正在向規模化的方向發展,農村消費品批發市場的綜合程度正在提高,它們對商品在農村中的流通作用正在加強。

(二)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狀況

到2002年底,全國共有農村集貿市場55969個,年成交額10835.57億元。其中,消費品綜合市場36198個,農副產品市場15523個,工業消費品市場3284個,其他市場964個。與1997年相比,農村集貿市場數量在下降,其總數少了8784個;但其年成交額卻由7955.7億元增加到10835.57億元,其總額增加了2879.87億元。這說明農村集貿市場的發展不是追求數量擴張,而是追求單個市場的交易規模擴大,其發展正在轉型。

從農村集貿市場的結構上看,以綜合市場為主,其占農村集貿市場總數的64.68%,而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及其他類型的市場數量則分別占到27.73%、5.87%和1.72%。盡管與1997年相比,綜合市場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這並未改變集貿市場中其數量“一枝獨大”的局麵。而農副產品和工業消費品市場的數量亟待提高,尤其是對工業消費品市場的數量亟待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借助新農村建設的機會加快工業消費品下鄉,為促進農村消費水平提高提供條件。

(三)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情況

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穩定發展,數量不斷增加,成交額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1997-2002年,市場數量從480個增加到的534個,成交額從163.05億元增加到170.88億元,分別增加了54個和7.83億元。而農村中的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在這期間沒有數量上的變化,其成交額還有所下降。就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的構成來說,綜合市場由151個增加到302個,增長了1倍。其中位於農村的綜合市場則由116個增加到230個,增長幅度接近1倍。專業市場由1997年的329個下降到2002年的232個,下降近1/3。其中農村專業市場由245個下降到131個,其下降幅度更大,接近一半。這都說明,1997-2002年間,我國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建設在農村區域範圍內呈一種衰退趨勢,無論從數量還是交易規模上看,都是如此。在農村商品市場體係建設中,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在農村的布局亟待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