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1 / 3)

嬰幼兒常見傳染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以肝髒病變為主,主要臨床表現為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部分病人出現黃疸。按病毒不同分為五型,甲型肝炎及成型肝炎主要經糞一口傳播,有季節性,可引起暴發流行,不變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了型肝炎主要經血液傳播,無季節性,多為散發,常變慢性。

(15-45天)70-80天

(28-160天)2-26周4-20周36天

(15-75天)起病急性較多多緩慢多緩慢多緩慢急性較多有無黃疸有黃疸者較多多無黃疸多無黃疸多無黃疸有黃疸者較多慢性病毒攜帶者無有有有無預防重點水糞管理,飲食衛生,個人衛生。丙種球蛋白可被動免疫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控製醫源性及母嬰傳播。HBIG可被動免疫控製醫源性(主要為血液)傳播控製醫源性(主要為血液)傳播水糞管理,飲食衛生,個人衛生。丙種球蛋白被動免疫無效

(1)症狀表現和診斷要點

五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基本相同,按臨床經過可分為以下四型。

①急性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病程約1~3月,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複期。

黃疸前期:起病可急可緩,大多緩起,可有發熱,多為低熱,明顯乏力、食欲減退、厭油、惡心、上腹部不適、腹脹,部分病人有肝大及壓痛,丙氨酸轉氨酶開始升高,此期約3—10天。

黃疸期:尿色加深變黃,繼之出現鞏膜黃染,皮膚發黃,1~2周達高峰,但全身症狀逐漸減輕,食欲好轉。多數病人有肝腫大、壓痛,脾可輕度腫大,肝功能異常。此期約2—6周。

恢複期:黃疸消退,症狀消失,肝功能恢複正常,肝脾逐漸回縮。此期4周左右。

急性無黃疸肝炎:臨床表現似黃疸型,但無黃疸且症狀輕,肝功能損害也較輕,病程長短不一,多數為3個月。

②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稱暴發型肝炎,病理變化為大塊肝壞死。多以黃疸型開始,病後10日內,病情迅速惡化。黃疸加深,血清總膽紅素定量大於0.1g/L,肝髒濁音界明顯縮小伴肝臭,肝功能明顯減退,常有皮膚粘膜出血。可有定向力及計算力障礙,並出現嗜睡、煩躁。循妄、狂躁、撲翼樣震顫等神經精神症狀,很快轉入昏迷,可有抽搐。病理反射等。病人多在數日內死於肝功能衰竭、嚴重出血。腦水腫或肝腎綜合征等。

亞急性重型肝炎:也稱亞急性肝壞死,臨床表現與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病程較長,大多於病後2周黃疸進行性加重,肝功能損害嚴重,可有出血傾向。患者極度乏力、食欲明顯減退或惡心、嘔吐。病初腹脹,後逐漸出現腹水。肝腫大後繼而縮小,最後發生肝昏迷,如治療不及時多死於肝昏迷、消化道出血、嚴重感染或肝腎綜合征。部分病例經過治療病情緩解,但易發展成為壞死後性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活性肝炎或肝炎後肝硬化的病史。

③慢性肝炎

慢性遷延型肝炎:病程超過半年未愈,病情較輕,僅有乏力、食欲減退、肝區痛、肝腫大伴壓痛表現。肝功能輕度異常或時好時壞,可持續數年。經適當治療絕大多數可恢複,極少數轉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