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增廣(2 / 2)

弟兄爭財家不窮不止,妻妾爭風夫不死不止。

男人有誌,婦人有勢。

夫人死百將臨門,將軍死一卒不至。

天旱誤甲子,人窮誤口齒。

百歲無多日,光陰能幾時?

父母養其身,自己立其誌。

待有餘而濟人,終無濟人之日;待有閑而讀書,終無讀書之時。

奉勸君子,各宜守己。隻此呈示,萬無一失。”

。。。。。。。。。。。。。。。。。。。。。。。。。。。。。。。。。。。。。。。。。。。。。。。。。。。。。。。。。。。。。。。。

眾人目瞪口呆,萬沒想到林蕭說的居然是這些。

林蕭說的就是《增廣賢文》這一奇書。

李相國皺眉:“看似乎雜亂無章,但細細思索,不難發現極有深意。對人性的反映尤其深刻,大部分語句都基於生活最直接的體驗,偏偏又是導人向善,真是篇奇文。”

張老撫須道:“此文把社會諸多方麵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展現在世人麵前。其中不少句子似乎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尤其難得可貴的是,此文雅俗共賞,不需講解就能讀懂,更能領會到許多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一身著華麗的深紫的老者道:“此文談人,談命運,談如何處世,尤其是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底下一學子道:“此文似乎是以道家思想為主,但對儒家的說教並不排斥。文中強調了讀書的重要、孝義的可貴。這些觀點體現了正統的儒家精神,與全書所彌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於這種龐雜,使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認可的東西。”

另一學子沉吟:“從禮儀道德、典章製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更是內涵深刻,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麵的內容,更是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如“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裏麵更似乎包含著很深的含義,我等需細細體會。

沈嶽聽的也是啞口無言,思索一番,問道“此文乃是林兄所作不成?”

“不錯,此乃在下所做,沈嶽兄有何指教?”

“林公子之言實在是精辟,隻是這裏麵處處以“人性本惡”為前提,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隻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隻怕人情兩麵刀”。這些話語似乎不妥吧。”

其他不少人也是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林蕭笑道:“此文其實還是總結歸納的人生道理,儒家往深裏研究,許多東西都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真正懂孔孟之人,絕不會滿口之乎者也,也不會動輒聖人有雲,說話、見事極懂變通,但若細細咀嚼,中心卻是不離孔孟之道,這才是真正懂孔孟的人。”

沈嶽沉默良久,抱拳道:“林兄果然是高才,我等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