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我讓你看!林蕭見這個家夥那麼不識好歹,心中有些氣,頓時說道,“可曾精通?”
“……”沈嶽楞了一下,這麼多前輩在這裏,自己如何能說精通,猶豫了下,終究說道,“不曾精通……”
林蕭暗暗冷笑了下,裝出一副歎息的語氣說道,“在下懂你為何有諸多疑惑了餓……所謂術業有專攻,像你這般,這也略懂,那也略懂,隻通曉皮毛便心中認為已可,如何做的學問?
古聖先賢著書立說,最主要的也隻是說這人情世故、天地人心運行的至理,明白這些東西之後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才是真正的讀書人。聖賢之學問皆是其自己學來,學於天,學於地,而後寫下不朽著作。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能回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那才是讀懂了書。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還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新鮮,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在我們的眼裏都還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信徒般的崇拜,最終在現實裏處處碰壁,從而對現實與世界產生了懷疑。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的麵具後隱藏著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切如霧裏看花,似真似幻,似真還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裏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紮,有的人就此沉淪在迷失的世界裏,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人生的經曆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認識到“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隻是這山這水,看在眼裏,已有另一種內涵在內了。
做學問切忌心浮氣躁,這隻是在下片麵之語,你自己好生琢磨……”
李相國聽了大悅,撫著長須笑眯眯地看著林蕭,連連說道,“好一個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再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後來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好好好!”
其他幾位老者也頻頻點頭,“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時,生活與修行合一,在生活中感受到修行的需要。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時,生活與修行不合一,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時,生活與修行合一,在生活中修行。此言極妙啊。”
沈嶽臉色青白不定,咬牙說道:“那不知林兄讀書有何感悟,可否為在下指點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