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用“心”去戰鬥(1 / 2)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20世紀90年代,有兩個鄉下人因為違反計劃生育超生而分不到足夠的土地,所以決定外出謀生。兩個人中一個準備去上海,一個打算去北京。

可在火車站等車時,兩個從未出過遠門的人聽到鄰座的人議論,上海人精明,外地人問路都得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吃不上飯的人,不僅給饅頭還會送舊衣服。

原本去上海謀生的人聽了後想,看來還是北京好,掙不到錢但總不會餓死。

原本決定去北京的人卻想,看來還是上海好,給人帶個路都能掙錢,那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呢?我幸虧還沒上車,不然真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機會了。

於是兩人一合計,正好相互換票去各自去想去的地方。

去了北京的鄉下人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竟沒有餓著。不僅可以在銀行大廳裏白喝純淨水,還經常能在大商場裏品嚐到免費的甜點心。

到了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個可以發財的城市。幹什麼都可以賺錢,帶路能賺、開廁所能賺、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能賺,隻要想點辦法,再花點力氣都可以賺錢。後來他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熟悉,跑到建築工地裝了10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不識泥土但愛花的上海人兜售。起初每天在城郊間往返6次,竟然淨賺了350元錢。

一年後,憑著“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擁有了一間小小的門麵。後來,他又有了一個新發現:一些商店樓麵靚麗光鮮而招牌較黑較髒,一打聽,才知道是清洗公司隻負責洗樓而不管招牌的結果。

他靈機一動,立馬抓住這一空當,買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辦起了個小型清潔公司,專門負責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個打工仔,業務也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北京的清洗市場。在北京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個啤酒瓶。就在遞瓶時,兩個人都愣住了,因為他們彼此認出了對方。

俗話說,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去上海的人,他的成功不能不說得益於他積極的心態和想法,因為鄰座的“外地人問路都得收費”一句話,所以才讓他萌生了“那還有什麼不能掙錢的呢?”的想法,而最終成為一百多人的老板;去北京的人因為抱有“掙不到錢但總不會餓死”的想法,所以“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什麼都沒幹”,結果消極懈怠,淪落為一個靠撿破爛生活的人。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關鍵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拿每天我們都會遇到的交通狀況來說,當自己的車突然遇到紅燈,消極的人會焦躁不安“要是車開得快一點就好了,不用被紅燈攔這麼長時間”,積極的人則會暗自慶幸“哈哈,太好了,等一會兒綠燈亮了,我可是第一個過去的人哦”。

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重要資本,正如一位名人曾說過的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距,但是這種很小的差距卻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距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還是消極,所造成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和失敗。”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一座有待開發的金礦,那麼決定個人含金量高低的就是個人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