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在北方是個不亞於春節的日子,今年還應景地下起了小雪,朦朦朧朧的一片。從帝王家的宮宴出來,天還沒晚,劉豈不急著回宮,反而自己上街去了。
街上都是燈花燭籠,人來人往的,平日裏不能出門的閨女小姐也結對出來買東西。劉豈想到在杭州的那個晚上,他在酒樓上看著在江邊湊熱鬧的沈從玉,那人眼裏秋波流轉瀲灩,隔著江水像是不知哪世的眼光,在泛紅的燈光中直直射進自己的心裏,一份不該有的情愫生根發芽。
他站在江邊看著隔岸的光景,皎潔的月光倒映在江上,隨著漣漪而晃動,江上蓮燈盞盞,承載著不同的願望。不遠處有姑娘們在岸上放燈花,時不時嬉笑幾聲,好不熱鬧。劉豈無心流連,轉身便要走。
江邊有幾家小姐在打鬧,劉豈路過的時候不知是誰無意撞過來,撒落一懷燈芯,也灑下一許芳心。劉豈出於禮貌扶了那姑娘一把,引得周圍的小姐丫鬟們一陣銀鈴笑聲。
尚香原本是要拿燈芯到河邊與姐妹們一起玩,她從小就被爺爺關在府裏嚴厲管教,什麼三從四德淑德賢惠,鮮少能出來透風。今日還是趁著家人都進宮,她才得以帶著小丫鬟出來遊玩。走得太急她沒來得及看路,一頭就撞在別人身上。
那人隻是輕輕扶了她一把,入鼻的都是高冷的氣息,她忍不住抬頭,卻看到那人冷峻剛毅的容貌,一時便紅了臉。她養在深閨十六載,從未見過如此英俊的男子。
見那人在看她,她才想起她還在那人懷裏,臉色一紅就退出,微微看了他一眼,道謝:“謝謝公子,方才小女子失禮了。”
劉豈看著她發紅的雙頰微微發愣,尚香見對方目不轉睛地看她,不由得臉更紅,便又問:“公子,小女子臉上又什麼異物麼?”
這一問驚醒了劉豈的思緒,他看著對方羞紅的臉,突然想到沈從玉來,那少年臉紅時臉上的豔色,大概是這個世間唯一能讓他動心的景色罷。
劉豈微微收斂自己的神色,像那女子點了點頭,說道:“無礙,是在下冒昧了。”說罷便轉身毫不留戀地離去,留下失了心的尚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那晚尚香剛從後門進府,便遇到剛從宮裏回來的爺爺。她爺爺是開國功臣,又是□□的國舅,年輕時也曾馳騁沙場,眉目間都是威嚴,她平日裏挺怕她爺爺,而她爺爺對她要求甚嚴。
建國公見他孫女偷偷摸摸的樣子,便猜到她一定是又出去玩了,當下臉就沉下來,教訓道:“大家閨秀深夜跑出去,像什麼樣子,是不是真要給我們尚家丟臉,錢嬤嬤呢,還不快把小姐帶回房歇著,以後好生看著,不許她亂出院子一步。”
尚香不敢衝撞她爺爺,隻好小心翼翼地跟著錢嬤嬤回自己住的小院子,那一片天地束縛了她十幾年,每日麵對的便是刺繡女紅琴棋書畫,讀的都是聖賢之書,嬤嬤教的也是女子三從四德,著實無趣得很。她無意中在書房外麵聽到她爺爺跟她爹說的話,那意思是要將她嫁進宮裏,給那個厚德的太子做太子妃。她從書上看到過,進了宮的女子是更加沒有自由的,除此還要和眾多女子分享一個男子,不得爭風吃醋,以淑德為重,以為皇室繁衍為重,跟隻用來生產的工具沒什麼差別。
她並不想一輩子都呆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就算嫁進宮當了太子妃,也不過是從家裏這個小院子換到宮裏的大院子裏關著,那是一輩子都沒有自由可言的。她不想嫁進宮,更加不想就那樣過完一輩子,她也想要找到一個深愛的男子,與他攜手度過一生。
然後她想起今晚遇到的那個男子,見到他的那一刻,她幾乎就要停止心跳,如果可以,讓她拋棄一切都願意跟他走。那便是書上所說的一見鍾情罷。
直到以後很多年,她在冷宮自盡時,才回想起那句“人生若隻如初見”,可惜後悔已遲。
元月快要過去的時候,太宗下旨,派遣七子靖王與鎮國大將軍前往大宛平亂。
上部完——
下部預告:沈金陽病重,蓄謀已久的沈從源終於耐不住野心,對沈從玉下以毒手。而被沈從源踢出沈家的沈從玉卻發現自己父親死於陰謀。此時太子病逝,劉豈對皇位虎視眈眈,劉峻亦有備而出。劉豈是要選擇沈從玉,還是江山?而與沈從玉相守一生的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