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人口老齡化: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挑戰因素(1)(1 / 3)

在總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是目前和今後半個多世紀世界各國的共同趨勢。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直接導致了人口老齡化的產生。

人口老齡化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認識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直麵人口老齡化挑戰,並製定相應的社會政策,是各國政府麵臨的重要任務。而老年後是否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也是每一個社會人麵臨的持續挑戰。

第一節 人口老齡化的全球發展趨勢

一、人口老齡化及其“全球展現”

按照聯合國人口委員會人口學辭典編寫委員會《多種文字人口學詞典》中對人口老齡化的定義是:“當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增大時,我們稱之為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少兒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年齡中位數逐步提高的動態過程。”人口老齡化,準確的說法是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是指在把人口按單個人分成老年、中年、青年,或分成老年人口、工作年齡人口和少兒人口的情況下,在這種年齡結構中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年齡結構就轉變為“老年型”。由於老年人口係數是衡量人口“老年型”的主要指標,通常將此作為衡量“老年型”人口的標準。

人口年齡類型分為三種:年輕型、成年型、老年型。1956年,聯合國發表了《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社會含義》,提出了人口年齡劃分的標準。

劃分年齡類型最常用的指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及以上的人口類型,屬於老年型人口;我們習慣上稱老年型人口的國家和地區為老年型國家和地區。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60歲作為老年人口起點年齡。因此,在劃分人口類型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0%及以上,也被稱為老年型人口。我國以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及以上作為“老年型”國家的標準,據此標準,我國在1999年已成為老年型國家。

從曆史上看,最早成為老年型國家的是法國,法國在19世紀的中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老年型國家。1850年,法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186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到19世紀末,瑞典和挪威兩國相繼成為老年型國家。在20世紀初期,世界上隻有3個老年型國家:法國、瑞典和挪威。經過大約100年的時間,到1999年底,全世界老年型國家和地區已經有72個,占世界202個國家和地區總數的35.64%,即超過1/3的國家和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

據聯合國資料,1950年,全世界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8.2%;1975年60歲及以上的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1.7%;2000年60歲及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6.4%。據預測,到2025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5.4%,而到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7.5%。在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時,老年人口逐漸高齡化。目前,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0%,到2050年將增加到25%。

從地區分布情況看,人口老齡化國家分布地區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洲,亞非拉較少。其中歐洲41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14個,亞洲12個,北美洲2個,非洲1個。老年人口超過20%的國家共19個,其中歐洲18個,亞洲1個。老齡化指數最高的是希臘、意大利,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4%;占23%的有法國;占22%的有瑞典、西班牙、比利時;占21%的有保加利亞、烏克蘭、英國、葡萄牙;占20%的有匈牙利、丹麥、芬蘭、拉脫維亞、挪威、克羅地亞、奧地利、德國。亞洲是日本,占總人口的23%。美國占16%,加拿大占17%,俄羅斯占18%,非洲隻有1個小國家留尼汪,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

從發展速度看,在一些發達國家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從7%增加至14%,德國、英國、美國、日本分別用了115年、45年、75年、26年,增長速度非常驚人。在老年人口的增長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長的速度更快、更驚人。法國、德國、瑞典、日本等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已占老年人總數的1/4以上。

隨著控製生育技術的推廣,婦女生育率逐漸降低,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發展中國家的老年人口發展速度將越來越快,老年人口的比重將越來越高。據聯合國的調查,1975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大約有半數以上集中在發達國家。到21世紀末,這種情況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有60%的老年人將在發展中國家。今後,發展中國家的老年人口還會越來越多,所占的比重還將不斷增加。因此,人口學家認為,21世紀將是“長壽時代”、“老齡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