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搞定身前身後事
“跳槽”漸已成為都市的一種“生活方式”,有的人越跳越高,推進了個人的事業發展;也有的則越跳越背,越跳越糟糕。
“跳槽”不是目的,發展才是方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去選擇“跳槽”,看重物質的則以薪水、福利作為指標;看重環境的則以公司條件、規模、名氣作為標準;看重個性發展的,則以
興趣愛好、職業性格為重要指數;看重職業發展的,則以提高職業含金量,有助於到達職業目標為準則……如何妥善處理“跳槽”身前身後事,如何適應新公司新環境新同事,如何應對新工作的挑戰與壓力?
進一步,海闊天空
“跳槽”離職時,妥善處理人際關係,走得幹淨、利落、漂亮,此人的未來前途,絕不可限量。相反地,若走得天怒人怨,反目成仇,將來很容易碰壁,自封己路,自毀前程。所以說,風光跳槽時,切莫落得好夢變成惡夢醒。
以退為進,謹慎分手
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其實進一步,何嚐不也能海闊天空?退出原公司時,勿以報負心態麵對人與事,更不要發牢騷說不是。而應懷抱感恩之心,進一步接觸關鍵人物,以感謝他們曾予你的幫助。分手時候不要說難忘記,但也不可口出惡語。這是職業人具備的最基本的修養。昔日同事,因為無法再合作,竟在一夕間破臉、打戰,結果是降低自己的格調,讓人看笑話,得不償失。
艾若:我“跳槽”數次,隻有一次,是我主動“跳槽”,那是我嫌公司離家太遠、專業不對口、前程無望。我借口新居正在裝修而隱退。網絡興起時,我為弄潮兒,網絡媒體的薪水高出傳統媒體的數倍,那時的日子既緊張又刺激。但網絡泡沫使我不得不幾次被迫“跳槽”,好在每次危機來襲,我都窺出端倪,提前找好下家,等公司破產時,我也得以順利過渡。去年“非典”,我又一次不得不離開親手參與創業的報社。但每一次“跳槽”,我都與原公司好說好散,同事不成朋友在,雖然曾有不睦,但時過境遷,一切往事隨風自然了。
我見過很多人一“跳槽”就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不辭而別,沒有交接,沒有道別,把一個殘局留給了公司。
紫陶:我當初打算要離開自己草創的公司辭去總經理的職位時,曾請教一位律師,得到以下的忠告:“未來的三四個月中,必須要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好。以最簡單、平靜的方式離開。首先,千萬別告訴任何人有關你的計劃;也不要隨處說公司的壞話。即使是公司裏最親近的朋友,也不能向他傾訴你認為公司行政管理層麵,有多麼差勁……”
我言聽計從,但是,要壓抑自己,不再批評公司,實在不是件易事。
“跳槽”前後少動口,若能夠做到保持緘默,不要在背後惡言批評這兩件簡單的事,你就可以因此全身引退,並能起到“以退為進”之效。退出原公司的時候,勿以負麵情緒麵對人與事,更不要到處發牢騷。而應該懷抱積極、感恩的精神,進一步接觸關鍵人物,感謝他們曾經給予你的協助。
“跳槽”勿惹麻煩,勿“跳”出官司
因“跳槽”而引發的訴訟案日漸增多,“跳槽”可以,但一定要注意相關的法律問題。
勞動者有“跳槽”的自由,可是同樣有遵守合同的義務。協議簽訂後則應認真履行,不可隨意毀約。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社會對公民的最基本要求,現在雖然許多單位或企業尚未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但要“跳槽”的員工也應自律,如果嚴重損害了原單位的利益,並非可以一走了之。
管理人員同原單位的利害關係遠遠多過一般員工,所以管理人員跳槽前更要深思熟慮,妥善處理好各種相關協議,否則會放任所為,患上“跳槽”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