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墓鮮屍(1 / 3)

2010年的一個春日裏,一大早,鹹陽乾陵附近村民老王頭正在自個兒的菜地裏幹活,忽然就聽到咯嘣一聲,老王頭一皺眉,又挖了幾鋤頭,又是咯嘣咯嘣一陣聲響,彎腰用手扒拉了幾下,呈現在他眼前的竟是一些散落的古代銅錢,這老王頭心裏一驚,又扒拉了幾下,眼前的銅錢越來越多,大驚,趕緊向市考古研究所打電話。

考古研究所的人來了之後,見銅錢是統一後秦朝的秦半兩,也沒太在意。

誒!有人不樂意了,不值錢?你給我弄一筐來!哈哈,說這話,您可就外行了,天下一統後的秦半兩一般也就一枚二三十元,品相特別好的最多不超過兩千,更何況在鹹陽這個地界,秦半兩還真是不值什麼錢,您可別忘了,這鹹陽可是大秦的都城,更何況這些見多識廣的考古人員什麼沒見過啊!

打住,說正事,考古人員隨後用洛陽鏟查看土層,豈料一鏟子下去就看到了五花土,見五花土就意味著有古墓,聯係著眼前的這堆秦半兩,考古人員一下子興奮了起來,指不定會發現秦朝什麼大型古墓。

然而,隨著田野考古展開,考古人員臉上的興奮勁很快就不見了蹤影,原來,經過勘探,墓室規模應該很小,考古人員尋思著這巴掌大點地方就算是有古墓,墓主人八成也是個窮光蛋。

可是,不管怎麼著還得按照考古流程走,隨著進一步的挖掘,當挖到五米深的時候,展現在考古人員眼前的是一磚券古墓,再仔細查看了棺槨,竟是一個長三米八寬兩米的澆漿墓,這一幕立刻就在考古人員之間炸開了鍋,考古人員的心就像是坐過山車一般瞬間從穀底被拋到穀峰。

誒!有人問了,這澆漿墓是什麼東西,值得這些見多識廣的考古工作者如此興奮激動嗎?

澆漿墓,將石灰、細砂和黃土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後用糯米熬製的汁液調和,凝固後其堅硬的程度不亞於今天的水泥混凝土,將之澆鑄在墓坑或棺槨之間,密封性能極佳,能起到防腐和防盜的雙重作用。朱熹曾這樣描述澆漿墓,“石灰得砂而實,得土而粘,歲久結為全石,螻蟻盜賊皆不能進也”。

所以澆漿墓棺內的遺物保存都比較完好,運氣好的話,這種墓內可能會發現千年不腐的鮮屍,明白了吧!鮮屍,這才是考古人員興奮的原因。

然而,正當考古人員躍躍欲試設法打開棺槨一看究竟時,卻是立刻冷靜了下來,要知因棺槨之外的空氣、溫度、濕度和光線等因素的不同,棺內的隨葬品和古屍會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壞,甚或是滅頂之災,所以鹹陽考古人員立刻向省上上報。

很快,第二天下午棺槨被以整體套箱的方式提取、並安全轉移到了SX省考古實驗室,而主持這項考古發現研究任務的是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國家知名考古學專家,考古界泰山北鬥‘一章二唐’之一的唐方華唐教授。

唐方華約摸五十歲,寬碩的額頭,雙眼乍一望去沒有絲毫神采,許是幾十年來的考古研究讓本就博古通今、洞天悉地的他對世間萬事萬物都提不起半分興趣。然而,當他從電話裏得知棺槨已抵達實驗室,那雙慣常了無精打采的雙眼中透出幾分興致,三分神采,畢竟在SX這個全國考古大省的地麵上還沒有發掘過一具不腐古屍呢!

很快唐方華趕到實驗室,一聲不吭徑直走到棺槨前,繞著棺槨緩緩走了一圈,一邊走一邊用手敲著外圍的石棺,站定,歎了一口氣:“玄啊!”

其他幾人不解,唐方華沉著臉歎道:“不腐古屍隻怕是沒指望了!”

三十五歲的考古人員樊誌風不解,一口SX話:“唐老師,這外棺保存的很好啊?這可是澆漿墓!”

唐方華搖頭:“聽聲音就知道,這外棺和內棺之間的澆漿層大部分已經破壞散開,這澆漿層要是散開了,屍骨還能完好如初嗎?”

眾人回憶起剛才唐方華敲擊的聲音果然是虛實兼具,心中俱是向唐方華伸出了大拇

從北大計算機係畢業的章波皺眉:“唐老師,我查過資料了,這澆漿墓向來都是在南方發現的,這北方怎麼會有澆漿墓?”

唐方華微微一笑:“章波啊,你剛畢業不久,要知1975年在SD鄒縣火車站附近發掘的李裕庵墓就是一個澆漿墓,南人北葬,北人南葬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