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的輔助治療(1 / 1)

其它少數民族醫藥學 放血療法的輔助治療

蒙醫放血療法出現的意外情況主要包括血不出、無病血、出血不止、傷口腫脹、昏厥、

誘發赫依性病等六種情況。蒙醫的處理措施如下:

血不出:原因是身受寒冷、

器械不利、飲食過飽、恐懼緊張、

切口過小、皮膚與血管傷口錯位、結紮後立即放血、或放血後立即解開結紮等,陽血不外流的原因。

無病血:主要由於熱邪熾盛而伏於脈道,以致阻障血路所致。可另換血管放血,或服藥將血引至皮膚。藥用木通、野菊藥、苦參、當藥、查幹榜

、拳參、巴沙

等分,研末,煎湯涼服。並在腹部溫罨及發汗等。

出血不止:流血不止時,可在放血部位用涼水噴之,或壓迫包紮傷口。

傷口腫脹:主要由於傷口過小,或刺傷骨膜、筋腱等所致。先予輕輕按摩後熱敷,或用血竭、鬆脂、膽石、滑石、紅花、苦參等分,共研細末,酒調敷貼。

昏厥:如放血發生昏厥者,多由過度恐懼緊張,赫依作祟,出血過多等所致。應立即止血,宜用沉香或檀香三味方燃煙熏治,飲糖水,赫依穴熱敷。用上法無效者,急用牛等動物熱鮮血灌服。

放血誘發赫依性病:多見於赫依型體質者、身體衰弱者和陳熱病患者。治宜在赫依穴處擦黃油,進行按摩,令口含紅糖,另服紅糖酒、骨湯,以壓抑赫依勢頭。放血完畢後,把紮結繩緩解開,傷口塗紫藥水,敷以消毒紗布,予以包紮。做好傷口保護。為了免致惡血發生,術後避免激烈活動,並禁酒、濃茶二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