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類:
1.孫文清:《張愛玲作品中的廣告解讀》,《新聞界》2009年第1期。
2.孫文清:《廣告中的中產趣味》,《企業經濟》2008年第11期。
3.孫文清:《張愛玲筆下的洋場廣告》,《新聞愛好者》2008年第6期。
4.孫文清:《中國現代作家的廣告實踐》,《新聞界》2008年第6期。
5.孫文清:《張愛玲與廣告》,《廣告研究》2006年第8期。
6.孫文清:《論現代廣告的人文品格》,《當代傳播》2005年第6期。
7.孫文清:《中國廣告的世俗化傾向》,《新聞界》2007年第5期。
8.萬燕:《張愛玲小說題目釋義》,《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9.王衛平、馬琳:《張愛玲研究五十年述評》,《學術月刊》1997年第11期。
10.王文豔:《張愛玲與西方現代繪畫》,《社會科學家》2002年第1期。
11.王巧鳳:《〈紫羅蘭〉雜誌與張愛玲》,《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12.王軍:《淪陷時期〈萬象〉雜誌的文學風貌》,《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13.王煙生:《張愛玲的文藝評論和創作思想》,《江淮論壇》2007年第2期。
14.馮大生:《張愛玲小說文本細節描寫的現代性剖析》,《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15.盧雲峰:《20多年來大陸“張愛玲熱”的文化剖析》,《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16.甲魯平:《從文學廣告看中國現代文學期刊》,《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
17.甲魯平:《文學廣告與中國現代文學關係的初步考察》,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18.劉川鄂:《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中的張愛玲現象》,《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19.劉曉麗:《視覺消費符號:都市空間中的廣告》,《城市管理》2005年第1期。
20.劉維榮:《海外張愛玲研究述評》,《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21.朱智秀:《張愛玲對近現代通俗小說創作的超越及其當代意義》,《雲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22.湯哲聲:《大眾傳媒與中國現代通俗小說創作》,《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23.湯哲聲:《論現代大眾傳媒對中國現代文學創作機製的影響》,《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24.許子東:《物化蒼涼——張愛玲意象技巧初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
25.許紀霖:《世俗社會的中國人精神生活》,《天涯》2007年第1期。
26.嚴小紅:《海上花開分外紅——論40年代張愛玲小說的流行》,《滄桑》2006年第3期。
27.何杏楓:《張愛玲研究在北美》,《華文文學》2002年第1期。
28.宋明煒,劉誌榮,孫晶:《張愛玲的啟示:我們如何麵對都市》,《上海文學》2003年第2期。
29.宋劍華,劉力:《“美麗”的假麵——論張愛玲小說對女性心理陰影的理性透視》,《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30.張文東,王東:《“滾滾紅塵”中的“新傳奇”——論張愛玲的“傳奇”理念》,《社會科學戰線》2007年第1期。
31.張娟:《〈天地〉視野下的市民文化空間透視》,《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32.李子雲、陳惠芳:《誰決定了時代美女?——關於百年中國女性形象之變遷》,《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秋之卷。
33.李娟:《〈苦竹〉雜誌時期的張愛玲與胡蘭成》,《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1期。
34.李祥偉、王鳳霞:《通俗小說中的自我意識與讀者意識》,《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