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王賞參
清初,經過蒸曬加工出來的紅參,都尊稱“罕參”。它不單色氣好看,保持了參的藥效,而且易於久存。曾有“紅為貴,白為賤”的說法。為啥把紅參尊為罕參呢?這裏有一個罕王賞參的傳說。
“人參、貂皮、鹿茸、烏拉草”,關東四寶,以參為首。努爾哈赤小時候就上山挖棒槌,後來在赫圖阿拉建都做了罕王,還是年年都領著貝勒、貝子、八旗兵丁打獵、采參。每次采回來的鮮參,專有快馬傳送,百多裏路,馬到地方,還是濕呼呼的。那昝參多,每次都能得上百上千斤呢。山前山後,到處是參棚、參窖,專有兵卒日夜守護伺弄。罕王靠著人參、東珠、生金、蜜蠟和牲畜等土產,跟明朝邊關一帶商人做買賣、換鐵器、絲帛和日用器皿,就這樣一天天強盛起來。可是參一多,放得時間一長,有的發燒黴爛,有的皮皺幹癟,全白瞎啦。所以,年年都賠不少錢!
管參的頭領,都叫“參大人”,或稱“沃爾霍達章京”沃爾霍達章京:滿語,沃爾霍達即人參,章京是官職名。。那昝刑法可重呐,人參黴爛出了毛病,輕者罰俸貶旗,重者活埋砍頭。誰攤上護管人參這個差使誰倒黴,真是寧端尿盆子,不當參大人!
罕王也很頭疼。一天早朝,罕王剛落坐,管參章京含淚慌張稟報道:“奴才該死。昨晚有千斤鮮參發黴啦。”
罕王停了停問:“尚存多少?”
“稟罕王,尚存三千。”
兩邊一大幫貝勒、貝子聽了,就象懷揣兔子,心怦怦直跳。王法重如山嗬,都忐忐忑忑聽罕王動怒、發落。
誰知,罕王反倒樂啦,離了座,扶起跪著的章京,瞅了瞅眾人,說:“上天開恩呀,賞給三千寶參!我要順從天意,把三千斤參賞賜驍騎校以次丁卒,獎勵風塵勞苦。存售自便,不準幹涉。”
眾人悶在葫蘆裏,曆來是旗兵靠糧餉生活,人參不得私采私存。罕王既然令下,下邊就把三千斤人參,如數分賞給眾兵卒了。
單說有個披甲披甲:清代八旗兵中最低級的兵卒,分馬甲與步甲,即甲兵。,靠種地和領得的碎銀養活九十歲的阿瑪和八十多歲的額姆。這天,他高高興興地捧著罕王賞賜的幾苗山參,回家了。心裏琢磨,這回用參換藥,給雙親治病吧。剛進屋,偏巧阿瑪病重,昏迷不醒,瞎眼睛額姆正在跟前哭叫著。披甲忙放下參,跑出去請先生。不一會兒,老頭昏昏醒過來了。瞎眼睛額姆,又回外屋忙著蒸豆角幹。她把炕上晾的豆角,往簾子上扒拉。老太太不知炕上放著一把參嗬,心裏愁著老頭的病,沒理會兒,就忙三迭四地全劃拉進簾子上啦。又往熱鍋裏簾子上一倒,蓋起鍋蒸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