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疾病防治的概述(1 / 3)

第一章 疾病防治的概述

一、中老年人要加強疾病防治

隨著人類健康不斷提高,世界衛生組織將人按年齡做出如下分期:44歲以前的人為青少年;45~59歲的人為中年;60~74歲的人為較老年(漸近老年);75~89歲的人為老年;90歲以上的人為長壽者。

我國一般通用的劃分法:根據我國人們的健康狀況,我國醫療專家一般認為,29歲以下為青少年;30~59歲為中年;60~79歲為老年;80歲以上為長壽者。

青少年時期,是人類生長、發育、成熟的時期,一般較少出現病理性和生理功能性疾病。到中年時期,一些病理性和生理性的疾病就開始出現。很多慢性病,在年輕時就潛伏著,一進入中年,由於個性特征和情緒波動的影響,一旦有某種誘因,就會出現病變。

人到中年各器官功能都開始衰退,如以45歲人與25歲人相比:神經傳導速度降低10%,心排血量減少20%,肺活量減少30%,肺最大通氣量減少30%,腎功能下降20%以上。這些生理特征決定了中老年人體質逐漸衰弱,比較容易感染病。特別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旦得病,往往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即使患一小小感冒,亦可演變為肺炎、呼吸衰竭,造成無可挽救的嚴重後果。

中老年病多是慢性病、終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一旦得病,很難徹底根治,往往伴隨終身。這就要求中老年人必須學會一套對付慢性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高血壓病人要學會自己測量血壓,糖尿病人學會自己測定尿糖,每天根據病情變化,靈活準確地調整藥物治療,將血壓、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尤其是高血壓病人,每天血壓隨著工作、情緒、睡眠等情況變化而升降,若隻靠每周或每月看一次門診醫生,測量一次血壓是萬萬不夠的,而且隻憑瞬間一次性血壓就決定藥物的用量,反而會誤診、誤治。

因此,中老年病人必須根據自己的病情,學會自我預防、自我調適、自我治療、自我康複。通過上述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治的良方可以使三分之一的疾病得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疾病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分之一的疾病得以正確診治而減輕病痛和延長壽命。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壽的專家們指出:“人類的健康長壽,60%取決於自己(主要是指科學的自我保健,正確的自我防治),遺傳因素占15%,社會因素占10%,醫療條件占8%,氣候環境占7%。”可見生命存亡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健康長壽之路,就在你的腳下。

二、疾病自我防治

所謂自我防治就是自己主動學習掌握一些基本醫學衛生知識,嚴格按照科學的方法規範自己的生活行為,並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於自己健康的保健養生的方法,持之以恒,不斷提高個人的健康素質,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麵要嚴密自我監視個人的健康情況,若有不適或異常感覺如頭暈、頭痛、心悸、胸悶、咳嗽、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便血、尿頻、尿痛、尿血、疲乏和突然消瘦等,應及時就醫檢查,以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若患的是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自我調整(工作、學習、生活、營養、運動、精神心理、用藥等),自我治療,使疾病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治,早日康複。

三、自我防治的內容

自我防治的內容應包括自我監視、自我預防、自我診治、自我康複。這就是利用科學衛生知識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同危害中老年人心身健康的不良行為及疾病進行不懈的鬥爭,不斷提高身體健康素質及生活質量,以達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