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知識有很多,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錢幣投資者,需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了解複雜多變的貨幣流通體製,對中國古代的貨幣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投資古代貨幣,還要有古漢語和古文字學的知識,有一定的書法修養,還要懂得泥範、翻砂等鑄造知識。
收藏投資錢幣,首要必須注重的是品相。因為在保真的前提下,初學錢幣收藏的投資者最易在品相上犯錯誤。同樣的錢幣,在外觀新舊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價格卻相差10%~50%,初次介入錢幣收藏的人一定會先選擇價格便宜的,還會為買到便宜而沾沾自喜。
其實錯了。相同的錢幣,有的在品相上有稍微的差異,如一枚全品相的錢幣,與一枚八九品相的錢幣,價格可能相差數倍;如果是一枚高檔幣,如第二版人民幣中1953年發行的10元人民幣,品相上稍微的差異,價格可能相差數萬元!
特別是硬幣的品相對於錢幣的價值更具有意義。根據國內外對硬幣的品相要求,一般來說,硬幣的品相分為6大類。
1.精鑄幣
用高度拋光鋼模以超高壓印兩次以上,以特別處理的金屬餅鑄成,表麵平滑如鏡,圖案突出部分通常以磨砂處理。價格高出未使用幣1~5倍。
2.未使用幣
沒有任何磨損,但可能有輕微硬幣互碰痕跡,大多保有原廠光澤,硬幣一般以未使用幣為基價。
3.極美幣
無傷痕,95%的細致圖案清晰可見,部分地方保持有原廠光澤,價格是未使用幣的20%~50%。所以錢幣在品相上的微小差異會導致級別和價值的很大的差異。
4.上品幣
硬幣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通,整枚硬幣中度磨損,約有75%的細致圖案清晰可辨,幣上文字和圖案可能局部磨損,但整體圖案清晰。價格是未使用幣的12.5%~20%。
5.中品幣
硬幣呈現相當磨損,約有50%細致圖案清晰可辨,幣麵文字稍模糊,但仍可讀。價格是未使用幣的5%~20%。
6.下品幣
經過流通,嚴重磨損,僅25%細致圖案可辨,細小圖案如頭發、葉脈等細節幾乎已經磨平。價格是未使用幣的0.1%~10%。
品相對於當代硬幣的意義最大,對於古幣可能意義較小。對於當代硬幣來說,品相的差異,可以導致價格差異幾十倍、幾百倍乃至上千倍。
如果是罕品幣,或存世量僅幾枚的硬幣,品相相差不大。
掌握了品相知識,有利於錢幣特別是硬幣的收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