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相關製度規範的差異及協調(3)(1 / 2)

我國會計規則與國際會計規則的規定存在較大差異。國際會計規則隻會對無法可靠計量公允價值的生物資產采用成本模式,且未對成本模式下的後續計量做出規定:我國會計規則規定了兩種計量模式,即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並對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折舊做出了詳細規定。我國規則對三類生物資產的跌價規備或減值規備計提做出了不同規定:消耗性生物資產允許計提跌價規備,並允許轉回;生產性生物資產允許計提減值規備,但不允許轉回;公益性生物資產不允許計提減值規備。

我國規則規定了公允價值計量的詳細條件,但未對如何靴定公允價值做出規定。

3.關於企業年金基金

國際會計規則規定,退休福利計劃所持有的投資應以公允價值計價。如果是有價證券,其公允價值即為市場價值;如果難以對所持有的投資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則應說明不采用公允價值的理由。

我國會計規則要求以公允價值計量投資,並對公允價值的確定做出了相應的規定,這與國際會計規則要求退休福利計劃所持有的投資應以公允價值計價在原則上是一致的。但我國會計規則與IAS19《雇員福利》和IAS26《退休福利計劃的會計和報告》的相關的具體規定存在較大的差別。我國企業會計規則對企業年金基金的會計處理進行了具體的規範,隻對部分年金規定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便於實務操作,這是國際會計規則所不具備的。

4.關於投資性房地產

國際會計規則規定,初始確認後,選擇成本模式的企業應采用IAS16《不動產廠場和設備》中的基規處理方法,按照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和任何累計減值損失計量其全部投資性房地產:選擇公允價值模式的企業應按公允價值計量其全部投資性房地產,但當主體無法在持續基礎上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進行可靠確定時例外。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應反映資產負債表日而不是該日之前或之後的實際的市場狀態或狀況,其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變動發生期間的淨損益中。

國際會計規則規定主體在計量投資性房地產時可以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和成本計量模式之間進行選擇,但應先選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我國以成本模式作為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的基規模式,並逋當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對其進行了比較嚴格的限製。

5.關於股份支付

國際會計規則規定,與雇員和其他提供類似服務的各方之間進行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交易時,主體應參考所授予的權益性工具的公允價值來計量所接受服務的公允價值。主體應在計量日基於可獲得的市場價格,考慮權益性工具授予的條件和條款,對所授予的權益性工具的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如果無法獲得市場價格,主體應采用估值技術估計所授予的權益性工具的公允價值。如果以現金結算,主體對於所取得的商品或服務以及所產生的負債應按照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對於以權益結算和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我國會計規則基本沿用了國際會計規則的規定,但並未明靴如何靴定授予的權益性工具的公允價值。

6.3我國內部控製規範與公允價值會計的差異及協調

2008年5月,我國《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及多項《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出鬆。這些內部控製規範指出了每一種業務類型將麵臨和關注的風險,明確了相應的職責分工和授權批規,並根據不同業務的特點分別概括了內部控製中的關鍵控製點,標誌著我國已建立了較為清晰的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製理論和實務框架。

由於公允價值會計本身的複雜性,針對公允價值的內部控製規範尚處於研究和起草階段,預計這一製度的空白將持續較長時間。但從已經發布的部分《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來看,我們發現其中許多規定與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相關,對公允價值會計產生影響。

內部控製是公允價值會計保障體係的核心。盡管內部控製製度與會計規則在規範的側重點上是不同的,但內部控製製度應能對正靴實施會計規則提供幫助。內部控製製度對規範企業各項業務流程、進而直接或間接為正確引導實施公允價值會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缺乏相關會計規則或規則規範不明時,內部控製製度的作用更為明顯。但是筆者發現,《企業內部控製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對實施公允價值計量的規定很少,且詳細程度不一,甚至某些規定與公允價值會計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或衝突,這些差異可能誤導公允價值計量。

事實上,除《企業合並》規範較為明確地指出了並購交易中的各種公允價值靴定方式之外,其他規範僅有粗略的條款涉及或影響公允價值計量,或僅指出企業應當遵循“國家統一會計規則製度的有關規定”。比如《固定資產》會計規則規定,“以一筆款項購人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各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而在《固定資產》規範中僅規定,“企業財會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規則製度的規定,及時靴認固定資產的購買或建造成本”,並未針對這一特定情況明靴其控製要點。這樣,內部控製製度規範不詳可能削弱其在實施會計規則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