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鷺島廈門
廈門的溫婉多情、玲瓏秀麗,最適合自助旅行者帶著休閑的心境來細細品味了。到了廈門,且選一家賓館住下,放下行囊,就放下了一切世俗的牽掛。而一路品遍這裏的美食,更會讓你生出“何妨長做鷺島人”的慨歎。
悠閑的茶癮歲月
說廈門小家碧玉,看居住在這兒的人的飲茶方式就知道了。廈門人喝茶,喜歡用紫砂壺淺斟低酌,老茶客更是將那暗褐色的茶垢視若千年寶貝,倘若有不解風情的人把它洗了,他不跟你急才怪。
廈門人一旦有了閑房,就會刻意裝修成“榻榻米”式的茶室,連客居廈門的外地人也常跟風。有朋自遠方來,可放上衾被枕頭當客房;平日則置一小桌,擺上一套紫砂茶具,呼朋喚友,海闊天空。
別看廈門城小,賣茶葉、茶壺的店可不少,總是在不經意間,街角就冒出一個這樣的店來。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店麵,中間總是誇張地擺一張形如梯田的木質茶桌,那是用整個樹根雕成的,看漫溢出來的澄碧茶水順梯而下,平添了一種視覺享受。不管你是哪裏來的,隻要進了茶葉店,店主總會招呼你坐下來,喝喝茶,至於買不買茶葉,悉聽尊便,絕無勉強之意。
烏龍茶喝多了,尤其是空腹時,容易茶醉。遠在明清時代,廈門人就發明了一種茶點———花生酥。花生酥的特點是入口即化,在滿口醇香時讓茶水的清芳送一程,直抵胃中,感覺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爽”。花生酥在民間也叫貢糖,不知古時候是否真有地方官將它拿來巴結皇上或皇上的三宮六院?
廈門離安溪很近,廈門人喝安溪烏龍茶的居多,可是多數人並不買級別很高、價格很貴的鐵觀音。廈門人愛喝濃茶,他們抓到紫砂壺中的茶葉,經滾水衝開後,總是將壺脹得滿滿的。要是追求特級烏龍茶,就太傷本了,無法持之以恒地喜愛。這就跟廈門人娶妻,總是挑選容貌不出眾卻無比賢惠的女子有異曲同工之處,看重的是持久彌新。
年少的廈門人已經不怎麼喜歡喝茶了,更不會出差還將茶壺和茶葉打包隨身帶著,他們即使嘴裏嚷嚷著“鬱悶呀鬱悶”時,也絕不會像父輩那樣以一壺清茶化解心中的煩憂,他們或許會覺得咖啡更能喉舌留香,更能給他們無邊無際的遐想。好在廈門的茶癡們並不在乎沒有後繼者,因為茶培育了寬容。
休閑餐廳的視覺滿足
在現代都市裏,最浪漫的不是詩人,而是建築設計師,他們總是將自己的浪漫情懷變成實物,可以讓人置身其間分享著他們的精神喜悅。廈門休閑餐廳的背後都有外來建築設計師若隱若現的身影。“茶香棧”的吸引力對我來說是一種不知不覺的牽引,進去了,坐下來不到十分鍾,煩亂的思緒就被這兒古典精巧的氣息所整合。“茶香棧”的菜譜將每道菜肴的營養成分都一一列明,腎髒欠佳宜食什麼,胃腸不好宜食什麼,仿佛替你點菜的是一位知識豐富的營養專家。台灣來的建築師老板將裝飾的每個細節做得很到位,古老的木雕和傳統的竹簾裏泄露出的可能是時尚的香草茶氣息。我不止一次地聽朋友說,這兒是他心靈的憩息地。
將一間廢棄的倉庫改造成一家休閑餐廳,靈感一定來源於藝術家的情懷。一位曾癡迷於建築設計的台灣商人看中了廈禾路上的舊倉庫,搖身一變就成了“漁樵耕讀”餐廳,古琴聲、棋子聲,如果你有興致也可以增加一個讀書聲。這裏有很多的茶餐,將茶芽加入菜肴,味蕾中就多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樣的中餐想來外國人未必習慣,好在老板也隻想做中國人的生意。最近路過時,發現“漁樵耕讀”變成了音樂廚房,據說“漁樵耕讀”搬到一家高級酒店裏去了。四星級賓館的門檻會讓許多食客望而卻步,不知在奢華的氛圍裏人們還能不能平靜地漁樵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