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方法,心態
準備高考的時候,高人的指點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我在高中階段最大的收獲和心得就是:不以規矩,難成方圓。基礎第一,方法第二,心態第三
坐在人大的教室,感受著這裏的文化氛圍,心中猶如窗外的陽光般燦爛。但每當想起高中的那段時光,瀝瀝在目。要說學習的經驗,我認為必須把握好三個方麵,基礎、方法與心態。
數學:名師指點,醍醐灌頂
數學這門功課可以說是讓所有的文科考生又恨又愛,想要在高考時拿高分,數學必須比較突出,但這門課的特點就是得分快,失分也快。其實,早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內心深處就很怵數學,特別是平麵幾何和立體幾何,該如何添加輔助線,該如何計算具體的體積等,都叫我很頭疼。每回考試都憑自己的感覺來引路,迷迷糊糊的,雖然以前分數都排在前頭,而且還擔任數學課代表,但就是無法對自己樹立信心。
而在升入高三伊始,就聽聞我們文科班要來一位脾氣很怪的老師,當時關於他的傳說真是滿天飛,說什麼他以前是海南的高級工程師,還有傳聞說曾經設計過導彈,反正是不一而足。終於有一天,這位神秘人物出現在我們眼前,光從外表看,真的很難把他與老師這個職業聯係起來。不過,看來他事先摸過我們的底,所以先是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數學的弱點在哪裏。我當時不假思索地說:幾何。他當即就說:那我們先講幾何。
上第一節數學課的時候,老師就在黑板上用非常公正的板書,把許多重要的公式、定理都加以總結,寫在黑板上,讓我們都認真記下來,不僅要記在筆記上,更要記在自己的心裏。這種方式真是前所未見,不過看著這位老師在講台上有條理地講述,我決心姑且照他的方法一試,而這確確實實決定了我的前程,毫不誇張地說,這位老師直接奠定了我邁向人大的基石。而後,每周上課的時候,數學老師都把精選的曆年高考題編成若幹份卷子,讓我們拿到課下去做,下一節課一開始他就對這些題進行講評。這種講評不是泛泛地說說答案是什麼就可以了,而是把每一道經典例題的經典解法都進行詳細地講解,要求我們認真記下來,自己在下麵認真體會、領悟。這並沒有結束,關鍵是要記牢這些做法,看到一道題,頭腦中馬上就能反應出來這道題目的經典解法是什麼。這樣,同一類型的題目,通過這些經典的一般性的方法就可以迎刃而解,節省了大量思考的時間。其實,這並不是填鴨式的教育,關鍵是要自己在記憶過程中加以領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高考試題中,數學150分中有120分的基礎題,也就是這些題的題型都是一般性的,以往都出現過的,或者是和過去的形式差別不大,隻要掌握經典的解法和套路,就可以非常輕而易舉地拿到這120分。而餘下的30分也不過是在一般性題型的基礎上稍作改變和變形,目的是通過表象來迷惑考生,隻要稍加分析,還是可以看出來用的是哪些知識點的。所以,一定要記牢、理解相關的公式和定理,以不變應萬變,揭開蒙在試題表麵的神秘麵紗。
從剛開始接受這位老師的教導,到高三結束,我們所作的試卷已經有上百套,每一套題都是經過老師精心組織編寫,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每一種題型該怎麼解,我都熟諳於心,一看到題目就知道怎麼解,就連過去很怕的幾何,也能做到看到圖形就知道如何添加輔助線、如何加以論證,基本上百發百中,很少失分。當七月來臨的時刻,坐在高考的考場上,看著眼前的數學試卷,立時成竹在胸——每一道題目都很熟悉,有的幹脆就是過去練習過的題目的翻版。所以,我早早就完成了試卷,當其他考生還在奮筆疾書的時候,我已經在進行演算了,當演算到第二遍的時候,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不少人都埋怨時間不夠。此時,我越發從心底裏感激這位老師,沒有他的精心指點,就絕沒有我的今天。
當然,做考題的順序也很有講究,特別是數學題,一般每套高考題的題型的編排都是由易到難,所以在考場上一定要從前往後按照既定的順序來做,實在不會的再跳過,先抓住能得到的分,再返過頭來集中精力轉攻難點。千萬不要顧此失彼,畢竟考場上的每分每秒都是彌足珍貴的。
這位老師不僅教我們文科班數學,而且還教一個理科複習班的物理和數學,並且還是那個班的班主任,很快又被評為地區特級教師。現在回家看電視,經常有新聞報道這位老師所帶的班級升學率如何得高,教學方法如何得有效,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驕傲:畢竟,在我準備向這成功衝刺的時候,是他,給了我最大的也是最得力的幫助和指導。所以,準備高考的時候,高人的指點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成功的要件之一。
語文:規矩之中成方圓
如果說,以往初中關於語文的學習方法,使我在高中階段仍然收益頗多,也就是高中時期對於語文的複習方法實際上還是前文提到過的那樣,那麼我在高中階段最大的收獲和心得就是:作文的時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關鍵是要在規矩之中成其方圓。
具體來講,剛升入高三,當時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就督促我們在狠抓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把作文水準提高上去。以往寫作文,往往是跟著感覺走,東扯一句,西湊一句,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沒有什麼章法。有時候把握不好就容易偏離主題,這是我們的普遍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就進行專題講座,講授如何有條理的圍繞中心展開自己的論述。特別是議論文,首先是要掌握基本的文章結構。由於高考老師閱卷就是幾分鍾的事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給老師留下較好的印象,這就是要下功夫做的事情。所以老師就給我們總結出這類文章的應試套路:給材料的議論文一般可以分為:概述、引論、論證、結論幾個重要部分。所謂的概述,就是總結題目所給材料的中心大意,這一點很重要,往往有些考生看材料的時候理解會有所偏差,難以得出合適的論點,也就是說跑題了。因而這一部分是得分的前提條件,隻有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所謂的引論,實際上就是進一步用明確的話語來闡釋中心大意的含義,得出本文的中心論點,這是後麵幾個步驟的基石。所謂的論證,就是運用引證法、例證法等多種手法,來論證前麵得出的觀點,可以分為幾個段落,采取層層深入的辦法,也可以各個段落分別從一個角度加以論證,關鍵是闡述的時候有理有據,使讀者信服。所謂的結論,就是從前麵的闡述中得出一個結論,是對論點的再一次闡發,這就加強和強調了中心論點,但是寫到這裏還不算完成,在這個部分還要對論點進一步引申,例如可以對這個觀點的意義、影響等作出簡要地說明。至此,一篇體係和結構都比較完整的議論文就算大功告成。
這種方法的要害就在於把每一種文章的基本寫作模式都加以分析和綜合,當遇到一類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按照基本的套路搭建成文章的框架或者說是骨架,然後充分利用自己的寫作功底和旁征博引來充實這篇文章的血肉部分。在高考的時候,無法奢求老師費盡心思揣摩你的思路,這在時間上來說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借用基本的套路來向老師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思路,使人對自己的文章一目了然。“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在有條理的框架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思,這是對大多數人非常有效的戰略。
此外,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文章,都要求寫出好的開頭和精彩絕倫的結尾。如果文章的題目已經給定,那麼就要花很大心思來考慮如何開頭,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開頭能夠吸引判卷老師的注意力,吸引他集中精力讀下去,這就無形中給了老師一個很好的印象。什麼是好的開頭?或者可以做到文采優美,筆下生花,依靠華美的詞彙來吸引老師;或者可以巧設懸念,引起老師的好奇心,使他不由自主地認真讀下去。這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好的作文決不能虎頭蛇尾,不但要有好的開頭,還要求有精彩的收場,也就是在結尾的時候不妨用琅琅上口的華美句子來給老師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而這些都是個人作文功底的有力展現,不是一日之功。對我個人而言,我想比較得益於原來初中經常背誦一些優秀的作文,可以融會貫通成自己的東西,而且升到高中後,我還經常翻看唐詩宋詞,這就可以把一些好的詩句經過變形轉換,成為自己手中得力的描寫工具。
除了作文以外,很重要的就是語文基礎課的學習。九尺之台,起於壘土,高考時基礎知識部分就像平時考試一樣,都來自於過去所學的書本知識,隻是有些是直接考察書上的詞彙、詩句,有些則是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能力。所以,我在升高三的那個暑假,就把過去所有的語文課本上的重要詞彙、句子和基本篇目都看了一遍,加深了記憶。到高三曆次模考過程中,我對於大多數語文試題,做起來都非常有把握,都能講出自己充分的理由,當時的語文老師就經常誇我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但實際上這都是從初中以來紮紮實實學習書本知識的必然結果。
而在考試過程中,有些東西是考察你的能力的,當你說不清道理或搞不清哪個是正確的時候,不妨讓感覺來牽引自己,因為語感有時候是很重要的。我們那年高考的時候,有些語文題我是憑感覺來做的,但在檢查的時候,一猶豫,有否認了自己的感覺,結果發下答案一看,原來的那些靠感覺來做的往往都是正確的,但是我都改錯了。這個教訓就是說明,當沒有充分理由的時候,不要改自己憑感覺做出的答案。至於這個是不是適合於所有的人,尚有待商榷。
英語:鞏固基礎,一鳴驚人
初中英語經過一段時間的“比、學、趕、超”,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實際上對於語法體係的掌握還不是非常的完善,對於解題的方法和技巧也沒有非常明確地了解和領悟。升到高中,我們班的班主任就是我們的英語老師,而且他還擔任《英語報》的主編,這讓我在心裏不由對英語多重視了幾分。在進行日常的英語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英語老師不像其他的老師那樣,講一個語法和詞彙,就隻是簡單解釋一下,他不但向我們做出說明,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或者說這個詞組是什麼意思,而且還給我們找很多的例句,幫助我們加以理解和記憶。我當時把老師的講授都認真地作了筆記,同時還利用寒暑假,重新對筆記加以整理,無疑又是一次鞏固複習。對照著老師給的例句,很多詞組不用死記硬背,隻要記住句子,也就等於記住了詞組。還有各種從句還有先行代詞之類的用法,通過一些具體的句子可以很容易加以理解,而不需要通過抽象的詞語來琢磨到底是怎麼回事。
除此以外,老師還經常在課堂上給我們發許多他們報社所編的英語報,讓我們做上麵的練習題。雖然當時還不過是高一年級的學生,我們已經在做針對高三的練習了。當然,在做題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懂的沒有學過的語法知識,但老師告誡我們不要妄自菲薄,要對自己有信心。核對答案的時候,他對每一道題的知識點都詳細講解,不僅講授為什麼選這個,而且還告訴我們其他答案應該用在什麼情況下,或說其他答案錯在什麼地方。這無形中就讓我們掌握了更加全麵的語法知識。我對老師的講授也都認真記憶,而且還經常複習鞏固,高中三年的語法知識都在高二之前就已經熟練掌握,高三的任務不過是把過去所學的東西再加強記憶,並且複習鞏固。
升入高三,雖然已經轉入文科班,但仍由這位英語老師來教我們英語課。在這個階段,他經常鼓勵我們多背誦課文,培養語感,我在這方麵做得比較突出,凡是老師布置的文章,我都能流暢的背誦下來,而且我還經常主動舉手,在全班同學麵前背誦。這使得老師總對我讚口不絕,這既是壓力,又是動力,讓我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能懈怠,力爭每一次都拿第一。而在這個時期,其實比較的無所事事,因為很多英語語法、單詞之類的早就在前兩年都掌握好了,所以有時候不知道該做什麼好。但是當時很明顯的弱點就是,做英語題很不細心,許多題好象當時覺得應該是那個樣子的,但回過頭來一看,原來是沒有仔細看題目。所以,當時年級英語最好的不是我,是另一個男同學,據說他的特點就是做題格外仔細,所以拿到分要比我得多。而且,我當時的英語作文也比較沒有章法,有點憑感覺往下走的樣子。這是現在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反省出來的弱點之一。現在看來,其實高考前英語作文完全可以再上一個台階,可以使自己的作文更加規範。因為英語作文和漢語作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篇文章該怎樣開頭、怎樣展開論述以及怎樣結尾,這都是有一定規律的。在高考複習階段,最好能背誦一些經典的範文,背誦一些經常使用的句子和副詞,這都可以套用在自己的作文上。而且,英語作文也應該是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開頭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大意,結尾一段是對文章中心含義的進一步強調,中間的部分則是圍繞中心展開論述。關鍵就是,每一段的開頭都是這一段的中心句,其他的句子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句具體展開。這是我當時沒有考慮到的地方,也是我高考英語隻得了128分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