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談心得
積累積出好成績
每個人對高考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現在,我坐在北大安靜的自習教室中,回想那逝去的高中歲月與把我帶到這裏來的高考,心中感慨萬千。又想到仍在為緊張殘酷的高考努力學習的師弟師妹們,不禁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給大家的思想一些衝擊,對大家有所幫助,在高考中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我成績的取得自然離不開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同時我還要特別感謝智遠教授國我迎接高考的挑戰中對我的悉心指導,自己的高中生涯還算是比較成功的。要想在高考這個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健康成熟的心態是好成績的源泉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內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起決定作用的。所以我把自己心理的因素排在第一位。首先,學習過程中在心裏要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便極可能在日複一日的學習中變得渾渾噩噩,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積極的、主動的學習。目標又分為長期、中期、近期目標。僅針對高考而言,長期目標即為高考目標,希望上什麼學校,大致需要考多少分數,自己心裏要有個努力的方向。中期目標可以是期中、期末的名次與成績。近期目標就可以想一下自己今天一天要完成什麼,這一周要補回多少課程等等。三個目標相互銜接,相互影響,一環扣一環,引導你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其次,明確考試的作用,即正視考試。到了高三,考試一下子會多起來,鋪天蓋地的考試,形形色色的分數。成功的有,不滿意的也有。其實,所有的考試都是檢驗自己的一種手段,包括高考也是。不要太看重表麵的成績。從一定程度上講,平時考試自己出的錯誤越多越好,這就表明,本次考試把你掌握不好的地方全都暴露出來了,也就減少了你在高考中犯錯的隱患與幾率。反之,令你每個科目都做得極為順手的試題不能稱之為好試題。
再次,對於挫折的看法。有的同學隻能贏,不能輸。隻許自己成功,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這種人是不會經得起人生的大風大浪,即使高考僥幸通過,日後也不會有什麼作為。我們要把目光放長,必須明白一點,失敗挫折將會伴我們始終,特別高考是一種長期的戰鬥,前進中更免不了磕磕碰碰。我們有學會借助每一次失敗,對自己進行一次剖析。“日三省則無過矣”。從失敗中找出原因,應對策略以及今後的努力方向。學會感謝每一次挫折,它增加了我們心靈的經曆,更是提供了一次進步契機。人生的波浪隻有在與挫折的撞擊中才能顯現最美麗的浪花。
二、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是勝利的基礎
高考是真刀真槍的戰鬥,來不得半點虛假與浮誇。學會從一點一滴做起,對知識力求甚解,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能大家最放不下的是麵子,可仔細想一下,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士都不是強不知以為知的人,拿出自己的不足,更是為了補過與改正。
高考成功的最大法寶是什麼?是認真。
高考中什麼樣的人能考出自己的水平?是認真的人。
我說這些話都不是信口開河,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考試經曆,是不是每次考試都留下了遺憾,或多或少都有因為不認真丟的分數。是不是粗心丟分最少的時候便是自己成績最好的時候。可以這樣說,想在考試的每一科中都沒有馬虎粗心丟分,基本上不可能。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考試中不斷訓練自己,把無謂損失逐步下降,到高考的時候,力爭留下的遺憾最少,也就是我們考試最成功的一次。
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令你的付出事半功倍。而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最適合你的那一種。我所提到的這些方法,也隻是作為參考借鑒而已。
提到學習方法,自然想起來的就是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完成作業等等。我這裏就不再贅述。不是說不重要,反之,是非常重要。試想一下,大家都把它放在前麵,自然有它的道理。課上一分鍾,有時候課下一個小時也補不回來。我想講的,、是自己認為有些特點的東西,比較新鮮的東西。
對於學習,我極為強調複習總結的作用,不太重視預習。預習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定,不一定預習就肯定好。因為有可能預習中的一知半解,會降低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而複習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了。如果沒有複習,掌握的知識始終是別人的,不能隨心所欲的應用。我的複習策略是:平時緊跟老師的步伐,每次課後把當日的知識吃透,盡量多的頻率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學完一個階段後,自己根據理解列出提綱,包含常用的結論和常見的題型以及自己經常犯錯誤的地方。切記,一定要自己理解。照抄參考書上的知識結構圖基本上不起作用。如果這樣堅持下來,在考試前你就會積累一份巨大的財富。每次考試前一兩天,拿出來看一看,回顧一下基本的知識點,會節省你很多時間,而且效果還非常好。
我所講的複習總結,除了知識層次上的以外,還包括心理以及應試技巧。每次大型考試之後,對自己的心態同樣做出總結。根據製定的目標與取得的成績校正自己的心態。從這次考試中有學到了什麼東西,有什麼想法,下次該注意些什麼。不要小看這一次一次的總結,它們最有可能見證你走向成功的全過程。
在這裏我簡略講一講各科的特點。
四、數學:掌握基礎,適時總結
數學是三門主科中最有創造性且難度最大的科目。考察我們的理性思維,推力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學好數學其實沒有什麼竅門,就是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足夠的習題訓練。我講的做題不是題海戰術,數學題貴在質量而不在數量。盡量做一些不同類型的題,而且,從每一道題中,分析一下自己能學到什麼新的思路與想法。我強調的是,做題不能白做,每一題都要有所收獲,重在培養自己的數學思想,例如數型結合,歸納思想等等。
英語:單詞+語法+應用=基礎+結構+施工
英語是知識的紛繁是其主要特點。應對的策略隻能是積累。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反複記憶與練習。做個比喻,英語學習中,單詞是基礎,語法是結構,應用便是施工。對於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一個都不能放棄。準確的講,這才是真正的英語,培養我們對於英語的感覺。記憶對於這一科至關重要,要學會靈活記憶,從單詞來講可以結合讀音來記,而短語或語法,分類記憶效果會好些。
五、語文:不能隨意,不能突擊,不能死記硬背
語文高考時我語文是142,全省第一。想起來是有些難以置信,不過,一切又都是平時努力的結果。我重點講一講作文的寫作。個人觀點,從高考的角度講,作文其實很好拿高分。一篇成功的作文由三方麵構成:新穎的結構、有吸引力的開頭結尾以及優美的文字。平時要多接觸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同齡人的美文,並注意吸引借鑒。記得當年我每天中午都是泡在圖書館裏看這些文學期刊和雜誌的,從中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和思路。大家可以想一想,高考閱卷那麼緊張,沒有我講的三個方麵,老師是不會投入太多精力的。平時多注意接觸一些好的文章,你寫作時自然而然的一些好點子好詞句就會冒出來。
語文其實是一門很有其自身特點的學科。不像其他科目,你有幾節課不聽就跟明顯跟不上了,語文不是,你一個月不上課,也有可能照樣考高分。但我說這些話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放棄對語文的重視,隻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分析清事物自身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語文的特點是什麼呢?我覺得,突出的特點是知識非常散,而且不確定。我們每個人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了,可也沒人敢說我語文學好了,已經可以畢業了。語文知識的零散性就體現在這裏。你有可能時時刻刻在接觸到語文,在學習語文,單純的課上學習根本不足以應付鋪天蓋地的知識體。記得我的語文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沒有對與錯之分,隻有好和壞的比較。細想一下,發現很有道理。不光做的每一個題,就連我們說的每一句話,也隻有恰當與不恰當的區別,沒有說說出來的話就是錯誤的。而且,做語文題也沒聽說有不會的,通常大家都能把一套試題寫滿,剩下的就隻是離題意的遠近程度了。
語文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對它的學習方式。不能死記硬背式的記憶,不能加班加點的突擊,也不能鬆鬆垮垮的隨意。從迎接考試來說,要想真正取得語文學習的高分,必須踏踏實實的從一點一滴做起,厚積薄發。而且,語文不同於其他科的還有,它是極為感性的科目。不存在智商高低引起的分數差異,稍微用一用心分數就會高很多,所以呢,它也是那些其他科目學的不是很好的同學的提分手段。
前提是從基礎做起,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要把語文當成一門休閑的科目,它的任務量其實是最重的。我們需要對待語文的態度是主動。具體講就是有意識的進行語文的學習。比如在平時的課文講解中,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每一個都要去解答,即使不提問你,在心中也要有一份自己的答案,而後和老師給出的正確答案去比較,找出差距。
看一看我們的語文試題。第一部分是基礎知識應用。相對來說,這部分考察的內容是比較容易而且是比較死板的。單項選擇,對錯就明擺著。基礎知識的學習重在分門別類。當然,這項工作要放在平時去做。舉例來說,病句分析的題每年都有,甚至於每套題都有。但具體的病句類型就屈指可數的幾類,要是什麼也不想就去找病句,我自己做難度就感覺很大了,如果做題時,想一想病句都有什麼類型,然後到具體考題上去套,你就會發現其實容易得很。我要強調的一點是,做基礎題時要善於運用多種解題技巧,從準確率上下功夫。比如排除法,比如替代法等等。而且,做這些題是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平時練習中遇到也要如此,好多題正確答案確是很難理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挑出最符合題意的,或者多讀幾遍,找出最通暢的,這也就是語文的感性特點決定的了。
然後就是古文閱讀與理解。這部分的備戰方法就是一定量的習題訓練了。古文的東西,其實很有規律性。考試很少考出新的新的知識,所考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基於平時積累的古文知識。從概率上講,古文複習是最容易有收獲的。在古文學習過程中,要從基礎記起。單個古文詞彙的意義理解不一定必須掌握,想不常用的詞做到再見到時知道大致意思就足夠了,但是,那些常用的虛詞和部分實詞一定要熟記。然後就要從句式上進行學習,這可以說逐步過渡到了關鍵所在。對於古文的理解句式的特殊用法是關鍵。想一想,詞義差不多的東西有必要在古文中考你嗎?所以,在複習著一部分時,要把重點放在古今意義有變的地方,如此備考更有效率。
閱讀是語文考試中占分值最高的。這部分我認為也是最難掌握的。我高考時語文142分,其中的8分都是閱讀中減的了。這可是“體力活”,就是說沒一點投機取巧在裏麵。我感覺,這才是真正體現我們語文功底的地方,也是真正顯現我們平時努力結果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投機。拿出自己實實在在的東西。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抓住平時老師的講課內容。千萬不要認為考試都是考一些課外的東西,所以就一點也不在意。真正閱讀能力的提高其實就是在課上培養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對每一個小問題都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後對照答案考察自己對題意理解的不足。針對閱讀題,我的做法是找三點:拿到題目後,先瀏覽一遍文章內容,大致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影像。然後開始看題。每接觸一個題目,便思考一下出題者原意是什麼,即明確題目考察的“出發點”;然後回到文章中,尋找此題的“相關點”,劃定一個大致的範圍;最後呢,就要再細分,從“相關點”中找出“答題點”,盡量結合文章中的原話寫出答案。我試了很長時間,發現這種“三點”的解題方法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