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初長成 下(1 / 1)

母愛在任何情況下都綻放著人性的光彩。每個人都是在母親的嗬護下健康幸福的成長,母愛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穩定的軸心。無論什麼樣的家庭條件,母愛的付出是一樣的。當我敲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思緒萬千,感慨萬千。我在上一篇裏寫的是具體事例,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母親。她也想給兒子母愛,也想象其它母親們一樣在物質上滿足兒子的需求。她認為母愛無外乎就是這些而已。從思想深處就沒有想到應該給下一代什麼?母愛這看似很莊重的字眼,大多數母親都能做到,能夠解讀,孩子正當的需求應該滿足,在孩子還沒有完全懂事時,正當的需求也要有一些附加條件。慢慢來,循序漸進,形成製度和約束。讓他們在滿足個人要求的前提下要把家長的目標完成好了才能達到他們的需求。這是個小小的簡單易做的方法。可我看到現今沒有幾個父母親能願意來做了。

我在朋友家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博文,是一位八零後寫的文章。他對母愛的理解是那麼透徹,他的文字很優美,通篇讚美了母親,讚美母愛的語言足以打動我。但他眼裏的母愛是什麼?是母愛過頭的厭倦,是一個無微不至的母親把一個嬰孩和長成大小夥子畫成等號的母親。以至於他文章的最後用很不中聽的語言來說他母親的母愛。現摘錄一段:自私,是因為中國式的母親,總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毫無保留的奉獻給孩子。誠然在孩子尚未懂事或者說尚不能獨立生活的時候,這種無私的母愛是我們值得歌頌和讚揚,也值得繼續弘揚光大的,但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中國的母親,卻依舊把孩子當做是一個稚齡童子,依舊無微不至的關懷。她們也不管孩子樂意不樂意,隻知道付出,付出,沒完沒了的付出,她們從來不擔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她覺得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的職責,是義務,也是權利。中國的曆史,智慧的母親,不會選擇搬家逃離,而是教會孩子去適應,或者說是去改善。但中國人的目光在這些問題上確實是有些鼠目寸光,竟然還欣欣自得,寫進教科書,帶壞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等這些孩子長大了,結婚生子,繼續帶壞一代又一代。而我之所以說中國式的母愛很自私,就在於在這個惡性循環的鏈接基礎之上,成就了一大批謂之慈母的中國女性。

我說中國式的母愛很自私,尚基於一種債務思想。自古以來,欠錢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關於情感的債務,比較而言,愛情居首,友情次之,親情最末。而親情債,有這樣的說法,也有這樣的一些零星的感悟,但鮮少提升都物質上的高度來,我想,中國式的母親,可能壓根就沒想到,母愛其實是一筆債。你付的越多,孩子承受的也就越多,你付出一輩子,孩子也就虧欠了一輩子。倘若孩子是無知無覺之人,你覺得付出有意義麼?倘若孩子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你覺得你讓孩子背負如此沉重的一筆債務工作和生活,作為一個母親,尤其是深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你覺得內心會平靜麼?可這些中國式的母親,從來不去深思這些問題,隻知道盲目的免費的傾情的大派送,倘若不這樣,她就覺得自己不配作為一個母親,至少不是一個世俗所認為的好母親。殊不知,這樣做了,她照例不是一個好母親,因為她沒有教會孩子怎麼去思想。她隻是盡到一個母親表麵上的責任,讓外麵的人都看到自己是盡職盡責的,倘若孩子不能成才,自己也就問心無愧了。這難道不能說是一種自私麼?

這就是那位八零後撰寫評價母愛的文章片斷。從這篇文章我們看來,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他們心裏麵是有數的。他們能夠分辨出是非曲直,什麼才是真正的母愛。他們渴望在母愛的沐浴下能夠獲得知識的積累,能量的補充以及書本外的知識。

真正的母愛源於生活積累,源於母親自身的素質,品行,接人待物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的流淌,像涓涓細流點點滴滴滲透在兒女的心懷。母親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孩子在社會上表現,實際就是家庭父母親的翻版。

沒有比母親能有個好兒女立足社會,獨立行走社會,明辨是非,有責任感而更高興的事情了。

也沒有比母親能有個兒女在小時候不培養不教育,任其發展,最後走下坡路而讓自己腸子悔青了的痛楚。

我們都是女人,也都是母親,都有兒女。教育與不教育,培養與放任自流,負責任與不負責任有著天壤之別。前者收獲的是晚年幸福,盡享天倫之樂。後者收獲的是無盡的付出,沒完沒了的操心與提心吊膽。越到晚年,這種事就越是索命的繩索……直到有一天父母之愛轟然倒下,也不知能否驚醒夢中人?!

所以,筆者用這兩個事例來闡述母愛,有可能跑題了。但這的確是當今母親們應該深刻認識的問題,它並不複雜,隻是人為的偏離了母愛的軌道。

(全文完)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溫馨提示:手機小說閱讀網請訪問m.xs.cn,隨時隨地看小說!公車、地鐵、睡覺前、下班後想看就看。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