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拉薩(1 / 1)

“日光城”——拉薩

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是一座聞名遐邇的曆史古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了。藏語拉薩的語意,是“聖地”的意思,古代稱為“邏婆城”,這裏自古以來就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相傳在唐朝初期,文成公主衝破世俗的觀念,毅然嫁給了藏王鬆讚幹布。後來,鬆讚幹布在文成公主和另一個妻子尼泊爾公主的影響下,信奉了佛教。八世紀時,印度僧人蓮花生等把印度密宗傳入,與西藏風俗結合成喇嘛教。位於拉薩市內的布達拉宮,氣勢雄偉,建築別致,是我國海拔最高、最大的宮殿建築,也是喇嘛教朝拜的聖地。拉薩周圍有八座雲霧繚繞的雪峰,它們像“傘蓋”、“寶瓶”、“海螺”、“蓮花”,給古城增添了綺麗的風光。你知道嗎?拉薩除了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奇特的景色以外,還有一個更加誘人名稱,就是一向有“日光城”美譽。

凡是到過拉薩的人都知道這裏經常是天空晴朗,萬裏無雲,陽光燦爛,光照充足,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都有曬太陽的習慣。由於太陽照射強烈,日照豐富,因此即使是嚴冬酷寒的季節,隻要太陽一出來,溫度就很快上升,使人們倍感親切、溫暖。據多年的觀測資料,拉薩的全年日照時數達到3,005小時,而與其大致同緯度的重慶隻有1,188小時,寧波不過是2,087小時,拉薩的日照時數幾乎相當於重慶、寧波兩地的總和,即使是緯度更低的沿海地區,也無法和拉薩相比。拉薩每畝地每年接受的太陽熱能13×1018千卡。那麼1卡是多少呢?1卡就是1克水溫度上升1°C所需要的熱量。你不妨計算一下,1噸冷水溫度上升多少才能產生這麼多的熱量。咱們把範圍再縮小一些,拉薩每平方米土地1小時接受的太陽熱量,相當於1,000瓦電爐1小時產生的熱量。由此,我們可以說,稱拉薩是“日光城”是多麼的恰如其分啊!

拉薩為什麼會得到這個雅號呢?這就要歸功於拉薩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了。

拉薩海拔3,600多米,空氣稀薄,含塵量少透明度好,天空分外碧藍,在朵朵白雲的襯托之下,景色格外豔麗。不過,你要是初到拉薩,可能還不習慣呢!因為大氣含氧量低,所以你會感到頭昏心悸,呼吸困難,需要一段時間後才會慢慢適應。拉薩的緯度位置較低,隻有29°多一點,終年太陽照射角度大,有利於地麵接受更多的陽光。你一定又會問:拉薩一定很幹燥吧?其實不然,這裏總降水量不太少,但多以夜雨的形式出現,白天光照不會受到影響,人們也不感到很幹燥,這與我國西北地區的幹燥氣候有著本質的差異。拉薩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使它日照充足,而且形成了晝夜溫差大、陽光下和蔭涼下溫差大的特點。藏族同胞的穿著,就是為了適應這樣氣候特點製做的。他們穿的藏袍,平時總是裹得緊緊的禦寒。但是一到中午,日照強烈,卻又像酷暑一般,隻得脫掉一隻袖子,這樣經常又脫又穿,麻煩得很,所以幹脆兩隻袖子係在腰間,隨穿隨脫。筆者曾在夏季去過拉薩,當漫步在街頭時,在陽光下你會感到灼熱的刺痛,當你走在陰涼處時,又會覺得陣陣寒氣襲身。甚至你還會感到身體的正麵被陽光烤得難受,後背卻是冰涼的。難怪有人用“前心熱,後心涼”來形容“日光城”的天氣特點。

既然“日光城”有這麼多的陽光,我們能不能利用呢?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在拉薩乃至整個的青藏高原上都有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廣闊前景。目前,拉薩已建成了很多太陽能溶池和太陽能溫室等。看來,大規模地開發“日光城”太陽能的日子不會為期太久了。

104 地理小常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