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細胞骨架
§序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細胞中的蛋白纖維網絡結構。發現較晚,主要是因為一般電鏡製樣采用低溫(0-4℃)固定,而細胞骨架會在低溫下解聚。直到20世紀60年代後,采用戊二醛常溫固定,才逐漸認識到細胞骨架的客觀存在。
細胞骨架不僅在維持細胞形態,承受外力、保持細胞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方麵起重要作用,而且還參與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圖9-1),如:在細胞分裂中細胞骨架牽引染色體分離,在細胞物質運輸中,各類小泡和細胞器可沿著細胞骨架定向轉運;在肌肉細胞中,細胞骨架和它的結合蛋白組成動力係統;在白細胞的遷移、精子的遊動、神經細胞軸突和樹突的伸展等方麵都與細胞骨架有關。另外,在植物細胞中細胞骨架指導細胞壁的合成。
細胞骨架由微絲(microfilament)、微管(microtubule)和中間纖維(intemediate filament)構成。微絲確定細胞表麵特征,使細胞能夠運動和收縮。微管確定膜性細胞器(membrane-enclosed organelle)的位置和作為膜泡運輸的導軌。中間纖維使細胞具有張力和抗剪切力。
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位於細胞質中,又稱胞質骨架,它們均由單體蛋白以較弱的非共價鍵結合在一起,構成纖維型多聚體,很容易進行組裝和去組裝,這正是實現其功能所必需的特點。
義的細胞骨架還包括核骨架(nucleoskeleton)、核纖層(nuclear lamina)和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形成貫穿於細胞核、細胞質、細胞外的一體化網絡結構。
圖9-1 細胞骨架的主要功能
§第一章 微絲
微絲(microfilament,MF)是由肌動蛋白(actin)組成的直徑約7nm的骨架纖維,又稱肌動蛋白纖維actin filament。微絲和它的結合蛋白(association protion)以及肌球蛋白(myosin)三者構成化學機械係統,利用化學能產生機械運動。
一、分子結構
根據等電點的不同可將高等動物細胞內的肌動蛋白分為3類,α分布於各種肌肉細胞中,β和γ分布於肌細胞和非肌細胞中。
肌動蛋白纖維是由兩條線性排列的肌動蛋白鏈形成的螺旋,狀如雙線撚成的繩子(圖9-2、3),肌動蛋白的單體為球形分子,稱為球形肌動蛋白G-actin(globular actin),它的多聚體稱為纖維形肌動蛋白F-actin (fibrous actin)。
圖9-2 微絲纖維的負染電鏡照片
圖9-3 微絲纖維結構模型
肌動蛋白在進化上高度保守,酵母和兔子肌肉的肌動蛋白有88%的同源性。不同類型肌肉細胞的α-肌動蛋白分子一級結構(約400個氨基酸殘基)僅相差4~6個氨基酸殘基,β-肌動蛋白或γ-肌動蛋白與α-橫紋肌肌動蛋白相差約25個氨基酸殘基。
多數簡單的真核生物,如酵母或粘菌,含單個肌動蛋白基因,僅合成一種肌動蛋白。真核生物含有多個肌動蛋白基因,如海膽有11個,網柄菌屬(Dictyostelium)有17個,在某些植物中有60個。肌動蛋白要經過翻譯後修飾,如N-端乙酰化或組氨酸殘基的甲基化。
在適宜的溫度,存在ATP、K+、Mg2+離子的條件下,肌動蛋白單體可自組裝為纖維。
ATP-actin(結合ATP的肌動蛋白)對微絲纖維末端的親和力高,ADP-actin對纖維末端的親和力低,容易脫落。當溶液中ATP-actin濃度高時,微絲快速生長,在微絲纖維的兩端形成ATP-actin"帽子",這樣的微絲有較高的穩定性。伴隨著ATP水解,微絲結合的ATP就變成了ADP,當ADP-actin暴露出來後,微絲就開始去組裝而變短。
圖9-4 肌動蛋白的踏車行為
微絲具有極性,肌動蛋白單體加到(+)極的速度要比加到(-)極的速度快5-10倍。溶液中ATP-肌動蛋白的濃度也影響組裝的速度。當處於臨界濃度時,ATP-actin可能繼續在(+)端添加、而在(-)端開始分離,表現出一種"踏車"現象(圖9-4)。
細胞中微絲參與形成的結構除肌原纖維、微絨毛等屬於穩定結構外,其他大都處於動態的組裝和去組裝過程中,並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其功能。細胞鬆弛素(cytochalasin)可切斷微絲纖維,並結合在微絲末端抑製肌動蛋白加合到微絲纖維上,特異性的抑製微絲功能。鬼筆環肽(phalloidin)與微絲能夠特異性的結合,使微絲纖維穩定而抑製其功能。熒光標記的鬼筆環肽可特異性的顯示微 絲。
二、微絲結合蛋白
已經分離出來的微絲結合蛋白有100多種,可分為以下不同類型(圖9-5):
1.核化蛋白(nucleating protein)
核化(nucleation)是纖維組裝的第一步,即幾個蛋白單體先組裝成多聚體,然後其它單體繼續添加形成長纖維分子。Arp(actin-related protein)複合體在體內和體外都可以促進肌動蛋白的核化,其作用就像一個模板,類似於微管組織中心的γ球蛋白複合體,Arp複合體由Arp2、Arp3和5種其它蛋白構成。Arp與actin在結構上具有同源性。
2.單體隱蔽蛋白(monomer sequestering protein)
細胞中約有50%的肌動蛋白為可溶性肌動蛋白,大大高於肌動蛋白組裝所需的臨界濃度。但是這些蛋白與其它蛋白結合,構成一個隱蔽的蛋白庫。隻有當細胞需要組裝纖維的時候這些可溶性肌動蛋白才被釋放出來。如:thymosin與actin結合可阻止其向纖維添加,抑製其水解或交換結合的核苷酸。
3.封端蛋白(end-blocking protein)
作用是調節肌動蛋白纖維的長度,結合在(+)或(-)極形成"帽子",阻止其它單體添加。如骨骼肌細肌絲的(-)端被tropomodulin封閉,(+)端被CapZ封閉。
4.單體聚合蛋白(monomer polymerizing protein)
如profilin結合在actin的ATP結合位點相對的一側,能與thymosin競爭結合actin,profilin可將結合的單體安裝到纖維的(+)極。
5.微絲解聚蛋白(actin-filament depolymerizing protein)
如cofilin可結合在纖維的(-)極,使微絲去組裝。這種蛋白在微管快速組裝和去組裝的結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涉及細胞的移動、內吞和胞質分裂。
6.交聯蛋白(cross-linking protein)
每一種蛋白含有2至多個微絲結合部位,因此可以將2至多條纖維聯係在一起形成纖維束或網絡。分為成束蛋白和成膠蛋白兩類,成束蛋白如:絲束蛋白(fimbrin)、絨毛蛋白(villin)和α-輔肌動蛋白(α-actinin),可以將肌動蛋白纖絲交聯成平行排列成束的結構。成膠蛋白,如細絲蛋白(filamin)促使形成肌動蛋白微絲網。
7.纖維切斷蛋白(filament severing protein)
此類蛋白能結合在微絲中部,將微絲切斷。如溶膠蛋白(gelsolin)。
8.膜結合蛋白(membrane-binding protein)
如粘著斑蛋白(vinculin)可將肌動蛋白纖維量接在膜上,參與構成粘合帶。
圖9-5 各類微管結合蛋白
三、肌肉的組成
肌肉由肌原纖維組成,肌原纖維由粗肌絲和細肌絲組成,粗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而細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鈣蛋白。關於肌小節的構造(圖9-6、7)請參閱生理學或組織學書籍。
圖9-6 肌纖維TEM照片
圖9-7 肌小節模式圖
(一)肌球蛋白(myosin)
屬於馬達蛋白,可利用ATP產生機械能,趨向微絲的(+)極運動(圖9-8),最早發現於肌肉組織(myosin II),1970s後逐漸發現許多非肌細胞的myosin,目前已知的有15種類型(myosin I-XV)。
Myosin II是構成肌纖維的主要成分之一。由兩個重鏈和4個輕鏈組成,重鏈形成一個雙股α螺旋,一半呈杆狀,另一半與輕鏈一起折疊成兩個球形區域,位於分子一端,球形的頭部具有ATP酶活性(圖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