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麵的話
下級是昨天、今天、明天都廣泛存在的一種組織群體。為什麼有人不斷進步有人卻碌碌無為?為什麼有人情緒高昂幹勁十足而有人卻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為什麼有人能超越平凡屢獲升遷而有人卻永遠隻是個下級?失敗的下級因何而敗?成功的下級因何而成?下級這個群體是否也有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法則?
現實是個無所不在的坐標係,盡管每個人的坐標會因為坐標係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但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裏,每個人的坐標則是相對穩定的。換句話說,一個人的一生會發生多次角色轉換,比如由人子變人父,由下級變為上級,但在一個具體的時間環境坐標裏,他所承擔的角色使命則是固定不變的。
因此,在特定的時空裏,給自己的角色定位便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下級是組織中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群體,是一個組織不可或缺的基座,是各種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保證力量,是未來領導者產生的必然土壤。因此,能否樹立明確的下級角色意識,能否找準恰當的下級位置,能否確立事業的出發點,這不僅對組織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也與個人的成長前途緊密相關。
1誰是下級?下級是誰?
下級顯然有廣狹義之分。就一般意義理解,下級是個相對的概念。幹事對於科長是下級,科長對於鄲長是下級,處長對於局長是下級,依次類推。
就本質的意義理解,下級是個從屬概念。即一個組織和組織行為中的被領導角色。從管理的角度可以給它下很多定義,比如執行與服從,比如輔助與服務等等。
相對概念中的廣義下級,解決的是“誰是下級”的問題,即在我們現行的國家體製中,除了國家最高機關和最高領導人之外,所有的組織中的人都是下級。它的根本意義體現為黨和國家的地方服從中央,下級服從上級的組織原則,這種劃分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意義不大,或者說過於籠統和含糊。
從屬意義上的狹義下級,解決的是“下級是誰”的問題,準確的說,它界定的是在一個特定的組織係統中,處於領導決策層之外,執行命令,承擔大量組織已定具體工作事項的人群。研究這一層麵上的下級,在組織的管理和運作中有其特殊的意義,尤其對下級的個人成長、能力發揮、工作效績、組織的整體水準提高等意義重大。
本書將要討論到的多條法則,主要圍繞狹義的下級概念,但每條法則在適用狹義概念上的下級的同時,對廣義的下級也不無裨益。
2怎麼做下級?下級怎麼做?
下級是組織活動過程中處於一定崗位,承擔一定責任與義務,並配合上級完成組織活動過程的人群,成為下級似乎沒有什麼難度,但成為優秀的下級,即能獨當一麵,善於領會上級意圖,忠於上級的指令,勇於承擔工作任務,能提供及時到位的信息和輔助卻並非輕而易舉。
在現實的組織管理活動中,我們更多地注意了對組織係統和組織領導者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占絕對人數的下級的研究,從而導致了在各類組織活動中,一種重要能量未能充分發揮,導致了多類下級的能動性、創造性、進取心的嚴重缺失。
一個完整的組織活動過程,必然包含三個不可缺少的要素以及這三個要素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這就是領導者(上級)、被領導者(下級)、作用對象(客觀環境)。
下級與上級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對組織係統的任何討論,都必須注意這種關係的動態,都必須搞清楚把上下級關係聯係起來的根本意圖,都必須為下級之所以為下級的各類要素進行分析,否則任何管理活動中的戰略、政策、戰術的以及技巧都不會真正發揮它們的作用。
為下級進行角色定位,涉及眾多的問題,下級從領導那裏期望什麼?上級從下級那裏期望什麼?下級應該為何種目標服務?以什麼方式與方法服務?為什麼上級總是相信一些下級而不相信另一些下級?為什麼成功與進步選擇了某些下級卻拒絕了另一些下級?是哪些原因和法則支持了這種選擇?又是哪些因素破壞和阻礙了這種選擇?
回答這些問題是艱難的,因為他的根本意義就是下級怎麼做?怎麼做下級?但我們願意做出嚐試。
二十一世紀是個現實和觀念同時發生巨變的時代,下級與上級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在傳統的等級製度中,上級絕對地支配著下級,下級更多地表現為被動與接受。在今天這樣一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在一個講究團隊意識的組織裏,人人都被賦予了活力,下級多是具有某項能力或專長的人員,沒有誰願意絕對地接受另一些人成為自己的“統治者”,包括精神上和能力上的統治。在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組織中,人們需要權威與服從,但更需要自主與創造。
下級的地位不是思想與活力的排序,領導者也不是決定一切的上帝。在一個有希望的組織中,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和處於什麼地位的下級,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換一句話說,理想的優秀下級不再是單純的接受,不再是別人的想法和價值的追隨者,他們參與創造。他們應該也必須參與創造,因為進取與創造是下級價值的最高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