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中每一點滴
生活是一曲樂章、一本書、一幅畫,我們常常會為其中的一個音符、一段美文、一抹亮色而感動不已。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透過晶瑩的滴露去看那七彩的陽光,將生命的點滴感悟融入到如詩的人生畫卷中。
1感悟生活的暖流
生活是一曲樂章、一本書、一幅畫,我們常常會為其中的一個音符、一段美文、一抹亮色而感動不已。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透過晶瑩的滴露去看那七彩的陽光,將生命的點滴感悟融入到如詩的人生畫卷中。
生活是一段旅程,許多人常抱怨生活單調、枯燥,根本無法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其實很簡單,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體驗生活,使本來較小的事物滿懷情調,如此方可真正“享受生活”。
三個大學生暑假結伴到杭州旅遊。第二天遊過六和塔後轉去龍井。
“龍井”,他 們是由馳名遐邇的龍井茶進而知悉它是杭州著名的一景。當他們乘車到達九溪時,因口渴而 對“龍井問茶”更加神往。
他們問路,知道到龍井須走過十八條溪澗,到龍井後可享用到 由水質甘甜的龍井泉水衝泡的正宗龍井茶。然後他們踏上“征途”,為了盡早到達龍井 ,顧不得避開正午烈日,也不想稍稍放慢步子。他們一路上不斷地計數:一條澗、兩條 澗、三條澗……在數完十八條澗時果然已離龍井不遠。他們筋疲力盡地坐進龍井茶室。 喝茶時,領座的茶客問:“小青年,你們是沿‘九溪十八澗’遊玩過來的吧,啊!那一 路真可以說是美不勝收,別有洞天,是嗎?”
三位學生茫然不知所答,這才想起“九 溪十八澗”也是杭州名勝呀!但是他們與其說是“遊玩過來”的,倒不如說是“奔”過 來的,現在想想,隱約記起那一路似乎確實很美。遺憾的是他們急於奔目標而忽略了過 程中的賞景。
目標固然重要,過程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我們無時不在某個過程之中,隻有充分享受了這個 過程,我們才算充分地享受了人生。
一位富商臨終前,見窗外的市民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蜒,就對他四個未成年的兒子說 ,你們到那兒給我捉幾隻蜻蜒來吧,我許多年沒有見過蜻蜒了。
不一會,大兒子就帶了 一隻蜻蜒上來。富商問,怎麼這麼快就捉了一隻?大兒子說,我用你剛才送給我的那輛 遙控賽車換的。富商點點頭。又過了一會,二兒子也上來了,他帶來兩隻蜻蜒。富商問 ,你這麼快就捉了兩隻蜻蜒?二兒說,不,我把你剛才送給我的那輛遙控賽車租給了一 位想玩賽車的小朋友,他給我三分錢,這兩隻是我用二分錢向另一位有蜻蜒的小朋友租 來的。富商微笑著點點頭。
不久,老三也上來了,他帶來十隻蜻蜒。三兒子說,我把 你剛才送給我的那輛遙控賽車,在廣場上舉起來,問,誰願玩賽車,願玩的隻需交一隻 蜻蜒就可以了。爸,要不是怕您急,我至少可以收十八隻蜻蜒。富商拍了拍三兒子的頭 。
最後到來的是老四。他滿頭大汗,兩手空空,衣服上沾滿塵土。富商問,孩子,你 怎麼搞的?四兒子說,我捉了半天,也沒有捉到一隻,就在地上玩賽車,要不是見哥 哥們都上來了,說不定找的賽車能撞上一隻落在地上的蜻蜒。富商笑了,笑的滿眼是淚 ,他摸著四兒了掛滿汗珠的臉蛋,把他摟在了懷裏。
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在 床頭發現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孩子,我並不需要蜻蜒,我需要的是你們捉蜻蜓的樂趣。
生活的樂趣需要自己去體驗,懂得享受生活樂趣的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如富商所言,我們並不需要蜻蜒,需要的是捉蜻蜒的樂趣。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樂趣就在這 個過程之中。而要想切身體會“享受生活”之妙,一種好的心境也必不可缺。
很久很久以前,在挪威某個小村莊有一個年輕人,他正當大好青春年華,卻終日愁眉不展,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福的人。他向上天祈求指點,好讓他找到幸福。他的虔誠感動了上天,給他派來一位天使。天使把這位青年帶到一個峽穀,告訴他這裏就是幸福峽穀,也是人間天堂。
當時正是夏天,北歐國家一年中最美的季節。峽穀中叢林茂盛,野花盛開,歸來的候鳥在無垠的睛空下飛翔,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兒流下山去。青年的心豁然開朗,被峽穀的風景迷住。他還來不及表示感激,天使說道:“每個人的一生中隻能來兩次,你要珍惜你的機會啊!”說完,天使就消失了。幕色降臨時,青年戀戀不舍地離開峽穀。
從此青年的生活態度有很大改觀,因為他知道幸福峽穀在哪裏,知道在哪裏能找到幸福的方向。他也一直牢記天使的告誡,不想輕易動用他的機會。他決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嚐試解決問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到峽穀去。奇怪的是,在他的努力下,問題都迎刃而解。到了老年,他已是著名的成功人士。在生命的最後時他獨自回到幸福峽穀。
他跪在峽穀中祈禱,感激上天對他的厚愛,賜予他無限的幸福。這時,天使出現在他的麵前,告訴他幸福全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上天隻會幫助有誌者。他不大相信,說:“可這時不是有魔力的幸福峽穀麼?”天使笑了,反問道:難道你真的以為這裏同別處的峽穀有什麼不同嗎?”當年的青年愣住了,似乎是頭一次認真觀察眼前的峽穀,過了好長時間才恍然大悟。
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如此方能體味生活的樂趣。
2關愛在心中
親情之愛似乎不會長在皎美的麵貌和浪漫的情懷中,而是發自內心,是一種心靈的真正外露。些許的小事,給人的是一種心靈的戰粟,一種心靈的感動。
這是我上大學時的一件事。
那天下午,公共課老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國王有三個兒子,他很疼愛他們,但不知該傳位給誰。最後,他讓三個兒子回答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愛。大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製成帽子,讓全國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頭上。”二兒子說:“我要把父王的功德製成鞋子,讓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支撐他們。”三兒子說:“我隻想把您當做一位平凡的父親,永遠放在我的心裏。”最後,國王把位傳給了三兒子。
教授講完,問道:“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舉手者寥寥無幾。
“聽著,回家後給你們的父母認認真真地洗一次腳,這是你們的寒假作業,沒有做到的同不扣德育分。教授吼道。
寒假歸來,同樣的教室,同樣的人物。
“寒假裏給父母親洗過腳的同學請舉手。教授問道。
一百多雙手齊刷刷地舉了起來。隻有坐最後的那位同學沒舉手。教授問是何故。該同學啞口無言。
“你是不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了?”
“我很想給父母親洗一次腳,可是……”
“可是什麼,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教授嚴厲地說。
“我的父母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雙腿。我隻能給他們洗頭……
空氣在這一刻凝固了,教室裏靜得能聽到心跳聲。
記住,愛的位置不在嘴裏,不在頭上,也不在腳下,隻在心中,在我們時刻關愛他人的細小行動中。在我們體味關愛之時,更應懂得回報。
當你1歲的時候,她喂你並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哭著。
當你3歲的時候,她憐愛地為你做菜,而作為報答,你把一盤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當你4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下彩色筆,而作為報答,你塗滿了牆與飯桌。
當你5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既漂亮又貴的衣服,而作為報答,你穿上後到附近的泥坑去玩。
當你7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球,而作為報答,你把球投擲到鄰居的窗戶裏。
當你9歲的時候,她付了很多錢給你輔導鋼琴,而作為報答,你常常曠課並且從不練習。
當你11歲的時候,她送你和朋友去電影院,而你要她坐在另外一排去。
當你13歲的時候,她建議你去剪頭發,而你說她不懂什麼是現在的時髦發型。
當你14歲的時候,她付了你一個月的野營費,而你沒有給她打一個電話。
當你15歲的時候,她回家想擁抱一下你,而你把門插起來。
當你17歲的時候,她在等著一個重要的電話,而你捧著電話打了整個晚上。
當你18歲的時候,她為你高中畢業感動得流下眼淚,而你跟朋友聚會到天明。
當你19歲的時候,她付了你的大學學費又送你到學校的第一天,你要求她在離校門口比較遠的地方下車,怕被朋友看見會丟臉。
當你20歲的時候,她問你:“你整天去哪裏?”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樣。”
當你23歲的時候,她給你買家具讓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對朋友說她買的家具真是糟糕。
當你30歲的時候,她對怎樣照顧嬰兒提出勸告,而你對她說:“媽,現在的時代已不同了。”
當你40歲的時候,她給你打個電話告訴你有親戚過生日,而你答她:“媽,我很忙,沒時間。”
當你50歲的時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護,你反而在讀一本關於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書。
終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從來沒做過的事,它們像榔頭痛打著你的心。
把我們辛苦拉扯大,操勞一生的母親,是我們一生的財富,你是否又盡到你的孝道?關心母親吧,別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體會母愛的情深。而有時一種親情就體現在那種自以為微不足道的東西之上。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
“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說。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問題隻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自己房間並關上門。
父親坐下來還生氣。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小孩的房:“你睡了嗎孩子?”
“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
“我剛剛可能對你大凶了,”父親說,“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說。
“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爸,我現在有20塊錢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清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與你所喜歡的人分享這個故事,但更重要的是與你所愛的人分享這價值20美金的時間——這隻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們應該花時間來陪陪那些在乎我們、關心我們的人,哪怕隻有一會兒。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中的珍寶,莫讓他們的心蒙上塵埃。
那是一個秋日微涼的黃昏。
剛跟丈夫慪過氣,一頭濕漉漉的亂發披散,站在院子的當口,讓風使勁吹著。
“過來!壞脾氣妞兒!”說話的當兒,丈夫已拿著電吹風從房裏走出來。
沒好意思再別扭,便拉過一把椅子順從地坐下來。就這樣,麵對著滿院子燦爛的花,不說一句話,心中的怨恨卻已全消了。
一頭霧氣漸漸地散盡了,耳畔不時地有一種溫熱的感覺。
“也許,幾十年後的一個黃昏,像現在,你一人獨坐的時候,你會想起眼前的這一刻的。”
沉默了很長時間的丈夫,突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而且在聲音中還帶著一絲藏不住的傷感。
“那你呢?”
丈夫關掉了手中的吹風機,看了我一眼,笑笑,然後用手擺正我的頭,手中的電吹風又響了起來,好一會兒才說:
“先你而去了。”
聲音是那麼肯定而平靜。而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直不做聲的丈夫心中的那一份痛惜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頑童突然看到了他頑劣的後果。
倘上帝真的要懲罰我,讓我在幾十年後獨自麵對這滿院子的鮮花。那麼,我怎麼敢去細想,去揣摩丈夫此刻的傷感與痛惜。
佛說,修五百年隻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同枕。而千年之後又能相守幾時?
為什麼敢輕易傷害的總是我最親愛的人,隻是因為隻有這個人會一次又一次地原諒我。可是,就是因為這顆心永遠不會背棄我,我就一直地不重視它。
真有那麼一天,叫我怎樣地麵對滿院鮮紅依舊的花……
生命中有些東西不可肆意揮灑,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這一世情緣吧,現時的點點滴滴也許是將來你一個人獨處時的珍貴回憶。
3生命的境界
一些人隻相信“偉大壯烈”的愛,不相信平凡小事中有真愛存在,天天身處愛中不知愛。我們應學會感恩,學會回報周身的愛。
日本一名牌大學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大公司。社長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外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10元錢。”
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隻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青年臨走時,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裏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嗎?”這是社長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
青年雖大學畢業,但家境貧寒。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從此,母親為人做傭拚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讀書成績優異,考進東京名牌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幫傭供他上學。直至今日,母親還去做幫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他決定替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替她洗腳,感到很奇怪:“腳,我還洗得動,我自己來洗吧。”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替母親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等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裏。
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