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觀察,抓住機遇
成功源於發現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機遇;留心細節,意味著創造機遇。一件司空見慣的小事或許就可能是打開機遇寶庫的鑰匙,蘊藏著奇跡。
1點滴瓶中有乾坤
很多人的成功源於專門去發現細節。對這種人來說,沒有細節就沒有機遇;留心了細節,就意味著創造了機遇。
日本一家製藥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給我們啟發:
“點滴液”是給衰弱病人的液管補充營養的藥液,以前點滴液都是封在大大的玻璃瓶中,就像一支大號的安培瓶。一旦病人需要輸液,就由醫護人員在玻璃瓶壁上劃開一個小口子,將一根橡皮管子插進去,進行輸液。每次都要在玻璃瓶壁上劃開一個口子,非常不容易,使用起來要花半天時間來對付這個玻璃瓶。但是“點滴液”是要輸到病人的血裏去的,衛生程度要求非常高,千萬不能為圖方便而讓細菌混到裏麵去了。有沒有一種辦法,既保證了“點滴液”的衛生和安全,又便於醫護人員快捷地使用呢?
日本一家製藥公司的社長瞄準了這個“不便之處”大作文章,他想:如果能夠在點滴瓶上動點腦筋,一定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於是,社長向全體員工發出命令:“必須造出便利的點滴瓶。”不久,有位年輕的職員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能否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加一個橡皮塞,要輸液的時候,隻要把針頭從橡皮塞中插進去,滴液就會從瓶中流出來。”公司對他的建議非常感興趣,馬上就把他的這項提議申報了專利,然後又製出成品,向外大量推廣。這項小發明如今已被世界所有國家所采用,在任何醫院都是用這種“可無菌使用的,且使用極其方便”的新式點滴瓶來“掛鹽水”、“掛葡萄糖”,由於這項簡單的專利適應麵非常廣,產品銷量也就非常大,這家醫藥公司因此所獲得的專利收入也非常可觀,在“一夜之間”,由一個鄉村的小作坊,發展成日本數一數二的大製藥公司,揚名世界。
莫忽視細微處的改進,有時越是細小之處,越可以作出大文章。
2心中緊繃一根弦
抓機遇,也可以說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但如何抓住機遇就成了重中之重。心中緊繃一根弦,觀察就具有明確性,這樣你就能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上發現奇跡。
琴納,原來是英國的一位鄉村醫生。他長期生活在鄉村,對民間疾苦有深切的了解。當時,英國的一些地方發生了天花病,奪走了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當時還沒有治天花的特效藥。琴納親眼看到許多活潑可愛的兒童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他心裏十分痛苦,自己作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眼睜睜看著這些染病的兒童死去,他也因而深感內疚,心裏萌生了要製服天花的強烈願望,時刻留心尋找對付天花的辦法。
有一次,琴納到了一個奶牛場,發現有一位擠奶女工因為從牛那兒傳染過牛瘟病以後就從來沒有得過天花,她護理天花病人,也沒有受到傳染。琴納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興奮不已,他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感染過牛痘的人,對天花具有免疫力。琴納思索到此,不禁連聲問自己,“為什麼感染過牛痘的人就不會得天花?牛痘和天花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他進一步大膽設想:“如果我用人工種牛痘的方法,能不能預防天花?”他隱約感覺到自己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了。
沿著這條思路,琴納開始了大膽的試驗。他先在一些動物身上進行種牛痘的試驗,效果十分理想,在人身上接種牛痘,這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誰也不敢保證不出問題,這裏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那麼,到底選誰來做第一個實驗呢?琴綱在這關鍵時刻表現出可貴的犧牲精神,做試驗的人必須是兒童,琴納自己不合要求了,便要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充當第一個試驗者,他為了讓那成千上萬的兒童不再受天花之災,頂住一切壓力,在當時還隻有一歲半的兒子身上接種了牛痘。接種過後,兒子反應正常,但是,為了要證明小孩是否已經產生了免疫力,還要再給孩子接種天花病毒。如果孩子身上還沒有產生免疫力,那麼琴納親生的的小兒子也許就會被天花奪去生命!但是,為了世上千千萬萬兒童健康成長,琴納把一切都豁出去了。兩個月後,他又把天花病人的膿漿;接種到兒子身上。幸好孩子仍然安然無恙,沒有感染上天花。它說明:孩子接種牛痘後,對天花具有免疫力,試驗終於成功了。從此以後,接種牛痘防治天花之風從英國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肆虐的天花遇到了克星,到1979年,天花病就在地球上絕跡了。琴納——這位普通平凡的鄉村醫生的發明拯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18世紀末,在法國巴黎,無限感激他的人們為他立了塑像,上麵雕刻著人們發自內心的頌詞:“向母親、孩子、人民的恩人致敬!”
琴納的成功在於他心中緊繃一根克服天花病的弦,所以當他發現擠奶女工的對天花的免疫力,使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試想,如果他的頭腦裏空空如也,根本不存在如何克服天花病這一問題,平時也不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機遇即使到來也會與他失之交臂。所以機遇的產生往往源於邊緣性思考。
3言者無意,聽者要有心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機遇就是來自這浩如煙海的資訊,有時,一句話、一則消息,就包含著難得的機遇,就看你如何看待它。
日本人重鬆富生以前曾在東京一家廣告公司供職,有一年他去台灣旅遊。在那裏,他聽到一位台灣朋友提到番石榴和它的嫩葉對治療糖尿病和減肥有效。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興奮的重鬆一下子逮住了這個信息。
重鬆從台灣回來時將番石榴和它的嫩葉帶回日本,專門請了醫生進行分析和試驗。試驗的結果,證實了台灣朋友所言的效果。
重鬆借來二百萬日元,在東京開設了“糖尿病及減肥食品公司”;公司在台灣等地大量收購番石榴和它的嫩葉,經過幹燥處理,將其加工成如同茶葉一般,可用泡開水喝,而且味道清香爽口,別有風味。產品剛投放市場就受到歡迎,人們對這種既能治病又能減肥的產品格外青睞,尤其那些一心想保持苗條身材的婦女競相購買,一下子興起了飲用熱潮。重鬆由此大發,第一月銷售為五百萬日元,以後與日俱增,每月高達二千多萬日元。
香港有“假發業之父”稱號的劉文漢則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話抓住機遇的。
1958年,不滿足於經營汽車零配件的小商人劉文漢到美國旅行、考察商務。有一天,他到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餐館同兩個美國人共進午餐,美國人一邊吃,一邊嘰哩哇啦談著生意經,其中一個美國人說了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假發”。劉文漢眼睛一亮,脫口問道:“假發?”美國商人又一次說道,“假發!”說著,拿出一個長的黑色假發表示說,他想購買13種不同顏色的假發。
像這樣餐桌上的交談,在當時來說,隻不過是商場上普通的談話,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按說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文漢憑著他那敏捷的頭腦,很快就作出判斷:假發可以大做一番文章。這頓午餐,竟成了劉文漢發跡的起點。
他經過一番苦心的調查了解發現,一個戴假發的熱潮,正在美國興起,在劉文漢麵前,展現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市場。他一回到香港,就馬不停蹄,開始了製造假發的原料來源的調查。他發現,從印度和印尼輸入香港的人發(真發)製成各種發型的發笠(假發笠),成本相當低廉,最貴的每個不超過100港元,而售價卻高達500港元。劉文漢喜出望外,算盤珠一撥,立即做出決定:在香港創辦工廠,製造假發出售。
但是,製造假發的專家到哪裏去找?劉文漢又陷入了苦惱和焦慮。一天,一位朋友來訪,閑談中提到一個專門為粵劇演員製造假須假發的師傅。劉文漢不辭辛苦地追蹤開了,終於找到了他。可是,這位高手製造一個假發,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樣怎麼能做生意?怎麼辦?劉文漢的思路沒有就此停住,他在頭腦中飛快地將手工操作與機器操作聯係起來,終於想出了辦法。把這位獨一無二的假發“專家”請來,再招來一批女工。精通機械之道的劉文漢又改造了幾架機器,他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師傅把質量關,發明與生產同步進行,世界第一個假發工廠就這樣建成了。
各種顏色的假發大批量地生產出來,消息不翼而走,數千張訂貨單雪片般飛來,劉文漢兜裏的鈔票也與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發外銷額突破10億港元,並當選為香港假發製造商會的主席。
劉文漢學會了聽別人的話從而抓住了機遇,這不是點石成金,而是給他打開了一座機遇的寶庫。所以說者無意,聽者要有心。
4腦筋來個急轉彎
機遇錯過了之後隻能抱憾終身,但是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要善於從司空見慣的事情裏找出創意來,這樣你才能抓住機遇。
在一個世界級的牙膏公司裏,總裁目光炯炯地盯著會議桌邊所有的業務主管。
為了使目前已近飽和的牙膏銷售量能夠再加速成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增長的具體方案,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十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在會議桌上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銷售據點,甚至於攻擊對手……等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的地步。而這些陸續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欣賞和采納。所以總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緊緊盯著與會的業務主管,使得每個人皆覺得自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在會議凝重的氣氛當中,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新加盟公司的小姐,無意間聽到討論的議題,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壺,在大夥兒沉思更佳方案的肅穆中,怯生生地問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總裁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所說的,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你隨時準備走路。”
這位女孩輕俏地笑了笑:“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匆忙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固定成為習慣。所以,隻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大約比原口徑多40%,擠出來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這樣,原來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會多用一條牙膏呢?諸位不妨算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