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的性格是比較冷的,至少表麵上看起來比較冷,隻是他雖然冷卻不討人厭,這也是他能和眾人相處在一起的原因,他的冷是氣質上的冷,而不是冷漠。
這個人喜歡把事情藏在心裏,可是對同伴卻不錯,他接下班柏的位置,對上王雨鑫就能看出他熱的一麵,如果任由班柏打下去,輸了麵子上更加過不去,贏了也沒舍呢麼光彩,李鋒這麼做,也算是替班柏解了圍。
可是他要與王雨鑫交手,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王雨鑫用處的那招三連閃。所謂術業有專攻,雖然看起來王雨鑫使的有模有樣,可是他究竟有多少成色還要上手才能知道。李鋒擅長閃電劍法,三連閃這招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就是要和王雨鑫比一比三連閃的功夫。
隻是事與願違,和班柏過招的時候還處處搶攻的王雨鑫,現在卻成了水裏的泥鰍,不僅不和李鋒交手,還百般躲避,甚至擊碎石頭,以石塊做暗器來幹擾李鋒,若不是李鋒的劍快,說不定已經成了篩子。
李鋒的劍不僅快,還很準,鋪天蓋地的石塊被他悉數擊落,絲毫不停留的直逼王雨鑫。兩人一個追一個退,很快就成了僵持之勢,繞起了圈子。
林中石頭也不算很多,再加上王雨鑫不停擊破,很快就用的差不多了,可是他繞起了圈子之後,就再度利用起先前被李鋒擊落的石塊,真有點循環利用的意思。
看到此情景,李鋒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泥人也有三份土性,雖然李鋒性子比較冷,可是這種人動氣怒來,卻最是瘋狂。他本意是來試試王雨鑫的招,卻不想遭到對方這樣的戲耍,這讓他如何能忍。隻見李鋒將身體一蜷,冷電速度再增,這次卻不是將所有石塊都擊落,而隻是專門應付襲向自己正麵的石塊。
李鋒蜷起身子是為了減少受打擊的麵積,他一改變策略,效果立竿見影,與王雨鑫之間的距離立刻縮短不少。兩人間的距離其實說遠也不遠,李鋒這一個加速,王雨鑫立即就進入了他的攻擊範圍。
冷電寒氣大盛,李鋒快速的挽出一朵劍花,恰好打飛了幾個石塊,跟著手腕一停,冷電已經斜指向上,正是三連閃的起手姿勢。
李鋒也是固執之人,就是為了要考較王雨鑫的三連閃,此時抓住機會近身,立刻就是三連閃的起手式,隻是他這劍的角度比起王雨鑫之前用的略有偏差。
王雨鑫的三連閃是被班柏閃過之後用出來的,劍的位置就在班柏背後正中,可是李鋒此刻的劍尖卻指在了王雨鑫的臉頰,照這個方向看的話,倒是與他要攻擊的目標相去甚遠。
可是李鋒接下來的動作卻凸顯了他對這招的理解之深,他剛挽出劍花,手腕立刻翻轉,跟著就斜著剌下來,劍鋒斜削王雨鑫的咽喉。
王雨鑫之前的三連閃第一劍是為了收劍回氣,而李鋒的第一劍就已經開始傷敵,兩人在這招的理解上,高下立判。不過這也正常,王雨鑫通過什麼渠道學會了三連閃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絕對不是李鋒教的,那兩人對這一招的精髓理解就有很大不同,而且受到練習和經驗束縛,王雨鑫達不到李鋒的程度也很正常。不過話也說回來,僅僅依靠野路子就能將三連閃使到那樣的程度,王雨鑫也的確讓人吃驚了。
同樣的一招,王雨鑫既然使得出,當然不會輕易中招,他突然橫臂一封,擋在自己的咽喉上,兵器相交之聲想起,冷電撞上了王雨鑫反手握著的刀上。
第一劍沒有建功,李鋒也沒露出任何表情,力道不變,冷電劃至中途突然橫向劃過來,之間突然變化毫無滯澀,流暢至極,而且這一劍有一個微微向上的角度,比起王雨鑫的水平揮劍,殺傷麵積更大一些。
麵對這有可能開膛破肚的一劍,王雨鑫的應對與班柏如出一轍,他重劍指向地麵,擋在自己身側,試圖將李鋒的劍招攔在這裏。
冷電的造型決定了它是一把追求速度的兵器,重量當然不能和班柏的刀劍相比,這樣的兩件兵器相撞,結果可想而知,如果李鋒不變招的話,他的三連閃很可能就此被王雨鑫破去。
就在兩劍將碰未碰之際,李鋒的手忽然收回,完成了三連閃的第三劍。隻是這樣應對冷電雖然輕巧的避過了王雨鑫立著的重劍,卻終究斬不到王雨鑫身上,而且三連閃的精華全在第三劍上,李鋒將第三劍收回,明顯是不想和王雨鑫硬碰。李鋒雷霆萬鈞的三連閃,出手就顯示出不凡,可是此時卻草草結束,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可是李鋒接下來的動作卻充分顯示了他劍技高手的身份,冷電被李鋒收回來沒錯,可是劍至半途就接著橫移出去,冷電的劍尖居然擦著重劍一帶而過,李鋒臨時收劍竟然片刻都沒耽擱橫掃,他硬是將三連閃的第三劍融入到第二劍裏。待到冷電越過重劍之後,李鋒的速度立刻爆發,出手三劍分點王雨鑫的咽喉,胸口以及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