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親諂佞遠忠賢(1 / 3)

忌親諂佞遠忠賢

情感型領導者注重感情。但要提防這種感情被心懷叵測的下屬利用。一個組織,通常都有兩種人,一種認真幹事業的人,一種專事投機鑽營,逢迎拍馬的人,領導者稍一不留神,就容易遠君子近小人。

1.忌近諂媚之徒

《莊子·列禦寇》中記載:“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賞賜的厚薄,完全是按照無恥的程度來確定的。為上者的鼓勵,造成了為下者趨附諂媚隊伍的擴大,自然在官場上形成洋洋大觀。

趨附諂媚導致惑上、亂政、誤國、敗法,加速了官場政治道德的淪喪,加深了社會的政治危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造成了危害。由此,曆代有識之士才會一遍又一遍地喊出了“遠佞臣、戒諛言”的大聲疾呼!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的宰相,他在臨終之際,曾向前來探望的齊桓公最後進諫說:“臣願君之遠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齊桓公雖然口頭上稱是,心裏卻不以為然。管仲死後,他依然如故,對易牙等人十分寵信。

魯僖公十七年(前643)的十月,齊桓公病入膏盲,眼看就要壽終正寢了。原先一直在他麵前倍獻殷勤的易牙,這時非但不去救護,反而和豎刁等人假傳桓公旨意,封鎖王宮,禁止任何人出入宮廷,撇下齊桓公一人孤臥病榻,苟延殘喘了十幾天,最後在饑寒交迫中死去。臨終前齊桓公又想起管仲的遺言,不由悔恨萬分,他大聲痛呼:“嗟茲乎!吾何麵目以見仲父於地下!”音落氣絕。易牙得知齊桓公的死訊,立刻與豎刁等人擁兵入宮發動政變,“因內寵以殺群君”,強行擁立公子無虧,引起了齊國五公子爭立之亂。以至齊桓公死後七十多天還不得下葬,屍體腐爛,臭氣熏天,蛆蟲亂爬,其狀慘不忍睹。

齊桓公一向有知人善任的美譽,他為什麼不聽管仲的勸告,執迷不悟地重用易牙呢?易牙究竟用什麼花招欺騙了這位一代明主呢?說起來還真難以置信:他是用自己親生兒子的幼小生命來換取齊桓公的寵信的。

易牙原是主管齊王“割烹之事”的小官,他見齊桓公“好味”,便使出渾身解數,練就一手高超的烹調技術,每天都變著花樣為齊桓公烹製各種美味佳肴,漸漸取得了齊桓公的歡心。有一天,齊桓公和易牙聊天,他為了炫耀自己的口福之廣,便說自己是“惟烹嬰兒之未嚐”。這本來隻是齊桓公信口而言,但正急於出人頭地的易牙卻聽者有心,暗地打定了主意。回家後,他把自己的長子弄死,又親自以其肉製作了一盤蒸肉,獻給了桓公。齊桓公聞知此事,深為易牙愛己勝過愛子的忠心所感動,從此便對他另眼看待。

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珍愛己出,是動物都有的情感。易牙為了討好國君,居然不惜烹子獻肉,可以說禽獸不如。一個連親生兒子都能隨意殺戮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對別人真親實愛?管仲就是從易牙“殺子以適君”這件事上看出了他奸佞的本質,而齊桓公卻因此認定易牙有大忠之德,最終落得個人亡國敗的可悲下場,這難道不是咎由自取嗎?

易牙烹子媚上,而導致齊桓公國破人亡的教訓值得那些重用溜須拍馬者吸取。

2.忌恩寵有加馬屁精

辦公室裏常有那麼一幫人,專以“拍馬屁”為生,而且還具有相當技巧,拍起“馬屁”來不顯山不露水,讓你渾然不覺中上了他的當,最終受害的還是你自己。

的確有不少被奉承得昏了頭腦的領導,把升遷製度變成了黨派之分:誰對他畢恭畢敬、阿諛奉承,就等於佩服他,他就對之恩寵有加,大加讚賞和關愛。無疑,這種“領導人風範”更助長了阿諛之風的盛行。

明智的領導則不會這樣做,他不會中這個圈套,他反而會十分鄙視和厭惡拍馬屁奉承的下屬。

而你自己,首先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哪些是實事求是的評價之辭,哪些又是阿諛奉承之辭;在阿諛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於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哪些人又是企圖通過奉承領導而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哪些奉承之辭中含有可吸取的內容,哪些奉承話都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等等,諸如此類。對於這些絕對不能糊塗。